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苏轼《雨竹》(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养新楼 2018-08-07
宋 <wbr>苏轼《雨竹》 <wbr>(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 苏轼 雨竹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未能找到更多的资料,也只有这样一幅模糊不清的图片。权且放在这里以待未来。


苏轼自题:“元丰三年(公元一0八0年)六月轼为子明秘校。”
题跋一:“叶密雨偏重。枝垂雾不消。会看晴日后。依旧拂云霄。秦观。”
题跋二:“晴梢初放叶可数。新粉才消露未干。太似美人无俗韵。清风徐洒碧琅V俟纭!
题跋三:“一片湘云湿未干。春风吹下玉琅G糠霾凶砘右鞅省A庇跋粝舸溆鸷9”
题跋四:“崇轩太字尝于泰山之麓得苏长公墨竹。盖真迹也。拟题一诗以志景仰。穷日力思之不得一字。爰录元人所题东坡画竹诗二首归之。同治辛未重阳后一日华亭胡公寿。”
题跋五:“宿雨初收晓翠寒。晴梢犹锁碧云端。春风绝胜潇湘曲。还带啼痕湿未干。至正二年春三月会稽钱彦春。”
题跋六:“数竿修竹淡无纹。春雨淋漓万叶分。云暗九疑山下路。玉人何处泣湘君。勾章周琬。”
题跋七:“往在金阊见湘洲顾氏所藏坡公墨竹晴雨二幅。各具化机。第绢素已残。款识亦多漫漶。殆藏弆家不经意之过。此幅绢质完好。墨采鲜翠如滴。知在紫缥牙轴中供养久矣。辛未孟夏下澣。崇轩三兄司马属观因识。简侯杨能格。”
题跋八:“尝闻苏文忠公画竹多摹神于月影之中。故落笔纵横疏密自如。神妙之处尽在画外。绝不落画家科臼。此帧虽高不盈尺。萧疏数笔。墨气淋漓。正所谓天趣横生。莫名其妙。询是真迹无疑也。宜宝之。辛未秋七月。崇轩先生大人自京都来。出以示余。爰书数语以志眼福。时同客黄歇浦上鸳湖。六十九叟子祥张熊。”
题跋九:“崇轩仁弟博古精鉴。收藏宏富。此幅以苏长公墨妙。媵以元人法书装潢成帧。尤精美不可言喩。玉局画竹师与可。而掣笔如作书。观此寥寥数笔。神韵与橘赋表忠观碑诸帖相似。真迹无疑矣。披览数过。不能释手。书此以志眼福。同治辛未春莫武林王坤小铁甫谨题。”
题跋十:“东坡作墨竹从地一直起至顶。米襄阳问何不逐节分。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耶。予见江右曾宾谷前辈家所藏一幅如是。外此不复见矣。此卷作折枝。大不盈尺。而全枝神理俱足。邓公寿所谓非与可所能拘制也。想见髯翁枯肠得酒肺肝槎牙时矣。同治辛未四月为崇轩仁兄书此。臣恭寿谨识。”
题跋十一:“文湖州画竹。体原篆隶。长公画则出以行草。花光乃兼而有之。余所见长公画多纵逸。无遒古如此者。秦淡如观察藏一帧。与此相类。盖极用意之作。不得以枯肠得酒拟之。所谓能者无不能也。崇轩太守精鉴别。获此见示。竟日静对。如入潇湘。亦前贤所称。数尺而有万丈之势。旣诩眼福。且志钦佩。会稽赵之谦记。”
题跋十二:“画竹以文与可为专门名家。而坡公偶一游戏便与之埓。楼攻愧云。东坡天姿超迈。故所作辄与人殊。然亦未当少离绳墨。狂纵自喜也。余藏公石一卷乃为孙萃老作者。尤得淡远之致。此作较遒劲。二画似乎不同。而同为真迹无疑。按款元丰三年。公年四十五。方自京师而至黄州。特不知子明秘校为何人耳。上有先龙图公题句。尤不易觏。余家旧有公尺牍一通。失之久矣。读此能无怃然。同治辛未腊八日。梁溪秦缃业为崇轩太守题。太守精鉴别富收藏每得尽出而观之。”
题跋十三:“昔人论书谓须人品高。胸中有道义之气。书乃可贵。余谓画亦宜然。东坡先生直声亮节。照耀今古。此画从落墨后即遭文字之厄。不知历几千万劫。而乃缣素完好。墨色如新。人间至宝殆有神物呵护耶。崇轩观察博雅好古。富于收藏。吾知是幅也气压邺侯三万签矣。光绪丁丑腊月朔平湖刘其清敬观并识。”
题跋十四:“苏文忠行楷墨迹曾见勒少仲观察及汪棣笙明府有藏本。竹石则未尝一见。目窘可知。今日崇轩太守见示折枝尺幅。从七百余年后远睹神物。殆非偶然。而文忠公以草法作画。亦可于兹领略矣。同治壬申中秋后一日唐曾颐谨识。”
题跋十五:“苏长公英辞妙墨独冠古今。以余技作墨竹。亦非文湖洲所能拘制。贤者固不可测也。是幅去今七百年而远。竟为崇轩鉴赏家所得。物聚于所好。洵不诬矣。而余亦得于秋雨打窗时。挹其风梢露叶之趣。其眼福固何如耶。爰用帧中钱会稽原韵系以一诗。云梢萧萧吐新寒。胸次槎丫写笔端。想见玉堂挥翰日。墨痕潇洒未曾干。辛未八月鞠潭第吴淦。”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擅长行书、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能画竹,学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诗文有《东坡七集》等。存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等。画迹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辞海》1989年版)




宋 <wbr>苏轼《雨竹》 <wbr>(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阅画千卷,不如读透一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