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黑娃为何从小就不喜欢白嘉轩,读懂原因才能真正读懂《白鹿原》

 河南奇兵 2018-08-08

我们似乎对很多不可理喻的事,都视而不见,但当我们又看到一些不可理喻的事,却总会问这事原因是什么,怎么如此的困惑?其实这些不可理喻的事都是相互关联,理解了一开始,自然就可以理解后来的,但我们往往对很多这样的事,都选择性的视而不见,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去看看陈忠实写的这本《白鹿原》,他也许会告诉我们很多我们无法理解的事,答案到底是什么。

黑娃为何从小就不喜欢白嘉轩,读懂原因才能真正读懂《白鹿原》

黑娃从小就不喜欢白嘉轩,最后打断白嘉轩的腰杆子,其实田小娥的事只是起因之一,为什么黑娃不喜欢白嘉轩,白嘉轩不是在书中是一个仁义的化身?是德高望重的一族之长,连黑娃的父亲都对其很敬重,为什么黑娃对他如此的反感,很多人自然会在书中找出一些表面的原因加以解释,但那些原因只能解释表面,或者只能解释白嘉轩,但如果你改天遇到一个白娃,黄娃,出现这样的问题,那你就仍然不能理解。

这种感觉就像是有一天一位朋友问我:为什么人人当了官之后都会变坏。我的回答是他本来就是坏人,这句话怎么理解呢,我们一起回到白鹿原就知道了。在白鹿原一开篇,就讲了一个关于白鹿村到后来成为“仁义白鹿村”的来历,大家读书的时候都知道,在第四回有内容讲述。

黑娃为何从小就不喜欢白嘉轩,读懂原因才能真正读懂《白鹿原》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问题,是谁定义白鹿村叫“仁义白鹿村”?这个仁义白鹿村的的名字为什么叫“仁义”?如果理解这个村子是仁义的,那它真是仁义的吗?这些是我们一直以来都是视而不见的问题,我们从来不去思考这些,这就是我们的文化氛围,我们从来不去辩证的质疑一些看似一点也没有逻辑规律的东西,因此就出现了我朋友问我的那个问题:为什么人人当官之后都变坏。这样我们也就会很浅薄的认为,黑娃不喜欢白嘉轩只是因为白嘉轩对他冷漠而造成的心理影响。

仁义白鹿村是县里定义的,只是因为白家鹿家与一寡妇家争地的问题,于是白鹿村摇身一变成了仁义,然而白鹿两家窝里斗的历史,经历了几代却视而不见,仁义的招牌挂上的目的就是告诉人们,要以这个为榜样,因此这个仁义的名字只是一个榜样,而非本质这个村子仁义,这是很多人没有去理解和分析的一个问题,而恰恰这个问题是最重要的,也是所有问题的源头。于是就会出现了那个疑问:为什么人人当官之后都变坏。因为他本身就是坏人,只是他那个好人的头衔是别人给他冠上去的。

这样我们就理解,白嘉轩的仁义忠孝的形象是怎么一会事了,任何人他自己都不会给自己冠上这样一个头衔,这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如果哪个人给自己冠上这个头衔,那一定一个“神经病”,因此白嘉轩要想当一个族长,他必须要有这样一个头衔,不然鹿子霖会整天骂他。

黑娃为何从小就不喜欢白嘉轩,读懂原因才能真正读懂《白鹿原》

于是,白嘉轩的所谓仁义道德头衔的获取,首先就具有了利己的特点,这一点很少人会思考,大家可以在《白鹿原》第十七章,白嘉轩要以族规惩罚孝文的时候说了一句话:忘了立家立身的纲纪,毁的不是一个孝文,白家都要毁了。这就是我们人人崇拜的白嘉轩,人人崇拜他的道德,却都忽略了一个“利己”的特点,因此这种仁义永远是自私的,这种仁义这种道德,永远躲不过黑娃具有孩子天性的眼睛,所以在他心中这种腰杆子并不是真正善良的腰杆子。

我们往往会对一些问题视而不见,是因为千百年的封建思想禁锢,给了我们免疫,当我们面对一些表面问题时,恰恰原因就是那些我们曾经视而不见的问题造成的根源。仔细反思白嘉轩的仁义和仁义白鹿村的仁义两者的共同点,就能理解和解释很多我们无法解释的怪象,但千百年来大家都宁可视而不见,自欺欺人。

这种不是由自己内心生长出来的仁义,这种表面利他内在利己的仁义,一旦获得权力,两极化的人性必然就暴露出来,孝文就是一个例子,你符合仁义这种标准,就不代表你是这种人,你进了祠堂又能代表什么?之后做的那些篡夺权力,杀死黑娃这些行为,拿到今天我们看到的一些权利高官,何尝不是那么的熟悉。

这就是白鹿原告诉我们的一个关于“仁义村”的思考,一个坦坦荡荡的黑娃,为什么对“仁义”视而不见,为什么最后憎恨这种仁义,是因为这种仁义最后就是血淋淋的泯灭人性,直到他死于这种“仁义”之下。

文:饼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