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丵、菐

 至木斋 2018-08-09

说文解字弟一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部   009·

010·   011·   012·

013·   014·

说文解字弟二   

015·   016·   017·

018·   019·   020·

021·   022·   023·

024·   025·   026·

027·   028·   029·

030·   031·   032·

033·   034·   035·

036·   037·   038·

039·   040·   041·

042·   043·   044·

说文解字弟三

045·   046·   047·

048·𧮫    049·   050·

051·   052·   053·

054·   055·   056·

057·   058·   059·



060丵(zhuó) 

叢生艸也。象丵岳相并出也。凡丵之属皆从丵。读若浞。士角切。

 

“丵”在甲骨、金文等出土文献中,从未单独出现,典籍中也没有用例。


“丵”字“读若浞”,读zhuó。此字即古“叢”字,上象并出之形,象草木丛生。段注:“谓此象形字也。丵、岳叠韵字,或作岳。吴语不经见者谓丵岳。”王筠《句读》:“盖争高竞长之状。”饶炯《说文部首订》认为“丵岳”相当于“卓荦”,是形容艸丛生之词。郑知同《说文商义》说:“此即经典所用族、蔟、簇字。《尔雅》云:‘木族声为灌生。’族生犹草丛生,正当作丵,族乃丵至通行字,则义为九族,为宗族,为四闾之族,并因丛聚得名。”又说:“丵字无单用者,郑知同谓通作蔟,是也。《白虎通·五行》:‘蔟者,凑也。言万物始大凑地而出也。’”(以上两说见徐复、宋文民:《说文五百四十部首正解》,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3,第48页。)


或说“丵”字形即凿子的象形,与“䇂”字本是同一种东西,既是工具,也是刑具。作为工具,见于“對”字中;作为刑具,见于“僕”字中。


《丵部》“文四,重二”。部中所属有業、叢、對等字。古文字中一些从“辛”的字,后来大多写成从“丵”。

 


061菐(pú)

渎菐也。从丵从廾,廾亦声。凡菐之属皆从菐。臣铉等曰:“渎,读为烦渎之渎。”一本注云:“丵,众多也。两手奉之,是烦渎也。”蒲沃切。 

 

甲骨、金文中都不见有“菐”字,用法文献无征。包山楚简145号简有个字形很像“菐”的字,高智《<包山楚简>文字校释十四则》认为这就是“菐”字。但以其为声旁的字多在元部、质部,当与“菐”无关。“菐”可能是“僕”的省形。段注:“渎菐叠韵字,烦渎也。菐,如《孟子》书之‘僕僕’,赵云:‘烦猥皃。’”“渎菐”是烦琐、繁缛之意。


 “亦声”的这类字是形声兼会意字,或会意兼形声字。《说文》对这类字的解析通常是“从某从某”或“从某某”,这是用来分析会意字的方式。“亦声”是指该形声字的这个构件也具表音作用。早期的形声字的声符大多具有表义功能,纯粹表音的声符并不多。


《菐部》“文三,重一”。僕(给事者。从人从菐,菐亦声)、𠔯(赋事也。从菐从八。八,分之也。八亦声。读若颁。一曰读若非)等字在本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