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框思维,让你也能想到卖梳子给和尚的方法

 框思维 2018-08-08

故事是这样的

一家生产梳子的公司招聘业务员,经过面试后剩下三个人,最后一道题是:谁能把梳子卖给和尚?

  

 

半个月后,三个人回来了。结果是:

甲:经过努力,最终卖出了一把梳子。(在跑了无数的寺院、推销了无数的和尚之后,碰到一个小和尚,因为头痒难耐,说服他把梳子当作一个挠痒的工具卖了出去。)

乙:卖出了十把梳子。(也跑了很多寺院,但都没有推销出去,正在绝望之时,忽然发现烧香的信徒中有个女客头发有点散乱,于是对寺院的主持说,这是一种对菩萨的不敬,终于说服了两家寺院每家买了五把梳子。)

丙:卖了1500把,并且可能会卖出更多。(在跑了几个寺院之后,没有卖出一把,感到很困难,便分析怎样才能卖出去?想到寺院一方面传道布经,但一方面也需要增加经济效益,前来烧香的信徒有的不远万里,应该有一种带回点什么的愿望。于是和寺院的主持商量,在梳子上刻上各种字,如虔诚梳、发财梳……并且分成不同档次,在香客求签后分发。结果寺院在应用之后反响很好,越来越多的寺院要求购买此类梳子。)

  

 

很多人都读过这个故事,认为是很好的营销经典案例

也有人把它改编了变成六个人卖梳子给和尚。

当然马云认为这不算销售,而是属于骗术,因为和尚本身就不需要梳子。

这些暂且不论,今天我们要想的是你如何才能想到这些方法,从中得到收获。

 
 

下面是我总结出的框知识:

1、发觉客户新的需求。甲就是发现和尚挠痒的需求卖出了一把梳子。

再举一个例子,比如眼镜,你如果认为正常人不需要眼镜,那么就基本卖不出去,而如果你发现正常人可以把眼镜当装饰,相信就会有不少人买单。

2、发觉客户关联人群的需求。乙发现和尚的关联人群香客的需求卖出了五把梳子。

再拿眼镜举例,针对老年人客户的单位,肯定有对老花镜的需求;老花镜,太阳镜,装饰眼镜等完全可以当很好的礼物送出。

3、帮助客户发觉他自己客户的需求,把客户发展为自己的销售商。丙帮助寺庙发现香客的需求,在梳子上刻字,弄出了虔诚梳、功德梳等等,既卖出了梳子,又帮寺庙获得了善款,可谓一举两得。

现在的很多的代理、直销、微商等就属于此类模式。

好了就说到这里,马上应该用到自己的产品上看看,也许你会有新的启发,欢迎留言一起探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