分享

我不是“股神”——上市公司股价波动的背后

 昵称58009530 2018-08-07

我不是“股神”

-----对话“三湘印象”总裁罗筱溪

深度解读┃ 资本市场参与者人性的弱点


“实际控制人”、“董秘”、“机构投资者”这些资本市场的直接参与者,每一位都曾自认为是股神,或曾被认为是股神。但作为市场的参与者与观察者,我们分析每个角色的强弱之处,互相的联系,不能忽略的是他们都存在人性的弱点。当前风云变幻、乱象丛生的资本市场中,一系列潜在风险让人招架不住。近期甚至爆出上市公司高管尤其是董秘不堪压力跳楼自杀,这类令人唏嘘不已的新闻。

信公咨询作为国内首家从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合规及资本市场策略咨询业务的专业服务机构,近期很荣幸采访到了在业界备受关注的横跨金融和实业的“三湘印象(000863)”美女总裁、金牌董秘罗筱溪女士,罗总目前在三湘印象担任董事、总裁兼董秘,全面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和资本运作。现在的罗筱溪几乎每天都扑在了公司的业务和经营管理上,我们的采访所涉及的资本市场话题对她来说应该是轻车熟径、最感兴趣的,但是她说出的第一句话却是:“中国的资本市场急功近利、几乎没有逻辑性可言,谁都不是“股神”,好好做实业才是真的靠谱”

我们非常惊讶于她的回答,因为这位美女总裁闻名始于资本市场,而今她似乎对实业更加感兴趣。而且在来到公司不到三个月的她却发出公告承诺以一个亿的资金增持公司股票,做为一个上市公司高管而非实际控制人,如此大手笔的增持在中国资本市场也算凤毛麟角的举动了。于是,就当前资本市场环境下上市公司与市场各方的关系,以及资本市场新趋势对上市公司价值管理工作的挑战,罗总和我们进行了深入探讨。

“三湘印象”总裁罗筱溪


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

实际控制人


从2014年监管层提出市值管理概念之后,中国资本市场开始疯狂,记忆里的股灾、熔断、千股涨跌停似乎已经很久远了,但是资本的疯狂所带动一、二级市场对市值管理、并购重组的痴迷犹如吃了罂粟一般让人上瘾,尤其是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还在幻想着股价什么时候能够再回到最高点,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

2017年至今,A股市场频繁出现股权质押爆仓,作为融资良药的股权质押业务变成了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毒瘤”。截至今年8月6日,A股上市公司有2,670家涉及股权质押融资,占A股全部公司的75.5%,其中有141家公司股东质押比例超过总股本的50%,暗含着巨大的财务风险。实控的股票因大幅下跌,股权质押最终被强制平仓,不少上市公司因此直接把控制权转让以还债。另外,根据万得数据统计,截至7月26日,近一年来已实施完成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共367家,其中股价跌破定增发行价的有250家,占比约68.12%。这250家公司中,主板108家、中小板85家、创业板57家,导致机构投资者管理的资管计划出现大幅亏损。



而经过“市值管理”概念炒作影响的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们,大部分还对它存在幻想,由于受到中国“做庄“理念的影响,其实从骨子里还是认为市值管理就是炒股票、炒概念。这种情况下,上市公司的实控和高管团队需要增强对金融本质的理解,同时树立对资本市场正确的观念,真正的市值管理是提升公司价值和成长空间的同时,学会适时运用资本和驾驭市场上那些打着各类旗号的资本掮客们,“让自己先成为‘狼’才能与狼共舞,否则任性玩资本,到头来将会被资本反噬得连骨头渣都不剩,类似案例近年来不胜枚举”。

实际控制人尤其要谨慎对待自己的朋友圈。要甄别哪些是来找资源的各路掮客,要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反驾驭这些人是实际控制人需要修炼的一项能力。与此同时也要明白资本市场的残酷无情,理解金融代表的就是不确定,而不确定就是风险,这样才能对市值管理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


但是资本市场实在是太过于虚幻和神话,实业出身的老板们很容易被忽悠。老板们需要了解,资本掮客们和那些打着所谓价值投资的机构们,其实绝大部分都是急功近利的,对上市公司的大部分意见和建议,在当下看起来似乎是充满诱惑和美丽的,其实大部分都是杀鸡取卵的方法,最后等发现的时候他们早就满载而归、拂袖而去。“不客气地说,这些资本从来没有想过和上市公司白头到老,谈情说爱只是为了迷惑上市公司,实际他们只是想玩一夜情而已”。无论资本的外表如何绚烂和美丽,它的真实面孔就是冷血无情,甚至流氓和无耻。“我记得一位金融大咖说过的一句话:金融真的没有什么,只是一堆算法和数字,一堆衍生产品,什么价值也产生不了,通俗一点说金融其实啥也不是”。


被过度神话的职业

董 秘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是很多老板们共同的想法,“今天换位思考我也能体会老板们为什么会有如此想法”,因为在上市公司里专业的资本操盘手确实很少,这样的人才大部分公司出不起价格聘用,所以他们会认为专业的人才都在外面,但是当考核市值的时候却是对内的。这个操盘手在上市公司内的职位大部分指的就是董秘,不能说董秘就一定专业,但是如果上市公司出现任何违规情况,董秘的职业生涯就中断了,谁也不会拿自己的职业生涯开玩笑,所以老板们首先要从意识上提高对“董秘“这个职位的正确认知。董秘的职责,首先就是维护上市公司的合规运作,保证信息披露的及时准确完整性,然后才是资本运作和市值管理。

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老板喜欢找从券商和买方出来的,尤其是做二级市场的人过来做董秘,不是说这样不好,而是在现在的环境下,这些人大部分也都是急功近利的,他们很少会修炼信披与合规的基本功,认为那些都是证代的工作,他们先和老板谈好对价,然后就开始各种路演、忽悠、看项目,搞并购、搞市值,可以遇见,不远的将来老板们只能自己默默承受这一切所带来的后果。而这些后果其实只是源于老板们内心的那个魔鬼----股价。

董秘这个职业近年来被媒体过度神话,在如今的新监管思路下,优秀的职业董秘一定要学会在保护公司的同时保护自己,合理排解压力,不要让悲剧一再发生。老板们也要想明白,不要总是工资与信息披露挂钩,考核与市值挂钩,这年头谁都不是傻子,有能力的人谁也不会为这样抠门算计的老板卖命;当然也不要把董秘的能力神化,因为他不是股神。


利益驱动,急功近利

机构投资者


说起机构少不了说起买方和卖方。因为考核机制、各种排名所带来的利益驱动以及急功近利的投资人,中国的机构投资者成了最大的散户,甚至有些机构自认为已经成为上市公司前几名的流通股东了,就有一种你们如果不听话就砸几个跌停给你们看的感觉,以此来对上市公司颐指气使和要挟。当然市场上还是存在少数优秀的机构投资人能真正做到价值投资,但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坚持也真的是不容易。而卖方研究员在这样的环境下大部分也很难沉下心来做研究,他们的大部分工作就是勾兑。勾兑上市公司争取获得“第一手信息”,勾兑基金经理争取更多的利益以及排名的投票,勾兑上市公司老板争取能获得更多信任从而影响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直至最后影响股价。

但是随着中国对海外资本的开放比例不断提高,监管的大环境也将越来越成熟,行成制度化、常态化、法规化的监管。中国的资本市场将会从原来以散户为主的市场逐渐转变成为专业机构为主导的市场,专业机构间的博弈将会成为资本市场的主流。而专业的机构投资者们在成熟的监管规则的赛道中,用专业知识来判断和发现真正具有价值和成长性的优质上市公司也必将是未来的方向,同时这样的投资价值观也会反过来影响上市公司的对市值管理的理念——从简单的股价涨跌为中心,转变为公司内在价值的增长为中心。

整体来说市场上太多声音都在讲市值,“其实大部分理解就是简单的股价”,因为大家都想听、喜欢听,而媒体吹捧最多的就是关于董秘和市值管理的关系,但是这个不能过度神化,毕竟对于股价的影响是多因素的,谁都不是股神,董秘不是、老板不是、机构更加不是。“至于我对公司股票的增持,只是个人认为目前公司的股价被严重低估了。”在目前制度和监管都还存在相当大改善空间的市场中,大家不要幻想着股神的出现,而是应该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寻找那些真正有价值的公司投资并且持有他们。资本市场需要在不断完善的监管体系下引导投资者与上市公司的行为,并使之良性互动,从而营造出一个更好更理性的投资环境。



两个多小时的访谈期间,罗总以专业的视角,分析了资本市场上各个角色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谈到资本运作和市值管理,她向我们展现了她对资本市场深刻的认识和敏锐的感知能力。最后罗总真性情地说出了广大董秘的心声:老板们,资本市场上不存在股神,沉下心好好做实业才是正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