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行新闻烈士纪念碑前

 田舍子 2018-08-07

太行新闻烈士纪念碑前

19865月,太行山新闻烈士纪念碑在山西左权县麻田西山脚下建立。碑的左侧镌刻着“一九四二年五月,华北《新华日报》社社长何云等四十多位同志壮烈牺牲”,碑的背后刻着太行新闻烈士的英名,高咏的名字被镌刻碑上。

坐落在山西辽县的太行新闻烈士墓碑。倒数第四排左起第三人名字为乔秋远。(乔海燕夫人付玲摄)

寻找抗日英雄

 

张晓楠剑兰

 

初临盛夏,太行山深处的涉县庄子岭,掩映在茂密的丛林里。

 

多年来,在我们心里,这座高山,这座小村庄,就如同一座红色的圣地,一座高大的纪念碑。19425月底到6月初,《新华日报》社社长何云等46位新闻工作者和朝鲜义勇军两位领导人石正、陈光华就牺牲在这里。

 

在庄子岭上的郭家老宅,我们见到了被誉为“八路军母亲”的李才清老人的孙子、庄子岭村民郭槐山,他们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动人故事。

 

19425月,日军出动几十万兵力,对太行山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在方圆几十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日军3万余人对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和新华日报社等抗日机关形成了一种合围态势。

 

520,华北《新华日报》社驻在辽县山庄,何云接到八路军总部发出的通知后,立即召集全社人员进行“反扫荡”动员,把报社人员按战时编制,编成两个中队,改称八路军三营教导大队,埋藏了印刷机和各种物资器材,于25日拂晓撤离山庄,向庄子岭一带转移。

 

途中他们曾与罗瑞卿率领的部队会合,在敌人的包围圈更加缩小后,罗瑞卿决定化整为零,分散突围。何云率领少数编辑和电务、文印人员组成的小分队,转移到冀北,继续出版油印报纸。由于敌人封锁很严并穿梭“扫荡”,加上敌机轰炸扫射,何云率领的小分队几次突围没有成功,周旋于庄子岭附近的崇山峻岭之间。

 

庄子岭及附近的大山中有许多天然的山洞,便于隐蔽。《新华日报》社当时的番号是八路军总部一大队,400多人都转移到这里。白天大多藏在山洞里,晚上到庄子岭上李才清的郭家老宅里吃饭。

 

当时的情况是敌人不住村,不走大道,长驱直入,分路合击。敌人把帐篷搭在山上,每天反复搜山,一共

 

搜了十多天,每天都是天黑就收兵,天亮就搜山,对这里的山头采取梳篾队形,就象是梳头一样一天好几遍。

 

28日凌晨,何云和几个同志隐藏在半山坡的灌木丛中,不幸被敌人发现,何云对战友王福林说:“这支枪留下两颗子弹,一颗给你,一颗给我。”在一阵猛烈的机枪扫射过后,何云身负重伤,不幸壮烈牺牲。

 

何云烈士是浙江上虞人,早年曾留学日本,九一八事变后回国,协助宋庆龄、何香凝等领导“民族解放大同盟”,他担任宣传部长。1938年初赴武汉,任《新华日报》“国际新闻”栏目主编。同年底,他被派往华北敌后,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下,筹备华北《新华日报》。1939年元旦《新华日报》创刊,何云任社长兼总编辑。中共中央北方局作出决定:所有华北战报和新闻,用“华北新华社”的电头向延安新华总社和华北各抗日根据地播发。《新华日报》华北版成为华北敌后新闻事业的一面旗帜。何云烈士同时兼任新华社华北分社社长,并被选为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新闻界参议员。

 

就在何云壮烈牺牲之时,被李才清家隐藏在山洞中的《新华日报》社管委会主任黄君珏,为了缩小目标,将年仅三个月的孩子托付给战友董

 

玉磬,自己和女译电员王健、医生韩瑞另找地方隐藏。

 

62清晨,100余名日伪军,拉开大网似的队形,在庄子岭由西向东搜山。他们一面放枪一面怪叫:“看见你了,快出来!”

 

中午,敌人发现了道士帽山上黄君珏等人藏身的山洞,也发现里面只有几个女战士,就想抓活的,但山洞上下都是陡直的峭壁,洞前是一条尺把宽的小路,无法从正面接近,开枪也打不着洞里的人,只好在外面怪叫:“我找到你们了,快出来吧。”

 

太阳快落山了,狡猾的敌人爬上洞顶的悬崖,用绳子吊下大捆大捆的柴草,放火烧洞,洞口烈火炎炎,洞里浓烟滚滚。黄君珏知道难以坚持下去,便握枪冲出洞口。

 

就在黄君珏纵身跳下悬崖的时候,她的丈夫王默磐和许多《新华日报》社的同志就隐藏在离她们只有百米的山洞里,在烈焰浓烟中,他们看到了这极其悲壮的一幕。

 

当天晚上,王默磐冒着生命危险,来到山谷,悄悄找到妻子的尸体。借着月光,他看到妻子的脸上显得十分刚毅和安祥,他握着妻子的手,久久的不愿松开。

 

黄君珏跳下悬崖后,敌人在山洞中将王健和韩瑞杀害。当时,王健只

 

16岁,韩瑞23岁。

 

反扫荡结束后,村民到山上寻找殉难者遗骨,将何云和数十位烈士就地掩埋,但没有找到王健和韩瑞的尸体,因为人们不知道她们在山洞中遇难。

 

战斗结束后,董玉馨准备带着黄君珏年幼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去寻找报社。当李才清及全家人送别她时,董玉馨抱着两个孩子一头扑在李才清的怀里,失声痛哭起来。

 

李才清抚摸着黄君珏儿子的小脸说:“我最后悔的,是没有藏好黄君珏。”

 

后来,王默磐在给黄君珏父亲的信中写道:“夜九时,敌暂退,婿勉力带伤行,潜入敌围,寻到遗体,无血无伤,服装整齐,眉头微锁,侧卧若熟睡,然已胸口不温矣。其时婿不知悲伤,不觉创痛,跌坐呆凝,与君珏双手相握,不知所往,但觉君珏亦正握我手,渐握渐紧,终不可脱!山后枪声再起,始被惊觉,时正午夜,皓月明天,以手掘土,暂行掩埋。吾岳有不朽之女儿,婿获贞烈之妻,慨属民族之无上光荣!”

 

黄君珏以身殉国的英勇事迹,在当地广为传颂。114日,重庆《新华日报》发表了《为祖国流血,悼黄君珏女士殉国》的短评,盛赞黄君珏“发扬了我大中华民族的正气,表现了中华民族优秀儿女,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英雄气概!”“属民族无上光荣”。

 

这次战斗,《新华日报》社损失严重,社长兼总编辑何云、政委朱三省、国际版编辑缪乙平、编辑黄中坚、乔秋远、总务科长韩秩吾、经理部主任黄君钰、医生韩瑞生、译电员王健等46位编辑记者壮烈牺牲,成为中国新闻史甚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新闻战线上最惨烈的一页。

 

离开庄子岭的时候,郭槐山告诉我们:这里正在准备建立一座新闻抗日烈士纪念碑,到那个时候,庄子岭的风景将更加美丽。

寻访庄子岭牺牲的新闻烈士 

黄君珏与丈夫

何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