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片时间】第0885期:肝右叶透明细胞肝癌

 zskyteacher 2018-08-08


肝右叶透明细胞肝癌

【病史摘要】

女,75岁。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伴视物旋转,恶心呕吐,近来加重。B超发现肝占位性病变。实验室检查无特殊。






【影像表现】

CT平扫(图A、图B)示肝右叶类圆形低密度肿块,边缘较清晰,其内密度不均,有散在斑点状更低 密度灶(平均CT值约一22Hu,最低一54Hn),增强扫描动脉期(图C、图D)整个肿块不均匀明显强化,门脉期(图E、图F)肿块内仍见散在斑点状强化灶,但整个肿块呈相对低密度。另见肝内散在类圆形囊状水样密度灶,无明显强化。门静脉内未见充盈缺损,脾轻度大。

【影像征象分析】

病灶的特点为:肝含脂肪密度肿块,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仍见强化,但较正常肝组织呈相对低密度,边缘较清晰。含有脂肪的肝病变种类不多,良性病变有肝局灶性脂肪变性、局灶性结节增生、脂肪瘤、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囊性畸胎瘤、腺瘤、肝被膜假脂瘤等,恶性病变有肝细胞肝癌、脂肪肉瘤、转移瘤。其中一些病变有一定特点,鉴别诊断不难。如:肝局灶性脂肪变性并无肉眼可见的脂肪;局灶性结节增生一般有星芒状瘢痕;脂肪瘤成分单一均匀;囊性畸胎瘤成分复杂,含有特征性的钙化、毛发等;脂肪肉瘤强化不显著且多为转移而来。本例需着重鉴别的有以下几种疾病。

1.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肝内含脂病变最常见的一种。主要由畸形血管、平滑肌细胞和成熟的脂肪细胞等三种成分组成,典型的影像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块中央见低密度的脂肪。由于三种成分构成比例不同,影像表现具有多样性。但其强化方式有一定特征:动脉期明显强化,而门脉期仍呈高或等密度,强化高峰较迟。瘤内脂肪成分也见强化。本例除静脉期密度稍低外,其余与之相似。

2.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常发生于肝硬化的基础上。分化较好的小肝细胞肝癌(<>< p=''>

3.肾上腺剩余肿瘤罕见,起源于异位的肾上腺皮质细胞,病理上由柱状或立方形透明细胞构成, 脂肪成分是其特征。影像典型表现为肝被膜下、含脂肪成分、富血供(肝动脉供血)、体积较小(一般<>< p=''>

4.肝腺瘤常含有脂肪,但仅有7%为肉眼可见的脂肪。常发生于青壮年,一般有包膜且易出血,CT增强动脉期多数全瘤显著强化,门脉期强化减退,平衡期主要表现为等密度,包膜常常延迟强化。

影像诊断:肝右叶性病变,考虑①血管平滑肌脂肪瘤;②肝细胞癌。

<>

<>

【最后诊断】

手术所见:轻度肝硬化,肝右叶七段触及一6cm×5cm质中肿块,边界清楚,表面有小水泡样囊壁。

病理诊断:原发性透明细胞肝癌(primary clear cell carcinoma of the liver,PCCCL)。

【讨论及误诊分析】

PCCCL是肝细胞癌的一种特殊类型,癌细胞胞质呈透明以及空泡状,这是富含糖原和脂质的胞质在制片过程中溶解所致。临床上,患者以男性居多,一般有乙肝或丙肝病史,AFP值可以增高也可正常,但多发生于非硬化的肝脏,被认为恶性度较低,预后较好。

PCCCL的影像学表现特点目前国内外均未见专门报道。从一些个例报道来看,大多有包膜形成,较少侵犯血管。CT平扫密度明显低于正常肝组织,也低于普通肝细胞癌的常见密度。MRI平扫T1WI 病灶主体几乎为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周围有一宽窄不一的低信号环,PDWI与T2WI示病灶信号明显增高,且与肝实质的信号对比度随回波时间延长而逐渐递增,此点与海绵状血管瘤的信号特征类似,而不同于常见的肝癌信号。由于癌细胞富含脂质,瘤组织密度可较低,偶可见成熟脂肪密度或信号。其强化模式也不甚典型,CT上的强化以病灶的中心区为主,而MRI上则为均匀的中度强化,此种强化形式既不符合血管瘤也不符合常见肝癌的强化模式。

回顾分析,本例强化方式为“快进快出”,同时瘤内含有脂肪组织,前者与肝细胞肝癌相符,后者则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相似。复习文献,笔者认为,对于肝脏占位性病变,血流动力学状态在肿瘤定性诊断 中的作用可能较其他征象更大。只是PCCCL罕见,其病理和影像特点有待于积累病例,深入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