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侃历史 民国,是中国由旧社会向新社会转变的一个过渡时期,当时中国人的许多观念开始逐渐发生改变,尤其是知识分子。其中一个最明显的转变就是结婚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改为自由婚恋。然而当时有一个新时代知识分子,却依然按照旧社会的方式结了婚,婚前没见过妻子一面,也没通过书信,最后却也生活得很幸福。 这个人就是叶圣陶。我们知道,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思想先进,按说应该会很在意自己人生的另一半是否与自己情投意合,三观相近,但他还是相信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切只因他的媒人说过的一句话。 事情要从叶圣陶一个同学的婚礼说起。叶圣陶喜欢作诗,每逢亲朋好友结婚,他就会作一首诗词,制成条幅作为贺礼。他同学王彦龙结婚的时候,他又写了诗词贺喜。王彦龙将叶圣陶的诗词挂在了洞房之中,供人欣赏。 当时叶圣陶未来妻子王墨林的姑姑也去贺喜,看见洞房中的诗词,赞叹不已。于是就问是谁做的,有没有对象。一听叶圣陶还没对象,于是就请叶圣陶的朋友王伯祥帮忙给自己的侄女做媒。 王伯祥觉得女方出身人品都挺好,正好自己的好友也该娶个媳妇儿了,于是就一口答应了下来。王伯祥先是找到叶圣陶的父母,将王墨林的家庭和人品都说了,叶父很满意,但还得征求叶圣陶本人的意见。 王伯祥说这桩媒并没有费多大口舌,他只跟叶圣陶说了一句话:“王墨林是新时代女性。”叶圣陶一听,这正是自己的理想伴侣,再加上是自己的好友介绍的差不了。叶圣陶又听说自己的父母对这桩婚事很满意,于是只看了王墨林的一张照片,连面都没有见就将婚事定了下来。 王墨林自幼父母双亡,由姑姑胡铮子抚养长大。因此,她的婚姻自然也是姑母操办的。王墨林当时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毕业后,姑侄两人一起会到苏州,在苏州的一所女校教书,后来又到了南通教书。而叶圣陶当时在上海。 办完婚礼,两人就各回各的学校所在地工作,见一面很不容易,但即使如此,两人也从不曾出现什么隔阂,反而感情越来越好。不久之后,王墨林就转到了叶圣陶所在的学校任教。从此,两人就再也没有长时间分开过,叶圣陶变成了一个极度恋家的人。 1922年,叶圣陶受北大校长蔡元培等人的邀请,前往北大教授作文课。在北京,叶圣陶结识了周作人等著名的作家,相谈甚欢,但是这仍然不能弥补他对家人的思念,只教了一个月就抑制不住对妻子的思念,请假回了家。 1923年,福州协和大学邀请他去任教,任期为一年,叶圣陶不愿与妻儿分开,拒绝了,但是校长再三邀请,盛情难却,叶圣陶只好答应了。任教期间,他白天教课,一到晚上就忍不住思念妻子,每天都盼着妻子的来信。才教了一学期,一到寒假,他就辞职回家了,从此再也没有与妻子王墨林分开过。 当年,王墨林对叶圣陶的认识仅凭一首诗词,而叶圣陶只因媒人的一句话,两人就互相认定了对方,从此恩爱了41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