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年坚持,孵化11家初创公司——“拜耳初创计划”的创新之路

 创业最前线 2020-06-16

「创业最前线」特约记者|林 丹

  本文系作者原创,转载请申请授权

前言

8月3日,台风“云雀”在上海短暂地“飞过”,但绵绵不断的斜风细雨也浇不灭创客们的热情——上海长宁区的裸心社比以往更热闹,“拜耳初创计划·上海2018” (G4A Shanghai)开放日让来自全球各地的关注健康和营养领域数字化事业的人们欢聚一堂,一同探索推动中国健康和营养领域创变的可能性。

今年是“拜耳初创计划”落地中国的第三年,依然惊喜连连:

现场有400多位创业家、投资人、创新者分享了创新的观点并一起畅想数字化医疗与营养的未来,入选“拜耳初创计划·上海2018” 的4家初创公司更是畅谈了自己的服务理念……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这帮年轻的创客们又将如何加码中国数字化医疗与营养的发展?

1


创业者:“创新”与“专注”是初心

2018年上半年,互联网科技公司扎堆赴港上市,「资本寒冬论」从创业公司传导到投资机构,似乎整个创投领域都人人自危。但无论环境如何,在任何一个时代里,那些真正对人类社会产生价值的公司最终都会熠熠生辉。

正如在创投圈广为流传的那句名言:“Overnight success takes years.”(在一夜成名前需经历无数个日夜)或许,对于成功入选“拜耳初创计划Ÿ上海2018” 的4家数字化医疗与营养的初创企业而言,在成功前也需要经历这样一段漫长但充满希望的日子。

在数字化医疗领域存在一个想象力非常广阔的的市场,我们有信心能以这个智能硬件产品切入医疗健康市场,帮助管理人们的肠道菌群的健康,让人们远离肥胖和慢性疾病,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气知科技(Metabonose) CEO张良边给大家展示手上不足巴掌大小的硬件产品,边把公司的服务理念和产品运作机制娓娓道来。

气知科技(Metabonose) CEO张良

他手上的肠道菌群检测智能硬件是一个低成本、便携式、易安装、可追溯的产品,可让用户轻松地安装在自家马桶上,利用基于深度学习赋能的气体传感器打造的智能硬件,帮助实时连续监测患者的肠道菌群状态,并通过云端分析,为用户提供个性化营养建议,为解决肥胖和其他慢性疾病提供新的可能性

作为一支拥有丰富行业经验的跨学科创业团队,他们此前专注于两个主赛道:旅游和健康。

在数字化医疗的前景愈趋明朗的时候,他们决定All in数字健康领域,而他们极为出色的从业经验背景让他们顺利地成为了数字健康领域的“黑马”,也成功入选了“拜耳初创计划·上海2018”孵化器项目。

在他们身上,拥有精英的实力,却没有精英的傲气:

CEO张良拥有15年以上的半导体芯片制造、电子材料和纳米气体传感器行业的技术和商务经验;

CTO付超拥有超过13年的嵌入式软件和机器学习算法开发经验,曾负责医疗健康大数据及临床级人工智能决策产品研发;

COO宋浩拥有超过15年的国内和海外市场营销和营运经验,在服务联想的15年里曾把东盟和印度市场从0做到年销售额10亿美元。

作为连续创业者,他们至今仍然谦和努力,想要切实地为中国医疗健康做一些事情,于是在2018 年3月正式创立了气知科技 (Metabonose) ,目前正积极开发其MVP(最小化可用产品),并为众筹做好准备。

虽然规模不一,领域不同,但今年的初创团队都非常优秀。

“拜耳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对于我们整个模型价值的提升,切合客户价值的需求都有很大帮助。这样一来,我们可以更好地优化产品,提高我们的服务质量,更切合药厂的需求去开发模型,为药厂节省时间和金钱。”杭州观梓 (grandbiotech)CEO李程爽朗地笑着说。

杭州观梓 (grandbiotech)CEO李程

观梓是一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在干细胞当中给科研客户和药研客户提供药物的筛选模型的公司,可以对癌症高发基因进行编辑和进行药物筛选,不断地发现新的药物。

目前申报国家发明专利6项,已获授权2项,并已研发了填补国内科研空白、解决药研行业痛点的技术服务与相关科研试剂产品。

在2017年12月,观梓平台投入使用首月,即为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等高校及科研单位提供技术服务11项,实现技术服务收入15.59万元。现公司正处于pre-A轮融资阶段,预计释放10%股权,融资2500万元。 

除此之外,拜耳完善的公司运营模式、多元的公司文化氛围、专业的专家团队能给初创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包括市场营销、会计、财务、管理等方面可以给初创企业非常多实用的帮助。

作为一家更专注于研发和生产植入式电子设备的新型供电系统的初创企业,联心医疗(LINKHEART)认为,在他们目前在建设的GMP厂房工程方面,拜耳的工程专家给予了非常具体的指导,这对他们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收获。

联心医疗(LINKHEART)联合创始人 张浩

联心医疗的产品主要是应用一种新型的生物压电薄膜材料用于心脏起搏器、脑起搏器等,该团队的联合创始人均在心脏病学和硬件开发领域有着过硬的专业能力。目前,联心医疗处于Pre-A轮融资阶段。 

在Farmonize的创始人Roger Mu看来,拜耳能让他们更好地开发新型农业服务经营模式。通过拜耳,他们可以把土地、农民和消费者进行更加好的联系,并且提供更高品质、更安全的食品,这样的一种模式也能够确保他们有更加可持续的农产品的生产保护环境。

Farmonize的创始人Roger Mu

这些创业者的初心都希望通过创新数字化医疗和营养领域,为人类健康和营养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最终创建对人类社会产生真正价值的公司。

在此之前的蓄势期中,能够抵挡住市场、外界和自己内心的诱惑,选择最合适企业自身发展的“联盟者”,直到练成真功夫,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很幸运我们遇到了拜耳。”在会场的一位创业者难掩兴奋之情地说。

这4家初创企业从今年7月9日起正式入驻拜耳,于拜耳上海陆家嘴办公室接受为期88天的项目培训、辅导及一定的资金支持,拜耳能在将产品高效、快速推向市场方面与初创公司分享丰富的经验及提供相应指导。

2


创新者:拜耳155年的创新基因

事实上,作为一家以创新为首要目的企业,“拜耳初创计划”已经在中国走过了3年。

拜耳大中华区总裁朱丽仙表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创新,创新也是根植于拜耳历史长河里的基因。能为培育中国健康和营养领域的数字化创新力量提供平台和资源,拜耳感到非常高兴。”

拜耳大中华区总裁朱丽仙在“拜耳初创计划·上海2018”开放日开幕式上致辞

被誉为“创业者必读”的《硅谷生态圈》一书认为,最大的价值产生于不同的人之间的交流和交易,人们的专业多样性越强,交流的价值潜力就越大。

拥有155年悠久历史的拜耳正是这样一个地方,自2016年朱丽仙引入“拜耳初创计划”项目以来,拜耳更进一步地让来自全球不同地方的人们之间形成一个互相信任的“部落”,并且对新产品和技术进行实验,人才、技术、思想、资本的交易成本达到最优化。

“拜耳初创计划”的负责团队明白:

要进行创新,最重要的是提供创新的环境,而不是事先计划具体的技术和产品,创新是专业背景多样性的个体之间充分交流与交易的结果,让人才、思想和资本更加自由地流动,创新就可以持续。

如今,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创新中心之一,也是全球最重要的应用创新中心。对于拜耳来说,创新的源泉是给予中国创业者以创新的自由,去思考那些不可想像的事情,从而创造新的需求,进而在确定的市场上去满足人们的需求。

拜耳一直将合作作为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11月,拜耳与Loxo Oncology建立合作关系,共同致力于新型靶向药物的开发和商业化。据媒体报道,今年3月,双方联合宣布已完成向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 (FDA) 滚动提交靶向药物 larotrectinib 的新药申请 (NDA) 。

同时,拜耳与全球顶级学术机构(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等机构)开展长期战略合作,推动基础研究和药物发现的前沿突破。

事实上,拜耳完全有实力直接采用传统的方式来做数字化医疗,比如采购、外包、内部孵化等方式,但是拜耳选择了和互联网数字医疗初创企业一起做这些创新的事情,这种“跨界”在大众看来是极具创新性、概念性和价值性的,因为这是“跨界”搭档的商业模式创新,让人耳目一新。

因此,可以说“拜耳初创计划”其实也是拜耳凭借自己的医疗资源和专业优势,找到的一个新的核心商业价值。

G4A之“拜耳初创计划·上海2017”

“拜耳初创计划·上海项目已经是第三年在中国开展,基于前两年的成功,我非常有信心,创新的想法将再一次在初创企业与拜耳的开放式创新合作中迸发火花。”朱丽仙笑着说。

拜耳以低成本、高质量完成了孵化项目,过去两年孵化的7家数字化医疗初创企业,至今仍发展良好,其中几家公司刚进行了大额度的融资。

持续创新仍然是全球各大公司追求的目标和成功的标志,拜耳已经把握了高科技互联网领域创新的“新引擎”,追求持续的创新并希望在数字化医疗与营养领域从优秀做到卓越。

3


创变者:拜耳X初创企业

数字化医疗与营养的未来

回顾2016年,数字化的浪潮迅速席卷而来。在精准地洞察了全球商业数字化的发展大趋势下,大中华区总裁朱丽仙才毅然引入“拜耳初创计划”,为数字医疗与营养的初创企业提供支持,并致力于把握在“互联网+”和数字化背景下的新契机。

如今,三年已过,拜耳和初创企业的共振效应更强烈,他们在一次又一次的创新合作中开创了数字化医疗与营养的未来。

拜耳为初创企业提供软件支持、硬件服务及技术支持,帮助初创企业针对医疗保健及营养问题研究创新数字解决方案,支持其进一步完成项目,实现数字化医疗与营养商业模式。

G4A之“拜耳初创计划·上海2018”

毫无疑问,数字化医疗与营养为社会提供了一种新的联系与组织的基础设施,也为更加精准与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可持续农业发展、公共服务、商业机会,以及一种新的经济与福利增长等提供了无限的发展与实验空间。

无论是社交媒体还是人类基因测序,营养和医疗领域非常重要的数据,都在被数字化技术进一步优化,以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作为全球第一个推出个人电脑并开启了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驱动的信息和新经济革命的公司,IBM在回顾自己的百年历史时,称自己“最伟大的成就和设计与改进我们星球上的散乱架构有关”。

当我们透过数字化进程来看,无论是从互联网巨头IBM到科技新星Facebook,从百年拜耳到数字化医疗与营养领域的“黑马企业”观梓、气知科技、联心医疗、Farmonize,它们都共同站在一个未来数据密集型经济的原点上。

结语

寒冬过后方知松柏之劲,大浪退去才能看到谁在裸泳。

同样地,当中国本土的创业热潮有所减退之时,才能看清哪些创业者正在践行着“不忘初心,一往无前”,哪些大企业真正做到了“承担责任,不言乏力”。

历史的发展方向从不是线性和平坦的,我们无法准确地预知前路,但拜耳和这些创业者们仍率先选择了直面未知的世界,果敢地去探索与承担。我们有幸见证这样一个充满创变可能性的时代,我们正在中国创造更多的伟大公司,一个伟大的周期仍在展开——水击三千里,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End—

当当死局

贾跃亭归来

寺库酒局

链家左晖

孙宏斌跑了

创业警示

微博财报

王兴的围猎

腾讯TBS

哈罗单车

铁娘子创业

山西首富

大佬往事

褚时健退休

ofo 融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