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阳法治疗肿瘤初探

 家乡一品 2018-08-08
温阳法治疗肿瘤初探 

 

中医认为肿瘤的形成与气滞血瘀、痰凝蓄毒、饮食劳倦等诸多因素有关,但寒邪侵袭、阳气损伤亦是其重要病理机制。目前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存在着“重寒凉药,轻温热药”的片面认识,以清热解毒为首要之法者甚众,从而影响其临床疗效。为进一步提高中医中药治疗恶性肿瘤的效果,有必要对温阳法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一、阳气虚形成肿瘤的机理

 

中医认为,人的生命蕴有无形的生机。用术语来讲,就是火和热,归结一点就是阳气。《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指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折寿而不彰”。人体的气血津液要靠阳气的推动才能运行,阳气虚则热量不够,推动力就小,津液精气运行就会变得缓慢,甚至停滞下来。正虚邪实是发病的根本,主要病机为阳虚血亏.痰凝毒邪胶结。肿瘤的形成是由于机体正气先虚,然后客邪留滞而引起的一系列病变结果,尤其疾病后期正虚邪实表现尤为突出。历代医家皆把阳虚、寒积看作是肿瘤发病的重要因素。肿瘤乃可见之物,属性为阴,正如《素问.阴阳印象大论》所说:“阳化气,阴成形”。《灵枢.百病始生》对有关“积”之成因及其病变过程的论述最为精当,指出:“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也”。可见外感寒邪在肿瘤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此外还强调了人体正气盛衰与肿瘤发病的关系,指出“两虚相得,乃客其形”。《外证医案》日:“正气虚则生岩”。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中列举了“虚劳积聚候”、“虚劳症瘕候”,强调脾胃、气血虚弱复为寒冷之邪所乘结成此病,认为“积聚者,由寒气在内所生也。血气虚弱,风邪搏于脏腑,寒多则气涩,气涩则生积聚也。”阳气虚,反过来更容易遭受寒邪的侵犯。由于人体的阳气虚,热量不足,失于温煦推动,津液精气运行缓漫,使寒从中生,产生了气滞血瘀与湿聚痰凝而导致寒痰内凝,从而形成有形的瘕瘕积聚。近代老中医孙秉严曾对1000例肿瘤患者进行了统计,发现约80%患者属寒证,他还发现“寒型体质多患痰食积滞或症瘕积聚”,“属寒质的人得肿瘤者居多”,其使用的方剂除驱毒法外,多用辛温散寒。可见,对于阳虚、寒积致肿瘤,古今许多医家是有深刻认识的。

 

二、温阳法治疗肿瘤朔源

 

肿瘤是阴盛表现出来的病理产物,阳虚是导致阴盛的病理基础。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变过程中,阳虚既是发病的内在因素,又是疾病过程的一种病理表现,贯穿于恶性肿瘤病变的始终,所谓“因虚致病,因病致虚”。肾是水火之宅,元阴、元阳之所在,人之一身阳气藏于肾中,那么温补肾阳便因此确立。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寒者热之”,“虚则补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王冰从《内经》论著中悟出“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成为治疗肿瘤的理论依据。“益火之源”就是温肾补阳,补先天、后天之元阳元气。“以消阴翳”就是阳气充盛,阴气就自然消散,阴邪肿瘤以及伴随的病理产物也为之消散。温肾补阳是治本,以往的活血化瘀、软坚散结、逐痰化饮、清热解毒等疗法是治标,因此疗效不佳。所以要从阳入手,扶阳抑阴,达到消除肿瘤的治本目的。

 

阴和阳的相对属性引入医学领域,即是将具有推动、温煦、兴奋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属于阳。对人体加热和服用有温热性质中药具有推动、温煦、兴奋的作用,这种“温阳”的过程实际是“阳”的一种运动。阴阳学说认为.以物质的运动变化而言,“阳化气,阴成形。”即指物质从有形蒸腾气化为无形的过程属于阳;物质由无形之气凝聚成形为有形物质的过程属于阴。由此我们可进一步地认为,对人体加热和服用有温热性质中药的作用是把肿瘤这种“有形物质”蒸腾气化为无形的过程,也就“阳化气”的过程。按照阴阳消长的理论,我们对人体加热和服用有温热性质中药也是抑制或阻止无形之气凝聚成形为有形物质的过程。也就是抑制了“阴成形”的过程。(肿瘤形成的过程)

 

从历代医家制定和喜用的治瘤方药可窥知他们对肿瘤阳虚、寒积致病的认知。如《重订严氏济生方》中温阳益气、涩肠止血,善治肠道肿瘤的断红丸,即用鹿茸、附子、黄芪、阿胶、当归、侧伯叶、续断、白矾;《外科正治全生集》论及“阴疽”治法时指出:“非麻黄不能开其腠理,非肉桂、炮姜不能解其凝结,此三味,酷暑不可缺也,腠理一开,凝结一解,血气能行,则凝结之毒随之消矣。”《临证指南医案》在治疗积聚时强调“著而不移,是为阴邪聚络,大旨以辛温入血络治之。……体阴用阳之品,方能入阴出阳,以施其辛散温通之力也。”李中梓治疗肿瘤最擅长用温药,首创“阴阳攻积丸”治疗各种肿瘤,药用吴茱萸、干姜、肉桂、川乌、黄连、半夏、橘红、茯苓、槟榔、厚朴、枳实、石菖蒲、延胡索、人参、沉香、琥珀、桔梗、巴豆霜、皂角,融理气、温散、化痰、散结、通下为一炉,配伍精当,为后世所常用。

 

依据中医阴阳学说的理论,灸所产生的温热治疗作用与口服温热药的作用在本质上相同。灸法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从古代文献记载中发现灸法所治的疾病中有很多是肿瘤。《华佗中藏经》说:“灸则起阴通阳,针则引营行卫。”;《针灸大成》中也说:“以针行气,以灸散邪”;《外台秘要》第23章有用干金灸治疗瘰疬的方法。并说“隔蒜灸适用于一切瘰疬在颈上”,这可能是中医局部加热治疗肿瘤最早记载。《外科正宗》阐述了灸法治肿瘤的具体应用,其中还记载了温阳散寒、补血通滞的阳和汤加土贝母治乳岩。

 

3、温阳法治疗肿瘤现代临床及实验研究举隅

 

近年来,一些学者已认识到温阳法在肿瘤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采用温阳的中药治疗肝癌、肺癌、肠癌和其它肿瘤,以及癌性腹水和癌性疼痛等;二是采用温通经络的艾灸治疗恶性肿瘤;三是采用现代热疗治疗肿瘤,均收到较好效果。如张建敏等指出温补肾阳是治疗肿瘤的根本大法,以高丽参、附子、补骨脂、仙茅、菟丝子、沙苑子等组成基本方。王志学认为,肝癌晚期脾肾阳虚,不能温煦、推动血脉,出现阳虚血瘀证,当温阳化瘀,用肾气丸酌加仙茅、仙灵脾、巴戟天、当归等。刘观湘等认为,晚期肺癌患者肺、脾、肾三脏阳气不足,寒凝毒结者多见,治疗采用温阳散结之法,温补一身阳气,解散阴凝寒痰。药用熟附子、肉桂、炙麻黄、炙甘草、皂角、桔梗等,疗效卓然。刘嘉湘认为,中晚期肺癌往往存在脾肾阳虚、聚湿生痰、蓄毒瘀阻的病机。用温阳散结法为主治疗阳虚型原发性肺癌40(IIIIV90%)1年生存率为40%。苗水红认为癌性腹水病人素体阳虚,治疗以附子振奋阳气,桂枝既能温运脾阳化湿利水,又能温通经脉之气,渗湿利水,同时配合其他温补脾肾及利水健脾之药。王劲等根据肿瘤在八纲辨证中属阴寒之证和“阴成形”理论,提出温阳止痛外治法,以华佗麻药神方(川草乌尖、生南星、炙半夏、胡椒、蟾蜍、筚拨、细辛)外敷体表癌性疼痛部位,治疗82例患者,近期止痛有效率达85.4%,且病人全身症状也随癌痛缓解而好转;喻全渝总结了70例肺癌中用温法之50例,有效率62%,高于非温化组的35%。阳和汤是清代王洪绪《外科全生集》中的名方,由熟地、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姜炭、生甘草等组成,具有温阳解凝的作用,郑翠娥等用阳和汤治疗骨肿瘤(包括成骨肉瘤、骨转移瘤、多发性骨髓瘤),效果满意。黄立中取阳和汤温阳养血、散寒祛痰之法,以阳和汤加乳香、没药以活血化瘀,加山慈姑以增消痰之力,加全蝎通经搜络治疗骨转移癌疼痛,观察3天、7天时的疼痛反应。结果多数患者自觉疼痛逐渐减轻,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镇痛效果进一步提高。阳和汤有直接的抗肿瘤作用,黄立中等人发现大剂量阳和汤对小鼠移植性肿瘤抑制作用与荷瘤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来源:https://user.qzone.qq.com/236598776/main?_t_=0.347353145577832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