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拉祜族点滴

 凡星无痕g3eye3 2018-08-08

话少的人,一多说话,就受惩罚,随车而行,不知是车上的空调太冷,还是自己习惯于夜里的自然风,车到澜沧县,开始流眼泪和鼻涕,有些煞风景。所以,等车开到古树茶林时,冒雨而行,泪水和着鼻涕,倒像向山林真诚祈祷。

云南美,美在每到一地,都有一地的风景;每接触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拉祜族领导石主席,是一位历练丰富的少数民族干部,他对拉祜族的介绍,别有味道。他说,拉祜族是打虎的民族,从青海、西藏一带迁徙而来。传说这个民族是葫芦里生的,每年四月份,拉祜族人都要过葫芦节。葫芦,在汉语里与“福禄”谐音,别有一番意蕴。雷振邦老先生,曾在拉祜族村寨采风三月,写下了反映拉祜族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芦笙恋歌》,唱遍海内外。拉祜族人感激他的创作,送他肉吃。他一时忘了吃,等他回来时,肉已长毛,雷先生为了感谢拉祜族的情谊,竟然吃下长毛的肉。石主席说起拉祜族的故事,神采飞扬,可见他对自己民族的热爱。晚饭时,拉祜族青年男女载歌载舞,以茶当酒,足显拉祜族能歌善舞之风。当姑娘小伙穿着民族服装,对我而唱时,不知是被姑娘、小伙们动人的歌声所感动,还是心疼他们唱来唱去的那份执着、卖力,我竟然不自觉地流下了泪水。我承认,我是一个太过于感性的人,一点不懂如何掩饰自己。拉祜族的歌,是纯真的歌,毫不遮掩的歌,随性而发的歌。我在云南,时常沉浸在这样的歌声里。就像体验一片没有开垦的原始森林,欣赏没有污染的蓝天、白云。

当晚,我住在布朗族村寨,这个村寨的人们,也和拉祜族一样纯朴。我在布朗族人家里,品尝古树茶,茶香醉遍所有来访者。拉祜族女人见我感冒,一定要煮一碗姜汤给我喝;而同行者购买布朗族人的茶时,因微信无信号暂时不能支付,布朗人爽朗地说,等回去打开了再支付不迟。看了山寨上的一座佛殿,紧傍其旁的一棵松柏,已经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这里的少数民族崇尚和善,夜不闭户道不拾遗,依然延续至今,如不亲眼所见,你会当做神话。当地领导介绍说,你可以随便走进每一家吃喝,不管家里有人没人。晚饭后,我到当地支书家里做客,他是布朗族,他说:不管是拉祜族还是布朗族,山顶的大树,昭示着村寨的古老,神灵一直都在大家心里,每个族人都会敬畏神灵。这个村没有一位吸毒者,和我所到过的一些边疆村寨不同。信奉佛教和山神的民族,心中的道德律亘古不变,从而使这里的民风古韵犹存。我到几家茶叶店去品茶,山民的纯朴与自然,从其言行一眼就可以辨别出来。我为我自己对那些少数民族歌手所涌出的眼泪所欣慰,这些纯朴的人,值得我们这些被所谓大城市文化所污染的人流泪,如果我们还存在一点良知,应为在高山之上,仍然存有这些善良的少数民族歌者而欢呼。

茶是拉祜族和布朗族的最爱。这个民族对茶的利用,走过了一条逐渐升华的历史。从最初用茶来治疗日常疾病、打仗时用来止血,到生活中用来炒菜、制作茶食品,最后发展成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品茗文化,澜沧县少数民族的用茶史,经历了与别的民族不一样的过程。这也许是高山上的民族生存轨迹的一个特例。

夜宿高山旅馆,夜晚寂静如水。虫鸣唧唧,越显山中寂静。下午,在雨中,沿着弹石路,有种步行在茶马古道的古朴。这次深入村寨,了解了两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感受了古村落的原始风貌,扫清了我过去对云南落后的印象。倘若我们仅仅以城市现代化的视角,来看这些村寨的生存设施,固然会感觉村寨落后;但倘若我们从村寨人的善良来回望城市的龌龊,到底是城市落后还是村寨落后,倒值得我们做深入研究,才能找到合适的答案。


夜已深,而感冒越重,我倚枕难眠。拉祜族,在澜沧县不过四十余万人,全世界不过八十余万人。澜沧成为拉祜族人中心的中心,在这里,世界各地族人不仅找到了他们原始的根,也找到了从古沿袭至今的民族清流。在品茶赏葫芦之余,他们该对自己与世界之间作出怎样的对比?

永远记得在澜沧的这样一个下午:新雨过后,小鸡摇摆在屋脊上,自由来去;几乎家家户户都挂着泛黄的葫芦;而各家木屋里总会有茶香溢出,我愿意成为这寂静时空里,一位不言不语的品茗者,来忏悔我喋喋不休的一上午。感冒,是因嘴杂出卖了元气而致。一个人和一个民族一样,保持历史的元气,才能永远健康地活着,在高山之上,在古树茶的滋润中,我喜欢这样一个寂静的夜晚。寂静,总给人深沉无比的力量

201868日星期五于澜沧惠民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