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秋丨西瓜

 文冠厚朴 2018-08-07

刘言史《立秋》:“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意指云朵飘移的天空收起了夏天的景色,草木的枝叶随风摇动,响起了秋天的声音。

将立秋描绘得很是到位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中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候有差别,但此时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气候,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

“秋后一伏热死人”,立秋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较高,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中稻开花结实,单晚圆秆,对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会给农作物最终收成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失。所以有“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之说。



民间有立秋吃西瓜的习俗,北方人把立秋吃西瓜称为“摸秋”。

这是由于西瓜由西北传入中原,所以叫西瓜。西域妇女择立秋之夜到田间去摸瓜,即为“摸秋”,可能与西瓜的外形像孕妇的大肚皮,瓜内有子象征着有儿子,亦即摸到好瓜,女孩就能找到好丈夫,妇女能多生孩子。


△不知道怎么长出来的西瓜藤

所以,立秋日,就与大家分享对我们而言都不陌生的西瓜,你对它了解多少呢?(PS:文图西瓜摄于湘西古丈外婆家)


 看着那个圆滚滚的西瓜,你是不是认为它很大?很饱满?果肉鲜美?

哈哈哈,如果真是这样,那你就被它的外表骗了!真实的它是这样的↓


吓到了吗?能被小编玩弄于指掌之间的小小瓜,竟然可以看着那么大!!!所以说,照片,照骗啊,照骗!


废话不多说,先来了解一下西瓜,顾名思义,为什么叫它西瓜呢?这是由于西瓜由西北传入中原,所以叫西瓜。所以,你可以想想南瓜、冬瓜、北瓜的名字是怎么来的了……


西瓜[Citrullus lanatus (Thunb.) Matsum. et Nakai (Cucurbitaceae)]葫芦科 西瓜属一年生蔓生藤本。

茎、枝粗壮,具明显的棱沟,被长而密的白色或淡黄褐色长柔毛。


卷须较粗壮,具短柔毛,2歧,叶柄粗,具不明显的沟纹,密被柔毛。

叶片纸质,轮廓三角状卵形,带白绿色,两面具短硬毛,脉上和背面较多;3深裂,中裂片较长,倒卵形、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顶端急尖或渐尖;裂片又羽状或二重羽状浅裂或深裂,边缘波状或有疏齿;末次裂片通常有少数浅锯齿,先端钝圆,叶片基部心形,有时形成半圆形的弯缺。


△卷须2岐(分两支)

△正面

△侧面

雌雄同株。雌、雄花均单生于叶腋。

雄花:花梗密被黄褐色长柔毛;花萼筒宽钟形,密被长柔毛,花萼裂片狭披针形,与花萼筒近等长;花冠淡黄色,外面带绿色,被长柔毛,裂片卵状长圆形,顶端钝或稍尖,脉黄褐色,被毛;雄蕊3,近离生,1枚1室,2枚2室,花丝短,药室折曲。

雌花:花萼和花冠与雄花同;子房卵形,密被长柔毛,柱头3,肾形


△雌花(子房下位)

△雄花

果实大型,近于球形或椭圆形,肉质,多汁,果皮光滑,色泽及纹饰各式。

种子多数,卵形,黑色、红色,有时为白色、黄色、淡绿色或有斑纹,两面平滑,基部钝圆,通常边缘稍拱起,花果期夏季。



果实为夏季之水果,果肉味甜,能降温去暑;种子含油,可作消遣食品;果皮药用,有清热、利尿、降血压之效。


资料来源于《中国植物志》


 吃瓜群众,吃的到底是西瓜还是瓜子哩?

最开始源于一个公路新闻,后来记者去采访一个老伯,老伯说我什么也不知道,我当时在吃西瓜。后来新闻评论里就有人评论到:我只是一个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流行开来。

于是就干脆有人将“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用于形容围观某事物的人们。再后来,”吃瓜群众“就已经几乎等同于”群众“一词,可以用任意形容词来修饰,例如”目睹了整个事件的吃瓜群众“、”然而吃瓜群众早已看穿了一切“、”吃瓜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炎炎夏日,让美味的西瓜与你一起度过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