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2018.08.02 骨肌组读片结果分析

 影像吧 2018-08-08



医生,您好!

接下来进入分析时间,各位大咖准备好了吗?


   

临床诊断:胸骨肿瘤

病理:骨-纤维性病变,结合形态及免疫组化,考虑纤维结构不良,请结合临床及影像学检查。

免疫组化:-A.6:Ki67(热点区约2%+),P63(-)


本病在瘤样病变中占首位(38.42%),骨纤维结构不良是一种纤维骨组织的良性瘤样分化。病损的大体表现为灰白色橡皮样韧质组织。切面有砂砾感,这是由于内有散在的骨小梁结构。显微镜下观,可见细胞纤维间质中生成大量不规则混合编织骨,纤维基质为旋涡状或层状排列,并富含血管。总之,表现为不规则的骨样成分但无骨母细胞分隔,病灶内无板层样骨结构,而是膜内成骨形成的毫无组织规律的不成熟骨岛。

临床表现:

多见于11-30岁青年人,发生于青少年骨骼快速生长期,男女发病1.1:1,可终生扩大发展。好发部分为股骨近段、胫骨、肱骨、肋骨和头面骨,全身其他骨也可发生。临床分为单发型,多发型和Albright综合征,病损影响骨的强度,反复病理性骨折造成畸形。纤维结构不良通常无自主症状,多在X线检查时无意发现。骨骼表浅部位的病变可出现畸形或肿块。症状的轻重与年龄、病程及受损部分有关,年龄越轻症状越重。病变早期可存在多年而无症状。

影像表现:

因病变区纤维组织、新生骨小梁的量和骨小梁的成熟程度不同,影像表现多样:

 

X线及CT表现:

1、膨胀囊状病变:纤维组织为主时,单囊或多囊,成膨胀性改变,可见较完整硬化边,骨嵴可见。

2、磨玻璃样:代表新生骨小梁为主,常发生于囊状膨胀区内。

3、丝瓜瓤样改变:骨膨胀增粗,皮质便薄,骨小梁粗大而扭曲;

4、增生硬化:呈团块状或结节状骨质增生,骨质密度均匀增高,边缘清晰。


MRI表现:

病变骨膨胀,以纤维组织为主时,T1WI及T2WI均表现为等信号,边界清楚,如出现囊变、出血、软骨岛,则信号混杂,T2WI可见散在高信号。


鉴别诊断:

1.孤立性骨囊肿。男性多发,好发于10-20岁,一般无症状,长骨的骨干或干骺端,以股骨与胫骨近端多见,表现为骨干或干骺端的囊状骨质破坏,呈水样密度,沿纵轴生长,轻度膨胀,边界清楚,骨皮质变薄,边缘可有骨嵴,如合并病理骨折可出现“骨片陷落”。

2.骨巨细胞瘤。好发于20-40岁成年人,男女无性别差异,长骨骨端和脊柱,以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多见,表现为长骨骨端的溶骨性破坏,偏心性,边界清楚,无硬化边,边缘可残留骨嵴,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小部分骨巨细胞瘤可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MRI可显示病变内的含铁血黄素沉着。

3.内生软骨瘤。一般无症状,好发于手足的短管骨,多位于指趾骨的近中段,呈膨胀性生长,边界清楚,有硬化边,骨皮质变薄,病变内可见斑点状或环状钙化,一般无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

诊断要点:

1.本病病程经过缓慢,症状出现晚,较轻,主要症状为疼痛,少数为拍片偶然发现。

2.本病的影像表现复杂多样,X及CT表现为髓腔内毛玻璃样低密度影,伴不规则的骨样成分,皮质膨胀变薄,无骨膜反应,或有病理性骨折。长T1混杂T2信号影,MRI延迟强化。

3.病理检查病损内含有大量纤维组织和不等量的交织骨,纤维组织和骨小梁有移行。


上臂MR检查:

病例提供者︱付聪

编辑︱陆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