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溃疡性结肠的一种中医辨证方法:认真分辨患者大便的颜色!

 周易八卦养生堂 2018-08-08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炎症性肠病(IBD)中的一种,而IMD的主要类型又分为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两种,它们都是免疫介导的肠道慢性炎性疾病。

它的发病原因很复杂,一般认为是“微生物群+肠上皮细胞+免疫细胞”导致的人体肠道的稳定状态被破坏 → 发展成失调的慢性炎症状态。

溃疡性结肠炎一般会有哪些表现呢:

①、腹泻;

②、便血,

③、里急后重,

④、黏液便以及痉挛性腹痛;

⑤、尽管溃疡性结肠炎溃疡可以急性发病,但是通常起病时症状已经存在数周至数月。

溃疡性结肠炎在乙状结肠镜下会有如下表现:

轻度时:出现红斑,血管网减少和黏膜脆性轻度增加;

中度时:出现明显的红斑,血管网消失,黏膜质地脆和糜烂;

重度时:出现自发出血,溃疡形成。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结肠标本在显微镜下会呈现以下特征,这些特征提示溃疡性结肠炎已经步入了慢性化:

①、结肠的隐窝结构扭曲;

②、有些患者存在基底部浆细胞和淋巴聚集。


在钡餐灌肠下,慢性结肠炎会看到以下影像学变化:

第一步、轻度,结肠皱襞正常 →第二步、中度,结肠皱襞出现水肿和增厚,结肠袋缺失 →第三步、重度,结肠出现短缩,肠腔变窄。有时会伴有结肠息肉,息肉可能为炎症候息肉或者假息肉、腺瘤性息肉或者癌。

从患者症状结合辅助检查判断:

轻度:排便次数每天<4次 ,少量便血 ,无心动过速 ,血沉<30 mm/h ,内镜:红斑,血管网减少,细颗粒样不平;

中度:排便次数每天4~6次 ,中度便血 ,发热<37.5° ,心率 <90次/每分,内镜:明显的红斑,粗颗粒样不平,血管网消失,接触性出血,无溃疡;

重度:排便次数每天>6次,严重便血,发热>37.5°,心动过速>90次/分,可能出现贫血,血沉>30 mm/h ,内镜下:自发性出现,溃疡形成。

对付溃疡性结肠炎,日常,我习惯用的是上海中医胡建华老师的辩证方法和体系,以后还要陆续介绍一些我自己用过的其他老师辩证方法。

我们知道西医对于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的病因还不太清楚,公认的假说认为这是人体内肠道共生的微生物群,肠道上皮细胞和组织内的免疫细胞的“稳态”被破坏有关,当这种“稳定状态被破坏”,发生了失衡,就会导致失衡的慢性炎症状态,就将其称之为IBD。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外感时邪,或者饮食不节,或者情志内伤、素体脾肾不足等等,导致人体胃肠的阴阳失衡所致,脾虚失健为其主要发病基础,外邪入里,或者饮食不洁,或者情志内伤是其发病的诱因,湿热蕴肠,气滞络瘀为基本病机。

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所以调理脾胃是治疗这类疾病的基础。

黄建华老师爱用的基础方是理中汤+痛泻要方+清肠化湿之品。

使用理中汤的目的是温运脾阳,使用痛泻要方的目的是柔肝止痛,使用清肠化湿之品是为了祛邪消滞。

这种方法牢牢抓住这个病的根本:脾虚失健,然后再针对其具体证象进行加减。

我们把这种方法叫益气健脾,柔肝,清肠通滞。

然后胡老把这个方法落实如下:

党参12克,焦白术12克,炙甘草6克,炮姜4.5克(理中汤)+白芍15克,炒防风9克。陈皮9克(痛泻要方)+茯苓15克(利水渗湿)+焦山楂,焦神曲各12克(消食和胃,行气散瘀)。

党参饮片

以上是基础方,这个方子的剂量仅供参考,请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下面我们还得根据患者湿热未清,湿邪不去的情况在这个基础方的上面进行加减,怎么加减了,胡建华老师有一套非常实用的辩证方法。

我们将其总结如下:

秦皮

注:大便黏冻就是大便像果冻一样

①、大便黏冻红白相间:秦皮+生地榆——清肠凉血;

②、大便黏冻色白:秦皮+苍术——清肠燥湿;

③、大便黏冻色黄:秦皮+黄芩+黄连——清化湿热;

④、大便夹有浓血:秦皮+白头翁+金银花——清肠解毒。

今天聊的这套方法,主要针对的是脾虚失健,湿热蕴肠的证型,以后将陆续介绍其他证型的辩证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