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湘雅三医院回复记者称: 院方只是希望韩利华、骨科负责人等协助职能部门共同追缴患者所欠医药费用。 并没有扣发韩利华工资。 病人欠费,医生要担责吗? 韩利华朋友圈经网络发酵,引来热议。 几乎所有类似事件的发生,都伴随着巨大的争论和异议。 尽管我们都并非当事人本身,但当事实真相并未落实前,每个围观的人,那些不满和情绪,却都抑制不住。 但凡是有同理心的人,或许都会感同身受。明明是病人欠钱,最后却要医生为此背锅,替人买单。 原本救了病人的命,履行了该尽的职责,却因为病人的失踪失联,而导致自己的工资被扣。 换谁,都会觉得委屈、郁闷。凭什么扣自己的工资?找谁说理去? 事件发生后,病人至今也仍未取得联系。可以确定的是,他所欠的费用基本上不可能主动归还。 可是韩医生内心的酸楚,究竟谁来买单?治疗病人,医生事先无法判断他的人品,更无法预测病人的行为。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却不得不承担后续的一系列风险。 谁都无法保证病人一定会遵规守矩,而病人最终是否会买单,也全凭良心。 但医生能做的,唯有尽力医好病人,治愈病痛。 事件背后的原因,令人意外…… 谜团仍未揭开,事实的真相扑朔迷离。 在这种态势下,6月24日深夜,该院党委宣传办负责人梁国清给报道此事的记者发来了书面回复函。 该函称,6月22日,少数新媒体报道了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病人欠费,扣发当事医生工资的新闻。 经过调查,事件经过如下。 某伤者,男,2018年3月3日因外伤通过急诊入院; 3月10日,伤者在未办理出院手续情况下自行出院,出院时共欠医药费用8485.97元。 职能部门多次催缴此笔费用未果。 6月15日,医院职能部门将病人欠费通知单报送骨科,希望当事医生(韩利华)、骨科负责人协助职能部门共同追缴患者所欠医药费用。 并没有扣发韩利华医生8485.97元工资。 我院正在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对于以讹传讹的行为,医院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院方回应欠费逃院的伤者是刀伤,是一起刑案中的受害者。 他在医院所留信息均是假信息。
钱由谁来偿?道义和体恤何在? 病人消极不作为的事件屡屡爆发,许多问题便会浮出水面。 然而医生的委屈和难处,却是始终糅合交织在争议之中,得不到应有的慰藉和体恤。 权利与义务的界限该如何界定? 拖欠的费用医院该如何追偿? 对医生的保护机制和医院防范风险的措施是否到位? 也许,对一些棘手问题的正确处理和应对,不仅仅是一次事件的爆发才需要关注和思考,而是任何医院都需要长期解决和攻克的艰巨任务。 虽然此案是个例,但已足够能引起所有医院和医生的警醒。
医院必须履行职责,而医生也必须遵循执业的强制性规定。 对一些急诊、生命垂危的病人必须尽全力进行抢救。 但无论如何,病人欠费不交的行为导致医院产生了损失,这一切都不是医生的过错,也不应该由医生来承担这些附加的风险。
纠纷背后制度缺陷引人深思...... 之所以很多医患、医闹频发,其实当中并不完全是医生的错。 而是制度的缺陷,沟通的偏差,导致的不理解和信任的缺失。 很多时候医生不仅没有错,而且还有很多苦。 只是病人的误解和偏见将情绪转嫁到医生身上,并因此对医生施加伤害进行报复。 有一种痛,叫有苦说不出,身在其中却无力改变才是真的令人痛心。 不仅仅是这次事件,每每发生医患关系的紧张,都会使得大众和媒体高度聚焦,引发轩然大波。 而有些声音却也格外的引人深思......
暂且先不论这种观点的恰当与否,单就现象本身而言,这种观点确实揭示了医患矛盾爆发的根源之一。 正是制度的不合理和环境的约束和限制,影响到医生的言行,导致很多时候医生都是身不由己。 当原本的“医心”被消磨殆尽,可能剩下的只会是愤怒和矛盾的激化。 作为医生,既无法预测明天,也无法预料未来。 但我们能做的恐怕只有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 提高对抗风险的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协调处理水平。 而作为患方,到医院接受治疗,除了应该及时付费,做好履约的行为外,更重要的就是用同理心设身处地的体谅医生。 在现实中,医院要加强自身的服务和制度建设,而医患双方需要沟通合理,才能建立起信任。 尽管我们决定不了很多事情的走向,但却可以守护自己的善良和真诚。 彼此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关爱, 也许很多事情就会比原来更美好! 那么作为医生的你,如果遇到这样的事,你会如何处理呢? 欢迎各位同仁留言讨论, 表达自己的观点!
|
|
来自: 侯永辉v19slpo4 > 《事实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