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简讲书法:444用印3

 田牧 2018-08-09

  二、印位

  印位就是打印章的位置。首先你要明确一点,书法作品上书法水平高低是主要的,印章是次要的,辅助性的,甚至不打也没有关系。传世王羲之作品上都没有盖私印,不影响我们欣赏。

  

  元明后文人篆刻兴起,书法作品上才普遍使用印章。但现在有些人东一方西一方乱打,以为打得多是好事。这跟看电影一样,有主题歌是好事,但唱不停会有反效果。

  清末张之屏《书法真诠》说:“凡书名款,加盖印章,琢刻必精,印泥必美,固也。尤要位置之得宜,必须手自钤印,经营位置自然合度。明季张二水,书画皆佳,乃其印章,多有位置失宜者,殆皆假手伧奴为之也,是亦全璧之玷。”张二水就是张瑞图,“伧奴”这里提没知识的仆人。张瑞图官至大学士,后趋附魏忠贤。他的书画当时和董其昌齐名,但作品上印章打得不好,位置失宜,影响整体效果。可见这印章位置,很有讲究。下面讲讲通常打印章的规矩。

  2.1姓名印位

  这是最基本的印位,在下款之下。书法作品上用印,第一方就要打姓名印。姓名印是和你的签名相配的,双重证明作者的身份。印章可以调节空白,如果下面空白大,姓名印要和下款相距一个字左右,不要太贴近。以前讲过,落款经常是用正文二分之一大小的字,相当于注。落款字最大只能和正文相同大,不能大过正文。印章打在左下角的空位上,观感上不至于太空白,但注意印下还要留有空位,不能盖印后一点白位都没有了。

  

  如明代孙克弘写的这张条幅,是不是觉得太满了一点?最后一行只剩下两格,一格落款,一格盖印。一点空白都不留,整个作品画面就有点闷。书法作品留白是很重要的,而且全凭感觉。平时欣赏名作时,要留心这一点。

  从我们现在所见张瑞图作品来看,他官做得很大,私印也用得很大。印大于字,主次颠倒,本来是书家所忌,他好像无所谓。因为印章大了,所以要另起一行。问题在于印章是属于下款的,和签名配对,另起一行不能高于中线,中线以上是上款位置。这是前几年拍卖场上出现的《心经》后面一部分。这印究竟是他自己打的,还是叫仆人代劳,这就不知道了。但我看,就算是仆人所为,也是他的意思吧。

  所以书法作品用小印方便,容易安排。

  

  和张瑞图同时代的徐渭,徐渭的印就很小。这一张上海博物馆藏品,高一米二,用印一方。第二张也是上博的,高一米九,印还是那么小。第三张是青岛博物馆的,高三米半,这是非常巨大的作品,但徐渭还是用小印。我这里图片没有照比例,照比例印都看不见了。

  

  吴昌硕是杰出的篆刻家,但他没有给自己刻个大印章。他的书法作品上往往也是用小印。像这两张四尺整幅,俗称四尺中堂的作品,用印都很小,没有喧宾夺主的感觉。

  如果下款很长,下面空白已经很少,姓名印可以打在签名的左边。刚才张瑞图那张,就是打在左边的。

  

  如吴昌硕这横幅作品,落款“年八十三”已经写到底了。印章就打在左边,同样很好看。

  2.2字号印位

  如果打了姓名印后,下面空位还觉得大,可以加盖字号印。前两堂课讲过,姓名印用白文,字号印用朱文。上次介绍过连珠印,一格姓名,另一格是字号。这样姓名和字号可以一起打,也容易对得整齐。但连珠印本身都很小,只有小作品上用。

  

  如文征明这小楷作品,签名“征明”,下面还有注文“时年八十又二”,这一来差不多写到底了。所以他的姓名印就打在左边空间上,这是一方连珠印,朱文。文征明原名文璧,字征明。不过明朝人用印,姓名、字号经常是朱文白文混用的。

  

  宋代黄庭坚有个重要作品《诸上座》,在北京故宫,这上面有一个字号印“山谷道人”,但印上写了“书”字。字在印上,就是先盖了印,然后字写在印上。黄庭坚好像不以为作品上的印章很重要,这样打字号印没有流行。

  徐官《古今印史.用印法》说:“凡写诗文,名印当在上,字印当在下,道号又次之。盖先有名而后有字、有号故也。试看宋诸儒真迹中,用印皆然。”这是用印的一个次序,但并不是说姓名、字、号都要全。你可以打全,也可以不打全。

  2.3起首印位

  起首印又称起手印,引首印。起首印位在右上角,第一行右边(宜在第一字和第二字之间),和姓名印位对角相望。这个位置不是必须打印章的,只有觉得这里需要补空才打一方。跟姓名印不同的是通常用长方形印章,椭圆形也可以。起手印只用闲章,偶然也有用室名印、道号印。

  

  什么是闲章呢?闲章是私印的一种。特点是印文并非姓名,也不是字号,而是成语、吉语、诗词等等。如郑板桥这三方印:一是“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说他自己的经历。二是“七品官耳”,颇有自嘲的意思。三是“三十年前旧板桥”,这些都属于闲章。

  又如启功这方印,印文是“功在禹下”。表面看来,这句话似乎是“功劳在大禹之下,其实不是。我们知道,大禹的儿子是启,“禹下”隐喻“启”字。“功”在“启”字的下面,那就是“启功”了。像这一类的印章,都属于闲章。

   

  刚才吴昌硕这横幅作品,也有个起首印打在白位上。印文是“大聋”,他的号,晚年听力不行了。这是一方椭圆形朱文连珠印。

  2.4收藏印位

  这是留给收藏人的印位。如果你的作品被人收藏,藏家可能在作品上打一个印。收藏印位通常在左下角或右下角,所以又称压角印。如果是皇帝,他不肯居于下面,往往当头来一个。收藏印线条要细,尽量避免污损作品。

  

  但有些藏家没品,收藏印又大又难看。你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几乎打满了乾隆的印章。王羲之自己一方也没有打,收藏者照头照面打上去。《兰亭序》神龙本更是直接往字上打,清代皇帝的质素可知!

  如果有多张纸拼合在一起,可以打骑缝印。《兰亭序》用了两张纸,中间接缝外就有好几方印。打了骑缝印后,后人无法抽换一张,这是简单实用的好办法。

  这是黄庭坚《诸上座》的藏家骑缝印。

  明白了印位,我们来看文征明《赤壁赋》这作品。

  作品上共有十方印章,签名“征明”下有两方:第一方,姓名印“文征明印”,白文;第二方字号印“衡山”,这是他的号,朱文。最前面标题旁有起首圆印“停云”,这是他室名“停云馆”简称。其他七方,全是收藏印。这是很标准和书法作品用印,足以借鉴。

  三、印泥

  大家都知道,现在盖印需要印泥。这印泥的成分是什么呢?主要有三样:一是印色,二是印油,三是艾绒。

  3.1印色

  常用印泥是红色的,只有办丧事改用蓝色或者黑色。

  用于印泥的红色有三种:

  

  一是朱砂,这是矿物性颜料,颜色经久不变。晶体颗粒有多种,有针状、片状、圆粒状(和尚头)等等。颜色较好的晶体为箭簇,市面上有箭簇印泥。朱砂色比较沉稳,以前浙江一带多用朱砂印泥。二是朱膘,又写成硃膘,朱标等等。朱砂粉末放入水中沉淀,沉下的为朱砂,浮起的为朱膘。朱膘颜色比较亮,红中带黄,福建漳州印泥就是朱膘色。三用银硃,又写作银朱,即硫化汞。中国很早就会用硫磺和水银合成银朱,这是一种中药。以前北京魏长青制作的“八宝印泥”就是用银朱。但质量差的银朱,时间长了会氧化变黑。

  3.2印油

  颜料都是粉状,调颜色要用油,好像油画颜料那样。这种油质地要稠、要厚,普通的油打在宣纸上会渗化。自古以来制取印油有多种方法,较多是用麻油。邓散木认为用菜油加白腊也可以。

  你从店里买回来的蓖麻油含水量太高。以前是把油放入瓶子中,口上塞一段老玉米芯,然后放在太阳下暴晒,让水分逐渐蒸发,要晒好几年。古代还有用煎油的方法,有详细记录,这里不讲了。现在科技发达,我想一定有更好的脱水办法。

  3.3艾绒

  印色和印油有了,还要有一样吸引它们的东西,这就是艾绒,就是针灸用的那种。用棉花不行,盖印时会沾在印面上。各地艾绒纤维长短不同,短毛容易拉起。

  把印色、印油和艾绒三样东西搅拌在一起,就是印泥。

  朱砂是很重的矿物质,会下沉。所以印泥经常要搅拌一下,搅拌成球状最好用。

  3.4印泥好坏标准

  一是夏天不烂,冬天不硬。不受气温影响,硬度始终差不多。

  二是打在纸上不渗油。

  三是连打几十方颜色不变。如果越打颜色越淡,说明印色不够。

  印泥用磁缸贮存最好,金属缸会使印泥变色。现在你看到的是一两印泥,一两缸。印泥缸太小,一不小心印章和印缸会有碰撞,所以印泥不必多,印缸却要大一点。通常我们用二两印泥、四两缸,这样比较实用。

  四、盖印

  作品有了,印章有了,印泥有了,剩下的事情就是盖印。盖印是创作作品最后一步,但有时候就是这一步出问题了。

  盖印需要一些小工具。一是印规,这是对准位置用的,有两种,看起来好像丁字尺和直角曲尺。直角形印规用于打一方印,丁字形用来打两方印。打完第一方印不要动,把印规贴住印往下拉到需要的位置即可。

  二是印垫,硬的较好,最好有软硬两面。家中有硬的光滑杯垫也可以用,打硬章可能直接用玻璃。很多人拿本书垫在下面,书本太软,会使印章的线条变粗、走样。

  我来示范一下怎样盖印:

  这是印泥,我这个是四两缸、二两印泥。这是印垫;这是印规,对位置的。我这印垫是专门做的,一面是硬橡皮,一面是硬胶板,像玻璃一样,很硬。那么可能把印垫放在下面,然后我要在这个地方打一个印。但宣纸有点毛,哪怎么办呢?可以拿光滑的东西磨一下。以前老先生经常是用手指甲,这么磨一下;看起来很土,但是很有效。印章要打在这个位置上,就把印规摆好。拿一个印章,蘸色。蘸色不是往下按,是向上轻轻地拔,轻轻地拔……看一看,差不多了,颜色都有了。然后左手按住印规,右手拿章,有边款的一面向左,靠住印规,放下去。然后撤去印规,用大鱼际肉按。这个时候就是平首或圆首的比较方便。这样按住以后,来回四个角,用力。你要印章打得好、打得厚,这个力量是很大的。好了。注意,不要往上拔,因为印泥它是有粘性的,一拔的话可能把纸张都一起拔起来,那就是出现一个洞。应该先拿起一个角,然后轻轻地拿起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