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序言中就说,本书不适合虔信的佛教徒,而仅仅适合那些对佛教世界怀有单纯好奇心以及对佛学义理怀有纯粹智识趣味的读者。诚然我适合。 《坛经》久慕大名,且排上日程很久了,终于在一个无聊的下午看到了一个题名“我为什么不信佛教”的帖子。其中提到了慧能。本着“禅宗思想是大众化的老庄哲学”的动机,准备再次读读坛经。惰性使然,对生涩的元典实在读不下去,偶然找到了此书。 作者用办学术半通俗的笔法来“注解”佛经,此风别开生面。许多问题豁然开朗。有时候我们明明知道一些宗教典籍缺乏学术的根据,就比如作者所说“和尚们普遍比儒家更缺乏学术态度和历史精神”,可是这并没有影响信众的怀疑。信徒所需要的不是你辩证的逻辑,严密的考证,他只需要你告诉一个明确的结论罢了。因而,学问家玄奘的法相宗渐渐被遗忘,而文盲慧能的顿悟禅宗这样的“宗教异端”反而成了显派。联想到图书馆里汗牛充栋的学术巨部,层累的叠加着灰尘无人问津;而地摊上的某某朝那些事却畅销热卖,不由得叹惋。因为“对于一般百姓来讲,眼界越窄就越容易自信,眼界越宽就越容易糊涂”。把《坛经》和那些事相提的确有失偏颇。“那些事”过些年的结局是“尔曹身与名俱灭”,同为通俗读物的法宝坛经依旧会“不废江河万古流”。所以雅俗共赏的作品真的是好作品。 接触佛典不多,而作者不厌其烦的叙说佛教基础知识还是非常受用的,懒人自有蓝符。善知识,且听我说吧。 我妄自忖度,质疑慧能是否相信佛祖的存在。他一直在坚持,佛在心中,人人自有佛性。他或许是不承认有那么一个客观唯心的佛祖吧。可是信徒不知名。。。 不写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