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蟹状星云”的由来

 汐钰文艺范 2018-08-07

哈勃望远镜拍摄的SN1054超新星遗迹

  自1054年金牛座的天关星附近闯进一个“客星”之后,世界各地的天文学爱好者总是情不自禁地将望远镜指向金牛座。直到1942年,荷兰天文学家奥尔特以令人信服的论证,确认蟹状星云就是诞生于1054年那次壮观的超新星爆发。

  在这颗超新星被遗忘了六七百年之后,天文学家用望远镜又偶然发现了它。英国医生、天文学爱好者约翰·贝维斯于1731年发现天空中有一团类似于云状的物体,并把它添加到自己的“星图”中。后来,法国天文学家查尔斯·梅西耶独立观察它27年后,将此星云加入自己的《梅西耶星团星云表》中,并使之名列榜首。此后,1850年,罗斯爵士又观测到该星云,并依据其形状将其命名为“蟹状星云”;而且,罗斯还发现它在不断扩张,速度高达1100公里/秒。

  那么,这团“星云”的发现有何价值呢?现在,我们再跟随时光快车来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当时,苏联物理学家朗道曾猜想存在由中子构成的致密星体,后经美国物理学家、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详细计算得出:这种星体只有20公里大小,相当于北京市区范围,可是其质量却相当于整个太阳系的总和。这在当时是一个天方夜谭的科幻构想。这星体靠什么力量来顶住强大的引力场?奥本海默认为是中子之间的“量子”排斥力——这源自刚刚创立不久的量子力学理论。接着,就在物理学家预言中子星的存在之后不久,天文学家就预言中子星不仅存在,而且可能是超新星爆发的产物。

  然而,如何证明这一猜想呢?这当然是要用望远镜观测事实来验证,而前提是首先要发现中子星。如何发现,天文学家再次想起宋朝1054年的那颗“客星”,最简捷的方法便是在蟹状星云中寻找残留的中子星。

  星期文库

  天眼识天机之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