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为镇平人,想了解自己祖籍,村庄名字由来的来看看

 秋天奔马336 2018-08-09

有关移民文字记载和实物考证,明清两代特别是明初,镇平大部分人从山西洪洞移民过来。


 

大槐树,老鸹窝,深深地印在移民的脑海里,几百年来相传而不衰。 


民的姓氏命名的村落


黑龙集沙河刘:明洪武二年(1369),刘姓由山西洪洞县索布刘村迁此,因居沙河边,故名。 


大余营:明万历年间(1573-1619)余弘道由山西洪洞县迁些建村,故名。

 
石佛寺镇李营:又名老鸹窝。明洪武四年(1371),李氏兄弟二人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后一人移居高丘先师庙。后裔李德生为清进士,曾任云南东川府知府。 


老毕庄:明初,毕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

 

赵湾:明成化年间(1465-1487)赵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因居于赵河(时称涅水)河湾处,故名。 


吕湾:明嘉靖年间,吕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单营,大仵庄,贾寨各姓都是明初由山西洪洞县迁此所建的村庄。

 
姜庄,陆湾,党庄各姓均系明嘉靖年间(1533-1566),由山西洪洞县移民所建村庄。 


贺庄,小毕庄:贺,毕二姓于明代中叶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以姓名村。

 
马庄乡太山庙高家:明初,高王二姓由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因村中有庙,故名。迁此后,后裔勤于耕织,刻苦读书,先后有高建章,高建盈于清代中举人。高麟超中进士,曾任四川汝川县知县。

 
尤营:明初,尤姓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簸箕杨:明天顺四年(1460),杨安理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因会做簸箕,故名。 


小碾王:明成化年间,王姓山西洪洞县迁此,因兄弟分家时分得一盘石碾而得名。 


贾宋镇首级李:又名手巾李。明代,李姓由晋东迁此。始祖李岳,字彩华,号依岛,又号狩觐,远近呼为依岛李家,后又称狩觐李,讹为首级李。

 

闵河:明永乐三年(1405)闵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因居于黑河边,故名。

 

申寨:明嘉靖年间(1522-1566),申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环村筑寨,故名。 


师洼:明正德年间(1506-1521),师裕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范店:明万历年间(1573-1620),范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因开一小店而得名。 


沟王:明成历年间,王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因居于沟边而得名。

 
张林:明洪武年间(1368-1398),张德林,又名张家林,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简称张林。会榨油技术,生产的芝麻油,称“林麻油”,为镇平特产之一,清代已出口销售。 


杨营乡打雁张:明永乐年间(1403-1424),张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因有打雁技能,故名。 


李家营:明正统年间(1436-1449),李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城郊乡桐树湾丁家:明初,丁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因村临河湾处,桐树成林而得名。 


任家庄:明万历年间,任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柳泉铺镇小水沟:明初,水姓(回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因村南有一小水沟,故名。 


老庄镇老夏营:明永乐年间,夏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卢医镇李沟:明洪武三年(1307)李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因地处深沟,故名。

 

周堂:明洪武年间周姓兄弟三人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麻营:明成化年间(1465-1487)麻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田河:明嘉靖年间,田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因村南有条小河而得名。

 
杨堂:明代中叶,杨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因村东有一坐倒座堂而得名,严陵河经村西折而向村南流过。 


卫家,河北李:为卫,李二姓于明万历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此所建的村庄。 


大何营,牛沟:明嘉靖年间何牛二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所建的村庄,牛姓因居于沟旁而得名。 


铁匠营:明成化年间,李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而建的村庄。因村民会铁工技术,故名。 


安子营乡何寨:明成化年间,何全由山西洪洞县迁此,环村筑寨,故名。

 

周家庄:明成化年间,周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与赵姓相邻而居,称周赵庄,后因周姓人多,遂改为周家庄。 


程竹园:明万历年间,程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因宅边植竹成园,故名。 


孙庄:明时,孙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彭营乡北李庄:明万历年间,李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阎庄:明万历年间,阎景成,阎景和二人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南王庄:明万历年间,王九全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因村东北有株高大的橡子树,名橡子树王庄。后为区别于背王庄,故名。 


大郭庄:明时,郭亮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为区别于小郭庄,故名。 


冯庄,周庄,罗李沟,杨寨均系明时冯,周,卢,李杨各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所建的村庄。 


遮山乡来沟:明洪武初,来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位于遮山主峰西侧沟壑中,故名。 


大梁洼:明代,梁姓兄弟二人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兄居此建村,称大梁洼,弟居另一处建村,称小梁洼。 


岳庄,王沟,李庄:岳,王,李姓分别于明成化,万历,嘉靖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曲屯镇安洼:明嘉靖年间,安姓兄弟三人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王家,高营,马洼:明成化年间,王,高,马三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王半坡:明万历年间,王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因居于岗半坡而得名。

 
高丘镇大陈营:明初,秦,陈夫妇携带二子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后因躲兵役,长子随父迁往内乡县,次子随母姓留于此居住。历史上这里文化娱乐活跃,村民以善舞“九莲灯”而闻名遐迩。 


南徐家:明初,徐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史岗:明嘉靖年间,史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谷营:明代,谷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门岗:明嘉靖年间,门生会一家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因居于岗坡,故名。

 
王岗乡小杨营: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杨姓由山西洪洞县白水村迁此建村,故名。 

 

胡营:明成化年间,胡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渠营:明嘉靖年间,渠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吴营:明成化年间,吴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晁陂镇朱营:明初,朱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张营:明时张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因村里人多信佛,曾名念佛张。

 
梁营:明嘉靖年间,梁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侯集镇马圈王:明洪武年间,高王两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因王姓户大以王名村。赵河自西北来,绕村东北到村南,又经涅阳故城南,向东南流。南北朝时筑马圈城。齐,梁军与魏军曾在此大战。 


因山西洪洞县迁入镇平的移民建村最多,不能一一尽述。除此而外,山西其他府县迁入镇平的移民尚建有不少村庄。 


张林乡马河:明永乐年间,马旦由山西稷山县阳平村迁此建村,因村紧傍小河而得名。 


枣园镇陈营:明成化年间,陈姓由山西平阳府迁此建村,故名。 


下户:明弘治年末,时瑚夫妇由山西猗氏县迁此落户,故名。

 
谭寨:明成化年间,谭镛,谭璞兄弟二人由山西曲沃县杨潭村迁此建村,后沿村筑寨,故名。村民有传统打铁技术,打制菜刀,镰刀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 


由于县内移民迁入,人口增加,商品交换亦日淅增多,因此,这就需要交换市场,集市也随之建立起来。 


山西人口外迁主要路线图



明末清初的移民 

城关镇许家庄:明崇祯年间(1628-1645),许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徐岗:明末,徐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于土岗东边而得名。 


城郊乡范营:明末,范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邢营:明崇祯年间,蒋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居住于原邢姓村庄。 


边庄:明末,边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八里桥:明末,张,李二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因村东南有明万历年间修石桥一座,距县城八里,村以桥名。 


老庄镇李家园:明末,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二龙乡枣园:清康熙年间(1622-1722),张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因村里枣树很多而得名。 


石佛寺镇韩冲:明末,韩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沿岗坡起伏的较平坦处建村,故名。

 

韩姓由明代由山西洪洞县迁芦医韩沟,明末,韩始祖迁高丘杨沟给杨姓地主做佃户,娶妻大仵庄仵氏,生大郎,二郎,三郎兄弟三人,三郎绝后,取狼之谐音,杨姓自此式微,后迁仵岗东黑山,口不过百。后改杨沟为韩营。

 

韩姓由韩营分枝多地,如寺山清凉村河,冬青树沟,大陈营北山里王,老庄地担沟等,剌客的四叔因编写祖谱曾到韩冲,韩冲人承认自韩营迁出,但家谱始祖名跟韩营祖谱名音同字不同。

 
薛岗:明末,薛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姜庄,尚均系明末由山西洪洞县移民所建的村庄。 


张湾:明末,张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于河湾处,故名。 


姚营:清初,姚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曹营:清初,曹国林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晁陂镇裴营:清初,裴姓兄弟二人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村民会打铁技术,打制多种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 

 

大杨营:清初,杨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王岗乡董家:明末,董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河西:清康熙年间,刘恩贵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因村东有一条小河,故名。 


靳营:清嘉庆年间(1796-1820),靳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东李庄:清乾隆年间(1736-1795),李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寺山乡姚片河:清代,刘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沿河建村。这里炭窑成片,村民以烧炭闻名,讹传为姚片。 


高丘镇杨河:明末,杨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因居河边而得名。

 
李沟:明末,李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因居于大沟边而得名。

 
朱洼:明末,朱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因居于低洼之处而得名。
上王沟,中王沟,下王沟:都是清初由山西洪洞县迁此所建的村庄。

 
纪家河:清康熙年间,刘进忠一家由山西洪洞县喷水河迁此,因居于纪家河边而沿用村名。 


孟庄:清乾隆年间,孟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苏家:清嘉庆年间,苏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卢医镇楼子王:明末,王道远兄弟二人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因村中盖有楼房而得名。 


伞匠营:明末,李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因村民会做雨伞而得名。

 
张沟,韩沟,廖坡:各姓均系明末由山西洪洞县迁此所建的村庄。 


马洼,田洼,罗洼:各姓均系明末由山西洪洞县移民建村于低洼之处,故名。

 
张坡,齐岗:因张,齐二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来时,居于岗坡之地,故名。

 
东张湾:清顺治年间(1644-1661),张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因居于河湾处而得名。 


中营:清初,李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因村居于上,下郝沟之间而得名。 


刘冲:清康熙年间,刘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枣园镇前冯:明末,冯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候集镇土楼:
清初,张姓由山西临汾迁此,因原常姓在村中建一土楼而得名。 


彭营乡北王庄:明崇祯年间,王大刚,王大强,王大銮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因会酿蒸白酒技术,故又名烧锅王庄。 


小范庄:清初,范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为区别于大范庄,故名。

 
马庄乡盆杨:明末,杨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因会烧制瓦盆而得名。 
许家:清乾隆年间,许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黑龙集:明崇祯年间,山西商人吴桐迁此建集经营生意。因从河中捞出一黑龙爷神胎,盖庙奉祀,以庙名集。 


贾宋镇焦沟:清初焦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因村临沟边而得名。 


三潭庙:清初,李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因村中盖有三潭庙,以庙为名。

 
遮山乡张庵:明末,张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初搭茅庵居住,故名。

 
长营:明时,米姓居此,称米营。清顺治年间,池光宗由山西省迁来,村中已无米姓,改称长营。随后,张,刁,周,余,刘,宋,韩等姓迁入,沿旧称。 


朱岗:清初,朱姓由山西省迁此,建村于遮山北麓岗上,故名。 

 

镇平在明末清初的移民中,来自山西洪洞县的比重很大。清王朝没有组织大规模移民,山西境内灾荒较多,许多人自发来到河南。




明清其它地方的移民 

柳泉铺镇沙沟:明时,杨姓在此建村,因村建在沙沟一侧,以沟名村。


据《大明处士杨公墓志铭》记载:杨氏祖籍河北真定府荥水县大布村。“洪武初年分封唐王,随驾南阳卫......到此成家。杏花山傍,前依沙沟,北岸立房” 


卢医镇朱沟:朱姓由山东单县瓦塔峪迁此建村于沟边而得名。 

 

张林乡大陈营:明洪武年间,陈号由南京小西门迁此,村子初名龙树庄,后改今名。 


西学:明初,李姓由山东莱州府莱县老灌村迁此,因村西有一学校而得名。

 
林寨:明万历年间,林姓由福建省迁此建村,环村筑寨,故名。

 
大候庄:明初,候姓由山东曲阜县迁此建村,故名。

 
杨营乡刘洼:明成化二年(1466),刘纲由陕西延安府保安县(今志丹县)迁此建村。

 

清顺治年间,后裔刘之郎中举,曾任通州同知,蠡县知县,广东布正司理问等职。在任不畏强暴,秉公断案,有政声。 

 

候集镇候集:明洪武二年(1369)候伯通由山东曲阜县过此建村,故名。 


姜庄:明弘治二年(1489),姜姓由江西抚州金溪县十二村迁此建村,故名。 


徐营:明洪武年,徐国奇由山东历城县迁此建村,故名。 


宋营:明初,南京小西门宋家巷宋士艺,任明军兵马指挥,率军北征经此,看到这里地方好,后告老居此建村。 


安子营乡梁寨:明洪武年间,梁普圣由山东东平府城南大梁营迁此建村,故名。 


史坡:明洪武年间,史朝凤由山东济南府迁此建村,故名。

 
贾宋镇寺后张:明永乐年间,张姓由陕西长安县迁此建村,因居于清凉寺(已毁)后而得名。 


相家:清康熙年间,相姓由北京宛平县迁此建村,故名。

 
柳泉铺大小沟:清康熙七年(1668)杨姓由福建省迁此,因村旁有一小溪,俗称大水沟,村以溪名。 


大温庄:清康熙七年(1669)陈姓由福建泉州府惠安县迁此,居于原温姓村内。 


传信庄:又称闵营。陈姓始祖为清兵,康熙七年,被封此屯垦,同时封此屯垦的还有路,杨,郑,黄,林等姓。因当时交通不便,来往于家乡的信件集中该村,由该村派人统一传送,故名。 


魏冲:清初,魏姓由湖北省迁此建村,因村处于周围高低起伏,中间平坦开阔,故名。 


晁陂镇老张营:明末,张姓由山东恩平县迁此建村,初名张湾。后因后裔由此迁出,另建新村,每年回村祭祖,为区别新村,故改称老张营。

 
高丘镇孙湾:明洪武二年(1369),孙姓由山东济南府历城县戕子沟村迁此,因村居于严陵河湾处,故名。 


彭营乡姜范营:明弘治二年,姜克才由江西抚州金溪县十二村迁此,与范姓相邻而居,故名。 


北刘庄:清顺治年间,张登科由辽宁省迁来,居于原刘姓村内。后刘洼无人,张姓仍沿用原名。 


廖赵庄:清乾隆年间,赵祥德,赵祥鼎兄弟二人由南阳青华迁此,廖自成由江西南昌府新建县迁来,两姓同住一村,故名。 


邓湾:清乾隆年间,邓姓由湖北邓湖迁此,因村居于河湾处,故名。 


遮山乡小苏扒:明万历年间,苏姓建村,村处茂林之中,称苏林扒。清乾隆年间,李朝俊由山东曹州迁此,居住于原苏姓村内。 


全县主要集市

 
晁陂店:设有镇平通往内乡的驿铺。 
曲家屯店:设有通往内乡的驿铺。简称曲屯。 
贾宋店:为豫西南主要商品集散地。 
柳泉店:设有通往南阳的驿铺,后称柳泉铺。 
高丘店:明代镇平县镜的镇店。 
广洋店:故址在今二龙乡的王坪村。 
奉洋店:故址在今杨营乡程庙村。 



为啥来自洪洞大槐树 


元代,朝廷内部斗争激烈,文官多数贪赃枉法,武将大多横行霸道。南阳因为地处中原,元朝统治的腹心之一,也就成了横征暴敛的重灾区。

 

老百姓不堪负重,或逃离家园奔走他乡,或缺衣少食冻饿而死。旱灾,蝗灾和瘟疫按踵而至导致人口锐减。

 

明王朝初年,朝廷商定由山西和江浙一带向中原地区移民,落户垦荒,发展生产。南阳成为移民重点区域。 

 

洪洞县地处平原,盛产小麦,棉花,人口众多,物产丰富,选择在这里作为向外移民的重点。 



大槐树

移民集中出发之地


大槐树作为移民的历史见证,根植在洪洞县北贾村广济寺院内。大槐树上的老鹳窝,就是人们常说的老鸹窝。 



在大槐树下,明王朝设立了移民局,形成了各府县移民的集中和出发之地。

 
移民将大槐树及树上的老鹳窝铭记脑际,作为告别家乡的纪念。
南阳石桥的槐树湾,镇平贾宋的槐树街与石佛寺的老鸹窝村就是明证。 


古老的传说 

 

在镇平,流传这样一首歌谣:问我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老家名字叫什么?山西洪洞老鸹窝。



种槐树的传说 


在镇平,有不少村、街是以槐树命名的。如:大槐树村,槐树庄,槐树街等。贾宋镇桥东村有个槐树街。

 

据传,明初,李姓兄弟三人同迁河南,分手时,将一把宝剑分开作为记念,贾宋李姓始祖分得剑鞘称“鞘李家”,讹为“桥李家”。

 

迁到此地后,为怀念老家洪洞,就在村里栽了一棵槐树,槐树长的又高又大,亭亭若盖,后槐树被子大风刮弯,俗称槐树弯。

 

村民常来树下聚集,或喝茶吃饭,或闲聊谈天,成为一个公共场所,后来在修筑寨墙时才被伐掉。并以此地名命名一条街,叫槐树街。 



背手,解手的来历 

 

据传,专办迁民事宜的后军都督佥李恪设下一个骗局:先在其它府县放风,说各县都是应迁地,惟有洪洞之民免迁。各府县民听到这个消息都想方设法搬至洪洞县境。

 

又贴出告示:凡愿迁之民在家等候,不愿迁者可到广济寺大槐树下报到,办事有关手续。



官府早已调集的官兵,将广济寺团团包围,不论男女老幼,全部迁走。十几万移民被绳索绑起来,成串地押送外地。


 

在途中,由于移民的手臂长时间被捆着,胳膊逐渐麻木,时间一长也就习惯了,以后迁民大多背着手走跑,其后代了沿袭了这种习惯。 


在押解过程中,常有人大小便,只好向官兵报告:“老爷,请解开手,我要尿泡”



次数多了,简单化说声“老爷,解手”,就明白要大小便了。


谁的脚趾甲两瓣瓣

谁就是大槐树下的孩

 

洪洞县大槐树公园的祭祖堂时,有两副楹联,一为“举目颧窝今何在,坐叙桑梓骈甲情”,二是:“谁是古槐底下人,双足小趾验甲形”。这些楹联,说的都是足小趾两瓣的事。



传说官兵包围被迁移的百姓后,怕人逃跑,将每人的小脚趾上砍了一刀,以做识记,后来,移民的后代小脚趾甲便成了复形。 


老鸹窝村的来历 


山西洪洞广济寺大槐树上有个老鸹窝,镇平石佛寺有个老鸹窝村。



史料记载:明洪武四年(1371),山西洪洞县李姓兄弟二人迁到镇平县西涅水岸建村,为了怀念洪洞老家,命村名为老鸹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