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它为什么是“天下第一行书”?

 梦影红楼 2020-06-15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山阴名士王羲之、王凝之、王献之,谢安、支遁等“少长群贤”共41人在会稽山阴集会,修禊祭,宴曲水,即席赋诗。是时有二十六人得诗三十七首,辑为《兰亭诗》,汇为一卷,由王羲之当场作序,《兰亭集序》即王羲之为《兰亭诗》写的序言。

《王羲之行书兰亭序》卷,晋,王羲之书,唐,褚遂良摹,纸本,行书,纵24厘米,横88.5厘米。

王羲之以特选的鼠须笔和蚕茧纸,首先写聚会盛况,描述环境——“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天朗气清”为下文的“仰观”、“俯察”提供了有利条件;“惠风和畅”又与“暮春之初”相呼应。此时此地良辰美景,使“仰观”、“俯察”,“游目骋怀”、“视听之娱”完全可以摆脱世俗的苦恼,尽情地享受自然美景,抒发自己的胸臆。至此,作者把与会者的感受归结到“乐”字上面。笔势疏朗简净,毫无斧凿痕迹。

之后笔锋突变,格调转为悲伤,写人生短暂,“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然而他并不宣扬“人生无常”、“及时行乐”,而是驳斥了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论调,也就是王羲之认为庄子把长寿的彭祖和夭折的儿童等同看待是“虚诞”和“妄作”,所以他才“列叙时人,录其所述”,留于后人去阅读。尽管将来“事殊事异”,但“所以兴怀,其一致也”。这就从理论上说清了所以要编《兰亭诗集》的原因。最后一句,交代了写序的目的,引起后人的感怀。文字收束得直截了当,开发的情思却绵绵不绝。

通篇语言流畅,不勉强藻饰、通俗自然,结合骈句、骈散,“仰观宇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两两相对,音韵和谐,不假斧凿,玲珑剔透,堪称历代名篇。

《兰亭集序》共计324字,凡是重复的字都各不相同,其中20个“之”字,各具风韵,皆无雷同。王羲之酒醒之后,过几天又把原文重写了好多本,但终究没有在兰亭集会时所写的好。

学过书法的人都知道永字八法。“永”这个字包含了点、横、竖、钩、提、撇、短撇、捺这八种笔划的写法,简直就是纳须弥于芥子。有人认为,最早提出永字八法的人正是王羲之。 

这篇序情文并茂,心手双畅,向称“天下第一行书”。其妍美流便的风神,被后世视为行书的典范和楷模。唐太宗李世民酷爱羲之书法,在得到《兰亭集序》真迹后,曾命当朝书法名家褚遂良、欧阳询以及弘文馆拓书人冯承素等钩摹数本,分赐臣下,以广布扬。

但是因为唐太宗太喜欢《兰亭集序》了,所以他老人家驾崩的时候命令将之殉葬昭陵!唉,太宗皇帝啊,幸亏王羲之与您老人家不同时,要是同时您是不是爱才爱得把他也殉葬了啊?

冯承素“神龙本”,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纵24.5厘米,横69.9厘米。

《兰亭集序》的唐摹本主要有两个系统,一为褚遂良摹本,存世的褚遂良、虞世南、冯承素等墨迹摹本,多属此系统,以冯摹本最为接近原作,因冯摹本卷首有唐中宗李显神龙年号小印,故称“神龙本”;一为欧阳询摹本,刻帖“定武本”即源自欧本,为存世最佳的石刻帖本。

我在北大修读《文心雕龙研究》这门课的时候,授课老师是卢永璘教授,他一手潇洒漂亮的行书,常常上完了课学生们还舍不得擦。卢老师练的就是“二王”(即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而且卢老师说,练书法须得讲求“幼功”,幼功基本决定了未来的高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