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要说多少话,才能学会沉默

 jay675 2018-08-08

来源:大樱桃与小灯泡(微信号:iamcherry2016)


1


旅伴如知己,可遇不可求。


我是个慢热的人。直肠子,情绪化,出门丢三落四。因为不想孤身上路,总得想方设法找人同行。


每次最怕突如其来的尴尬。


我喜静,她好动;我说吃芒果糯米饭,她要吃沸腾水煮鱼;我想摸黑上山等日出,她想呼呼酣睡到中午。


再往后,若是强拧在一块儿,难免心生嫌弃,相看两厌,给对方勾勒出一个“话不投机半句多”的糟糕形象。


不过,也有那样的良伴。可以打打闹闹,也可认怂求饶。见过彼此最憔悴最不堪的时刻,依然一起冷场,一起笑场。


她陪我在山野听风,去海边撸串。在机场大厅里狼狈到狂奔,在凌晨三点的街头冷到打颤。


也会泡在咖啡馆一下午,我看书写文章,她逗猫玩手机,不必热络谈笑,不必没话找话。


偶尔打开话匣子,聊着聊着词穷了,不觉生疏,俩人反而哈哈大笑。


找一个人说话何其容易,陪一个人安静却总是太难。


“若是有你在,连沉默都是聊得来。”


2


也有很多言不由衷的时候。


所谓“倾诉欲”,是软糖,也是硬器。为了维系某些关系——

 

我们在朋友圈里习惯性点赞,在微博动态后象征性评论,在各色社群里互捧尬吹,却不知对方究竟是谁。


太多所谓的“社交法则”,功利心过剩,目的性满溢。看似相谈甚欢,实则是靠着表情包、客套话撑起的尬聊。


认识一对情侣,三年相处间,分分合合数回。


男生性子很野,交际面也广。偏偏他对身边人很刻薄。喜怒无常,动辄说教。


女友也不是省油的灯,只要俩人闹架,就会截图发朋友圈,恨不得找帮手怼回去。


-“他说话从来不过脑,只知道一吐为快,从来不会考虑我的感受。”


-“每次吵架,就喋喋不休翻旧账。也完全不想想,自己做错什么。”


每次她谈着感受,他用逻辑反驳;她想要拥抱,他却转头气恼。


而世上最难的沟通,是我偏执有我的想法,你固执有你的意见,我们听不见彼此声音。


因为没有足够的耐心,没有足够的珍视,没有足够的接纳——你无视我的诉求,我屏蔽你的心意。


“就像隔着一层玻璃,看得见却触不及,虽然我离你几毫米。”


3


之前的我,是个口无遮拦的人。


心急又莽撞,沉不住气;喜欢忙不迭地抢话,语速比脑速快一光年。


也曾交浅言深,像个负能量黑洞。一旦遇事儿,就会竹筒倒豆子般,灌给别人。


最开始,闺蜜还会耐着性子安慰。之后便不再多管多问。甚至直言:你这人太喜欢抱怨了,咱俩相处久了,我也跟着郁闷。


学会沉默,大概是什么时候呢?


或许是好奇打探室友的隐私,却被嘲讽你真八卦的时候;或许是图一时痛快跟妈妈还嘴,惹得她伤心难过的时候;


或许是初入职场,被领导训斥又憋回肚里的时候;或许是感冒流涕发高烧,心想这只是小事一桩的时候…


生活总会变着法子,使你迷而不失,让你痛而不言,教你笑而不语。


那些与周遭环境的磨合,与自我的寂静相处,与身边人的对峙、争吵和疏离,也曾灼烫——


但会慢慢变成,映照自身轮廓的光亮。


4


曾听闻,爱斯基摩人住在北极。


天冷,地寒,路遥荒僻。当地人习惯于独处,各自住在一隅。等到孤闷的时候,悄悄话就讲给流水听。


当水结成冰,冰化成水。那些心事如冬日之雪,被悄然封存,又逐渐消融。


反观当下,我们被各种各样的杂念,各种各样的信息流,各种各样的提示音所困扰。那些安适的、放慢的短暂间隙,总是难追难寻。


从出生到凋落,从年少到老迈,用两年学说话,却用一生学闭嘴。


又或许,所有看不见的积蓄、酝酿和等待,才是随心所欲做自己的关键——


当眼里不再只有“我”,潜意识的焦灼会慢慢淡化,更好的自己也将逐渐成形。


就像苏美在《倾我所有去生活》里所写:


“既然有些人、有些事不懂,就先放下,不必急。假以时日,就像是枝头的葡萄,自然会熟,落下来,尝了,就懂了。”



何况,这世上最舒服之事,大多不需要出声。


比如睡觉,比如发呆,比如大快朵颐,比如多喝热水,比如来个拥抱。


那些对坐相视的友伴,那些沉默止语的瞬间,


多珍惜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