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丝路风云5 在中国发财的“胡商”

 金色年华554 2018-08-07

 从财政角度来看,乳香在宋朝海外贸易中尤其占有特殊地位。所谓“乳香”,指的是为橄榄科植物卡氏乳香树及同属植物的胶树脂。春夏季将树干的皮部由下向上顺序切伤,并开一狭沟,使树脂从切口渗出,流入沟内,数天后凝成干硬的固体,收集后剔除树皮杂质,即“生乳香”。生乳香是干燥的胶树脂,大多呈小形乳头状、泪滴状颗粒或不规则的小块,淡黄色,半透明,无光泽。气微芳香,味微苦。遇热则变软,烧之微有香气。

丝路风云5 在中国发财的“胡商”

乳香树

宋代社会用香风气极盛。君临天下的皇帝以及众多的皇室成员在日常生活和宫廷活动中大量使用香药,而且他们所用之香都是价值高昂、香韵华贵的上等香料,如龙涎香、龙脑香等。至于民间社会,宋代的宗教生活十分活跃,对佛、道二教极力提倡,导致佛院道观遍布国中,迷信崇祀活动处处盛行。 此外,宋朝政府甚至还用乳香等舶货赡助西北军费。北宋时西北战事频繁,军费开支成为宋朝财政的一笔沉重负担。而当地的少数民族对乳香等舶货又比较欢迎,所以朝廷就直接将乳香等运到前线交换粮草。“国初,辇运香药、茶帛、犀角、金银等物赴陕西变易粮草,岁计率不下二百四十万贯”。

乳香主要出产于红海沿岸的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和阿拉伯半岛的南部,在宋朝时期,输入中国的乳香多是来源于这里。顺理成章的结果便是,海外的乳香贸易主要掌握在了以大食人(阿拉伯及波斯人)为主的胡商手中。

丝路风云5 在中国发财的“胡商”

阿拉伯商人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是善于经商的民族,有着久远的经商历史。由于阿拉伯半岛的优越位置,阿拉伯人很早就成为阿拉伯海的主人。阿拉伯人的航海技术很发达,阿拉伯商人利用有规律的季风,发展了印度和东非的海上贸易,往来于阿拉伯海和印度洋上,在东西方贸易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进而将航线经由南中国海延伸到了中国。由于海外贸易路途艰险,费用巨大,因此,获利极高的香药逐渐成为海上贸易的首选商品:“唐时大食商人的商品,以珍宝驰名于世。宋时则尤其是香药,为人所重。”

“诸蕃国之富盛多宝货者,莫如大食国”。握有乳香产地这一聚宝盆的大食商人是来宋次数最多的外国商人之一。从宋太祖开宝元年至孝宗乾道四年,大食来华贸易有史可考的达49次。北宋时期已经有许多胡商来到泉州从事香料贸易。北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永春知县江公望对刺桐港的繁盛,进口大量香料作了生动的描述:“海船通他国,风顺,便食息行数百里,珍珠、玳瑁、犀象、齿角、丹砂、水银、沉植等香,希奇难得之宝,其至如委。巨商大贾,摩肩接足,相刃于道。来泉州的外国人居住区称“蕃人巷”。有人亦云,泉州 “土产蕃货,诸蕃有黑白二种,皆居泉州,号‘蕃人巷’,每岁以大舶浮海往来,致象犀、玳瑁、珠矶、玻璃、玛瑙、异香、胡椒之属”。

这些胡商大都从中赚得盆满钵满,“富者货累巨万”。这些蕃商“服饰皆金珠罗绮,用皆金器皿”。所建屋宇“宏丽奇伟,益张而大,富盛甲一时”。修造的伊斯兰教塔寺“高人云表”,每到宴会则“挥金如粪土,舆皂无遗,珠玑香贝、狼藉坐上,以示侈”,生活之富丽奢华令人咋舌。来华外商的贸易额动辄数十万贯。大食商人蒲罗辛一次贩到的乳香价值达三十万贯。外商蒲亚里贩到的商品总价值之大,使市舶司所储的所有本钱都不够博买。而在泉州长期经营的蒲姓蕃商更是结成大海商集团,资财冠于诸商。“泉之诸蒲,为贩舶作三十年,岁一千万”。这个家族世代以经营香料为业。尤其到了蒲寿庚这代,因善于经营海外贸易,“擅蕃舶利三十年”,掌握海外贸易大权,拥有大量海舶和船户,在东南沿海对外贸易中无人可出其右,成为宋元交替之际的一代风云人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