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253期:太极拳之“构”

 文苑书店66 2018-08-08

作者/罗永平 ⊙ 编辑/张宏婉

 


太极拳之“构”


何谓“构”?《陈氏太极拳图说》卷一,陈鑫在讲解第二势“揽擦衣”时说:“下着之机已动于上着之末,而后下着接住上着而起,是为构。构者,下着之榫(原文是“笋”,应为“榫”,为理解方便,均以“榫”说――笔者注)与上着之榫相接而合者。”很清楚,陈鑫用“榫”作比喻,说明太极拳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处要像器物利用凹凸方式相接那样匹配恰当、灵活圆润、自然不留痕迹,这就是“构”。

  

我们知道,太极拳如长江之水连绵不断,不能有意丢、劲断、怠滞之感。陈鑫说,“拳之一道,进退不已,神气贯串,绝不间断”。但是,“尝见人之耍拳,上着未完,即欲停止,一停止,其气断,其神散矣”。要不然,“此着未完即欲打彼着,及打彼着未完,而更欲打下着之下一着。如此躁心,何能细心揣摩,而知其内劲之起落,精神之充足乎?欲速者恒犯此病,故终无成功”。陈鑫指出了太极拳习练者常犯的两个通病,一是滞,二是急,这两个毛病就是没有“构”好。“构”不好,终究是练不成太极拳的。

  

陈鑫为什么对“构”如此重视、强调?这是因为太极拳“构”不好,于盘架子则断断续续、急急躁躁,太极功夫上不了身;于推手则凹凸明显,弧形、缠丝棱角分明;于散放则交手劲显于外,转动僵硬呆滞。

  

这么重要的“构”,为何太极拳界似乎无人说及,不见诸多太极拳名家、理论家、爱好者提及和阐述?

  

笔者以为,陈鑫所说的“构”,就是太极拳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转关”抑或是“转换”。

  

传统太极拳是几百个动作组合而成的肢体运动,动作与动作之间的变换、上一动作向下一动作的转关无时不在,无动(作)不有。其转关要做到自然天成、不留痕迹,非一日之功、一时之力。

  

首先,盘架子时要慢,一个动作一个动作慢慢运行,仔细体会。记得20世纪70年代,当时南京练陈式太极拳的人习练速度比较快,一般用8分钟打完一路拳,还说是陈照奎大师要求的。是的,陈照奎是这么要求的,但这些人却忽略了8分钟完成一个套路是成型的、具有一定水准的陈式太极拳习练者练习的速度,而非刚刚开始练太极拳者的速度。一开始就这么个练法,往往是欲速则不达,是饮鸩止渴。

  

我当时练陈式太极拳就很慢,有人还嘲笑我把陈式太极拳练得像杨式太极拳,但在徐忠琦老师教授下,我坚持慢练,练习一路拳慢时可达25分钟,一般也在20分钟左右,就是现在我的一路拳习练时间也在15分钟以上。慢练使我对劲路运行、丹田运转、内气鼓荡、转关流畅等有说不尽的体悟,非语言能够表达。今再品陈鑫的教诲,耍拳“须慢慢运行,能慢尽管慢,慢到十分功夫,即能灵到十分。惟能灵到十分火候,斯敌人跟不上我,反以我术为奇异,是以人之恒情也”是多么正确和深刻。

  

其次,只有在慢练的基础上,才能静心揣摩动作与动作之间腰胯旋转、劲路行走、呼吸配合、穴脉贯通等的转换过程,犹如榫头对榫眼般匹配自然。上一动作结束之时就是下一动作之开始。比如,陈式太极拳一路“单鞭”接“第二金刚捣碓”势,上一动作“单鞭”结束,即“第二金刚捣碓”始:右手沉同时腰左旋,左手前右手后捋的同时腰右旋、胯前移至左腿撇左脚,左手前挤上撩,右手随着右脚上步抄裆,转关完成。所以陈鑫说,每一动作“即上着之终,下着之始。其接骨斗榫处是为过脉,血过脉处当思如何血脉贯通,不令间断”。只有这样方能“构”得自然流畅。

  

再次,要使“构”自然流畅,“意”尤为重要。动作与动作的转换虽体现在外形,实则要隐现“意”的带动或者是引动,否则就是机械性的肢体运动。“意”简单地说就是意念、意识。太极拳要求用“意”,同样动作的转换也要用意,用意去想、用意去引动。我们常说“形断劲不断,劲断意不断”,在“构”的过程中,外形和劲路的停、滞不可怕,可怕的是意断!如果意断则形散,则劲无,则“构”乱,势不成势,脉不成脉。只有用意去“构”,上势与下势之间的转换才能自然不留痕迹,才可一势接一势,势势相环、着着相扣,连绵不断、行云流水,才是好“构”,才能得机得势。这是关键所在。

  

诚如陈鑫所说,“构”者不是求以姿势、动作,而在于“合之以神。神气与上着无间,方为善于起始。所谓得势争来脉,来脉得势,以下势如破竹,无不得势,此是最关紧处”。

  

陈鑫对太极拳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大加议论,无不透露出陈鑫对此的关注力度。用“构”来表述,用“榫”来比喻,并且喋喋不休反复解释,甚怕太极拳者不懂、不明,可见陈鑫对太极拳修炼者的良苦用心。陈鑫说:“以上所言,往往重三叠四,絮语不休者,恐人未详其故,故如此。”

  

既然如此,太极拳者就要潜心揣摩“构”,重视“构”,实践“构”,在“构”的过程中体味太极拳真谛! 

[本文摘自《少林与太极》2008年8期由太极禅话慧馆(微信号taijihuahui)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