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宋代是百花争艳,元代是一个过渡,到了清代则形成了几乎是景德镇一花独放的局面。清代青花凭借其美艳、雅洁的艺术和优良的传统,并且经一次烧成,永不褪色,精细瓷器均能应用,在清代三百年间的瓷器装饰史上一直居于主流地位,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代表了釉下彩发展的最高阶段。 清朝陶瓷生产无论在规模、分工或雇佣关系方面,比之明朝,都有明显的变化,制瓷业的成就也远远超过明朝。人们生活和陶瓷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故有工人“候火如候晴雨,望陶如望黍稌”之说,景德镇真正成了名不虚传的瓷都。青花瓷历经了气势磅礴的元青花、空前繁荣的明青花、缤纷艳丽的清青花,无论是专供宫廷使用的官窑青花瓷,还是以商品为目的的民窑青花瓷,在纹饰的装饰和选择上,各领风骚。 清代青花瓷,尤其是清三代的青花色彩单纯,却勾勒出王者气息;波澜不惊,却流露出盛世风华。清代青花瓷继承了中国水墨画和书法的特色,当时诗文装饰成时尚,采用寓意和谐音象征吉祥的图案纹饰。在中国传统青花瓷中,可以发现制作青花瓷的匠人们对外国文化的博采融合,呈现出了不一样的风格。 清代青花葵口碟,一组两件,口径:9cm,高:4.3cm,底径:4cm。此碟器形规整,胎质细腻,釉色莹润,整体布局饱满,青花发色沈静典雅,晕散自然清新,绘画技法纯熟,纹饰线条流畅柔和,画面意境高妙,得宁静清寂意趣。纵观全图,放笔纵墨,轻盈飘逸,佳境之美得妙趣于天然。从工艺制作上看,其胎体的成型、青料的绘制等等,每一道工序都是一丝不苟,精工细做,精益求精,是难得一见的清代青花瓷器。 古人对青花称赞:“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青花自古以来为皇室贵族、达官显要所喜爱。青花瓷不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跟着年月的消逝,也越来越显现出自身的出资保藏价值。在古玩市场上,品相好的青花瓷常常遭到买家追捧,明清青花瓷身价更是成倍上涨,青花瓷行情可谓长盛不衰。 在中国瓷器艺术品市场上,青花瓷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尤其是整个清三代的青花,不仅在国内外拍卖市场上屡屡创下天价成交纪录,也是民间资本追逐最为狂热的一个品种,在市场上行情可谓盛久不衰,被称为艺术品市场上的常胜将军。从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发布的2016年秋拍瓷杂板块成交额TOP10中看到,有6件作品来自清三代,3件为陶瓷,分别为唐英制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花觚、清雍正青花喜上眉梢抱月瓶、清乾隆青花八仙贺寿螭耳尊,成交价均在3821万元人民币以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