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看

 潇湘书院615 2018-08-07

今日立秋。

立秋:梧桐叶上得秋声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甲骨文中的秋,上面好像一只蟋蟀,下面像火焰,虫以鸣秋,由此来表示秋天。小篆的秋由火和禾构成,禾也就是禾谷,代指庄稼,庄稼成熟,就是秋天。不过在秋的篆书中蟋蟀变成了龟,有人说这是因为在春耕时,人们用火烧龟壳来占卜秋天的收成,等到秋天庄稼成熟时,再把龟壳拿出来验证。因此秋从字形上,总归是与庄稼、收成是分不开的。

立秋:梧桐叶上得秋声

古人说一叶知秋。一片叶子掉落了,便知道秋天到来了。《梦粱录》记载,在宋代的立秋这一天,宫中会将梧桐树植于殿下,等到立秋的时辰已到,太史官便穿礼服、执朝笏高声奏曰:“秋来。”这时梧桐叶应声飞落一二片,以寓报秋意。正所谓梧桐叶上得秋声。

立秋:梧桐叶上得秋声

民间也有与叶有关的立秋节俗。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在立秋日这一天,宋代满街卖楸叶,妇女儿童辈皆剪成花样戴之。戴楸叶是古时立秋节俗,大概是因为楸树之楸与秋天之秋音近形近,因此人们用戴楸叶的方式来迎接秋天的到来。范成大的《立秋二绝》其二中就这样写道:折枝楸叶起园瓜,赤小如珠咽井花。洗濯烦襟酬节物,安排笑口问生涯。

立秋:梧桐叶上得秋声

立秋三候

立秋有三候。一候凉风至。王璨诗里说“凉风撤蒸暑,清云却炎晖。”凉风一来,吹走了闷热如蒸笼的暑天,清云也退却了炎热的阳光。古人说西方凄清之风谓之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因此凉风即秋风。

拟明月何皎皎诗

魏晋·陆机

安寝北堂上,明月入我牖。

照之有馀辉,揽之不盈手。

凉风绕曲房,寒蝉鸣高柳。

踟蹰感节物,我行永已久。

游宦会无成,离思难常守。

立秋:梧桐叶上得秋声

二候白露降。大雨之后,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二十四节气中也有白露,不过此白露非彼白露。《诗经》里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白露,即秋天的露水。东汉刘熙的《释名》将露解释为“虑也,覆虑物也。”覆虑是古语,也就是覆露,因为露使草木润泽,覆露的意思其实就是荫庇、养育。

初秋诗

南北朝·刘骏

夏尽炎气微,火息凉风生。

绿草未倾色,白露已盈庭。

远视秋云发,近听寒蝉鸣。

运移矜物化,川上感馀情。

立秋:梧桐叶上得秋声

三候寒蝉鸣。“秋风起兮寒雁归。寒蝉鸣兮秋草腓。”寒蝉,蝉的一种,又称寒螿、寒蜩,这种蝉与一般的蝉相比,较小,呈青赤色。因为其应阴而鸣,鸣则天凉,故谓之寒蝉。

咏秋诗

魏晋·江回

祝融解炎辔,蓐收起凉驾。高风催节变,凝露督物化。

长林悲素秋,茂草思朱夏。鸣雁薄云岭,蟋蟀吟深榭。

寒蝉向夕号,惊飙激中夜。感物增人怀,凄然无欣暇。

立秋:梧桐叶上得秋声

秋天,是天气转凉的季节,也是草木凋落的季节。在不少文人的诗歌与情感中,我们总能看到秋与凋零、老迈、哀伤联系在一起的。比如屈原的“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宋玉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曹丕的“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可以说悲秋一词就是秋在中国文学中的一个代名词。不过此时此刻秋天刚刚到来,天气转凉也没有那么骤然,热还是热的,凉风还是少的,白露还是没有见到,因为城市里听不到只能想像寒蝉大抵是凄切的。

立秋:梧桐叶上得秋声

立秋诗选

咏廿四气诗 立秋七月节

唐·元稹

不期朱夏尽,凉吹暗迎秋。

天汉成桥鹊,星娥会玉楼。

寒声喧耳外,白露滴林头。

一叶惊心绪,如何得不愁。

《淮南子·说山训》言: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是谓一叶知秋,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来临。很多时候人们就是从这种细微的迹象中能推知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唐人有诗言“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杜牧也说“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元稹所谓“一叶惊心绪,如何得不愁”,大抵也是感知到秋天到来,愁为心上秋了。

立秋:梧桐叶上得秋声

立秋日

唐·令狐楚

平日本多恨,新秋偏易悲。燕词如惜别,柳意已呈衰。

事国终无补,还家未有期。心中旧气味,苦校去年时。

自古逢秋皆寂寥,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节令中的秋,常常与人生之秋相联系。秋天,是天气转凉、草木凋零的季节,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此情此景,映照在人们尤其是远行人、羁旅人眼中,便触目伤怀,因景添愁。因此秋天总是透露出一种苍凉和悲伤,令狐楚在这里说“平日本多恨,新秋偏易悲”,本来就多有悲愁,此时此刻更是如此。

立秋:梧桐叶上得秋声

立秋日曲江忆元九

唐·白居易

下马柳阴下,独上堤上行。故人千万里,新蝉三两声。

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两地新秋思,应同此日情。

这是白居易思念好友元稹的诗,立秋之日,他来到曾经赋诗唱和的曲江边,忆念远在江陵的好友。“故人千万里,新蝉三两声。”“两地新秋思,应同此日情。”在与自然界万物的对比中,诗人不仅感受到距离的遥远、相思的深切,更会感受到人生之短暂与生命之可贵。

立秋:梧桐叶上得秋声

立秋前一日览镜

唐·李益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唯将满鬓雪,明日对秋风。

立秋前一日,明日即秋天。明天就是秋天,今天却要照镜子,不言而喻,自有悲秋的意味。镜子中那人两鬓花白如雪,老了,可这毕竟也是岁月的痕迹,过去的经历,无须多想也不必烦恼。人生世事过往如烟,但是明天呢?明日立秋,秋风一起,万物凋零,秋风肃杀,可怎么办。岁将暮,人将老,李益这首诗,包含着失志不遇的悲哀,也深含身世之慨和人生体验。

立秋后题

唐·杜甫

日月不相饶,节序昨夜隔。玄蝉无停号,秋燕已如客。

平生独往愿,惆怅年半百。罢官亦由人,何事拘形役。

鲍照诗言:日月流迈不相饶。岁月流逝,对世人未曾有半点抚慰,时间无情,春秋代序,一下子就立秋了,秋天已经到来了。此时总是动物们最先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化,寒蝉感受到短暂生命愈近消亡,于是无休止开始鸣叫,像是要努力奏完生命最后的乐章;而候鸟燕子准备动身出发,去寻找更为温暖的地方。物犹如此,人何以哉?杜甫就说“平生独往愿,惆怅年半百”,不知不觉,年近半百,时光匆匆之中,秋天的萧肃又一次提醒了自己,该何去何从。

立秋:梧桐叶上得秋声

立秋

宋·王十朋

节物催吾老,天涯见立秋。凉微金尚伏,暑炽火初流。

家远思尝稻,年衰怯戴楸。归耕期已近,河汉望牵牛。

立秋:梧桐叶上得秋声

立秋

宋·方岳

秋日寻诗独自行,藕花香冷水风清。

一凉转觉诗难做,付与梧桐夜雨声。

立秋:梧桐叶上得秋声

立秋日闻蝉

宋·杨万里

老火薰人欲破头,唤秋不到得人愁。

夜来一雨将秋至,今晚蝉声始报秋。

立秋:梧桐叶上得秋声

渔家傲 其二 七夕立秋

宋·秦观

七夕湖头闲眺望。风烟做出秋模样。

不见云屏月帐。天滉漾。

龙軿暗渡银河浪。

二十年前今日况。玄蟾乌鹊高楼上。

回首西风犹未忘。追得丧。

人间万事成惆怅。

(施希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