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父母真正的孝顺是什么?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福建品藏文化 2018-08-08

孝弟之子可以为家瑞

  

文 |石禄生


前言

上下五千年,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古代中华思想,形成了庞大的体系,产生了诸多伟大的先哲,涵盖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内圣外王、理学、心学等百家思想。



这些中华思想流派,以及它们的圣贤代表人物,在漫长的时空中,散发出耀眼的思想光芒,照亮了中华历史,引领着无数古代读书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福建品藏文化公司现藏有一套,书写并制板于清道光五年的“中华先哲格言”精典字板,目前存放于福建龙岩学院闽台研究院艺术馆展出


全套共计十块字板,分别记述了从先秦战国至明代各个时期重要先哲人物的思想语录,殊为珍贵。


 福建品藏文化公司收藏


该套思想语录字板,每一块都独立成篇,阐述了古代先哲在某一方面的认知心得。为便于有序推出,笔者以相关语录诞生的时间为顺序,对全套字板语录予以解读。



01

 

国有栋梁之才,家有顶梁之柱,这是中国人普遍的家国认知。


在传统的历史经验看来,凡是国家的栋梁人物,都是要“居庙堂之高”而心怀天下的。这一点我们姑且不论。



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家庭的顶梁之柱。

 

试想一个家庭,有两个儿子:一个很有出息,做了高官或成就了一番大业,使得家庭声望显赫,也让父母过上了阔绰的好日子。


但这个儿子远离父母周旋于社会,成年累月地不着家,好不容易回家一趟还无意识地“居高临下”随意训斥父母。



而另一个儿子则出息不大,但常年陪伴在年迈的父母身边,而且为人十分孝顺,处处体贴父母,并肩负起了家中所有繁杂琐碎的生活事务。

 

那么问题来了:这两个儿子,谁才是家中的顶梁柱?

 

毫无疑问,中国人十多八九会认为那个有出息的儿子是家里的顶梁柱,不仅如此,更是要视之为这个家庭的门面人物。



人们做出这个选择不需要任何思考或犹豫,就像心理的本能一样,天平倾倒于有出息的那个人。

 

但这种选择其实不是出于与生俱来的本能,而是出于千百年来一脉相承的文化认知。



数千年来,中国人在潜意识里都是追崇“成王败寇”的英雄法则的,一个人只要能成大事,无论他的过去多么卑微,过程多么“不可描述”,只要最后有出息了,那就是了不起的人物。


历史上看看刘邦、曹操、司马懿、李世民等人的发迹史就知道了。

 

然而,这种上不得台面的文化认知,在古代都是不成文的。


因为中国历史是以儒家文化挂帅的,仁义道德才是门面;至于“成王败寇”思想,虽然很多人在骨子里是认同的,而且好多人也是这么做的,但不适合拿出来说,更不宜著书立说直接宣扬。

 

直到20世纪民国期间,有一个叫李宗吾的人,堂而皇之地将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成王败寇”心理认知,总结成文,写下了相关著作《厚黑学》,教导世人如何磨练心术追求成功。

 


但是,一直居于台面上的儒家文化,是不允许原本处于心理底层暗流地带的厚黑学认知浮出水面的。这不,李宗吾的《厚黑学》面世之后,就受到了不少儒学中人的指责与批评。当然这是题外话,本文不做讨论。

 

既然儒家文化以仁义道德为本,自然也就不会认同以出息不出息来定义一个家庭的顶梁柱,而是以“孝悌”为标准来衡量一个家庭的门面人物。

 

福建品藏文化公司现藏的“中华先哲格言”字板,第五屏就载述了相关的格言:“无瑕之玉称为国瑞,孝弟之道可为家珍;货财用之有尽,忠孝享之无穷。

 

福建品藏文化公司收藏


该段古代格言字面意思并不复杂,简单解释一下:“无瑕之玉称为国瑞“,意思是没有瑕疵的美玉,可作为国家的吉祥之物或国宝。这点好理解,想一想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和氏璧就知道了。

 

孝弟之道可为家珍”,意思是说孝道才是一个家庭的门面或可贵之物。对父母来说,如果儿子不孝顺,再有出息又如何?

 


显然,按照此儒家观点,前述两个儿子,唯有孝顺的那个才是家庭的顶梁柱。这正是本文的主题所在,我们后面再详述。

 

货财用之有尽,忠孝享之无穷。”意思是说,货物财物总归是身外之物,再多也会用完的;忠孝才是家庭的真正财富,幸福的源泉。

 


02

 

如前所述,儒家文化和“成王败寇”认知,这两种截然对立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是长期并存的。


不过前者说得好,很多人做得并不好;而后者谁也不好意思拿出来说,但很多人在实践中对其趋之若鹜。

 

但实事求是地说,对一个家庭来说,有出息的儿子,跟孝悌的儿子,到底谁更适合作为家庭的顶梁柱或门面人物?



依笔者之见,终究还是孝悌之人称得上是“家瑞”。我这么说,绝不是出于迂腐,为儒家文化盲目唱赞歌,而是出于现实依据。

 

自古以来早有定论:“忠孝不能两全。”历史上既能够成大事,又能在家尽孝道的人,基本上是很难找的。越是“居庙堂之高”的人,越没办法尽孝道,这是事实。


毕竟,真正的孝道,绝不是给钱给物就完事的。对父母来说,解决了温饱之后,唯有陪伴和抚慰,才是孝道的本质。



尤其是有一些常年不着家,偶尔回到家还习惯性颐指气使的所谓“成功者”,实在算不得是家庭的顶梁柱。

 

是,对父母来说,儿子在外面出息了,整个家庭确实门楣生光,父母也感到莫大的骄傲。


但如果这个有出息的儿子,远在千万里之外,整年难得一见,他的“出息”只是听得到而见不到,那么这种安慰与骄傲也持续不了多久。



时间久了,外人夸赞“你儿子有出息“,做父母的固然也脸上笑呵呵地应承,但心底的苦楚外人如何得知?

 

要知道,生活不只是诗和远方,更在于眼前的苟且。柴米油盐,暖热寒凉,生老病痛,孤独寂寞,人情世故,等等,才是生活的本质。


相对来说,看不见摸不着的所谓门楣荣耀,就是昙花一现的浮云。



大凡做父母的,当然视陪伴在身前的孝道儿为家中顶梁柱了。凡是把远在天边的出息儿看做顶梁柱的,只有一种人,那就是外人。

 

联系到现实中来,这些年北上广是一个永不过时的热门话题。



围绕北上广,各种各样的解读都有,理想、追求、奋斗、机会、房价、户口、子女入学等等,不一而足,几乎什么角度都有人谈论。但我们也发现,似乎没多少人注意到北上广游子的父母们。

 

古往今来,曾几何时,一个人只要有能力在外安居,那么携家带口暂居或定居他乡,未必是什么难事,最大的难处可能是父母愿不愿离开故土的问题。



但在今天,一个游子要携家带口在城市定居,是十分奢侈的事情,即便是暂居,也面临着难以承受的高房租和子女入学问题;何况父母辈的乡土情怀依旧浓重。

 

换句话说,对于一般的外来游子而言,但凡他选择了扎根北上广,基本上就告别了孝道,父母的日常再也与之无关,孝悌文化无以为继。



这就是今天城市高房价下的伦理现实。当然这是题外话,不赘述。

 


03

 

有必要澄清的是:笔者绝不是说在远方奋斗的游子不孝,而居家陪伴父母的就是孝子。


北上广的孝道困境,是今日高房价、城市病的陷阱,从根本上来说,与为人子女孝与不孝的初衷无关。出门在外的,未必不孝;居家留守的,也未必都是孝子。两码事。

 


前面所述的两个儿子,一个有出息,一个孝悌,属于比较极端的例子,意在阐明:对家庭来说,一个孝悌的平庸子弟,胜过一个有出息但无孝心的人。但在现实中,情况不都是极端的,孝与不孝,都不是绝对的,更多的是中间地带。

 

实际上,延伸地看,“孝弟之道可为家珍”,也不是强调一个人要如何苦守尽孝,而是宣扬一种形而上的道理认知:为人要有孝悌之心,这才是家庭最大的家道。

 


货财用之有尽,忠孝享之无穷。”强调的就是建立在孝悌思想前提下的财富观。家财万贯当然是好事,但前提是存有孝悌之心。如果钱有了,对家庭的孝忠之心没了,照样是一出悲剧。相关的例子比比皆是:

 

澳门“赌王”何鸿燊,一辈子攒下五百多亿资产,人还健在,十七个子女却围绕遗产分配问题,已经争闹了几十年。如今何鸿燊躺在病榻之上,子女为钱争斗的做法无论如何也谈不上是孝道。

 

何鸿燊


香港大亨霍英东去世已多年,其十三个子女也为六百亿家产对簿公堂争斗了多年,迄今没有圆满解决。若九泉之下有知,想必霍英东也不会认为子女孝道吧。

 

综上所述,儒家文化认为,“孝弟之道可为家珍”,是很有道理的。为人一以贯之地保持孝悌之心,其实不容易,但正因为难,才更显宝贵。

 

实事求是地说,中国人在心理上是普遍认同孝悌观念的,但回到本文开头的主题,恐怕大部分人还是会不约而同地把“有出息”的所谓成功者,看成是一个家庭的门面或标志。人心如此,这是没办法的。这点不再赘述。

 

最后,简单阐述一下古代格言“无瑕之玉称为国瑞,孝弟之道可为家珍;货财用之有尽,忠孝享之无穷”的作者。

 

这一格言主张的原创者是谁,历史上是一个悬案。有人认为是宋代著名隐士林逋,有人认为是理学家程颐的弟子尹焞,理由是有一本叫《省心杂言》的古籍刊本,刊载了上述格言,而该古籍被人标注了林逋或尹焞(不同版本)的名字。

 


但经考证,如今学界基本认定,《省心杂言》的原创者是宋代官员李邦献。这个名字略显陌生。


但李邦献的哥哥李邦彦,在历史上算是一个重要人物,后者是北宋末期宰相,力主向金国割地求和,最终造成北宋灭亡的人。

 

当然了,到了元代时期,有一个叫史弼的官员,也在《景行录》中载述了基本相同的格言句子:“无瑕之玉可以为国瑞,孝弟之子可以为家宝;货财用之有尽,忠孝享之无穷。



到了晚清,曾国藩也曾写下过“用之有尽,忠孝享之无穷”的警句。

 

值得一说的是,史弼和曾国藩在写下相关句子的时候,都没有标注出处,以至于后世一度有人以为这是他们的原创。在此说明,他们都是从历史文本中抄袭而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