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石传拓,与古为徒

 用口叟 2018-08-09




中国古代的文人,

是这世界上最会玩儿的人.

雅到极致的生活美学,

充斥于他们衣食住行里的每一个角落.

大到家具的选择、画的位置挂法;

小到文房里小物件、园子里的花草,

都能一一列举出其中的雅与俗。


在没有相机和录影设备的古代,

人们把重大纪事、名家手迹等,

拓在石壁、砖瓦、木料玉石。

由此产生的金石学,

也是中国传统文人的长物志。


—| 01 |—


拓片对于当代人来说,并不是件熟悉的东西。


传拓起于隋,最早的作用是临摹习字。到盛唐后,这种习字方法更是被上层士大夫所普遍采用。在两宋阶段,传拓已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并延续至今。 



在没有完好保存手段的千年前,人们习惯将重大的纪事、名家手迹等刻于容易保存的物体上,比如石壁、砖瓦、木料玉石,用以保存文字和图像。


拓片在这里担当了传播和记录的功能,它是用墨把石刻和古器物上的文字及花纹拓在纸上的成品,大小和形状与原物相同。无数的文字、纹饰通过拓片传播,让万里之外的人们能够“看到”它们。


但是这门手艺,知道的人寥寥无几,能做到专业水准的更是少之又少。


—| 02 |—


上水。


拓碑前必须先用水清洁碑面,再在碑上刷一层白芨水,必须涂均匀,使拓纸牢牢沾在碑上而不会移位。上纸后用软毛刷刷平,赶走空气使纸与碑面密合,切忌出现褶皱。



上鬃刷。


用鬃刷敲打,使文字凹入,但不能用力过猛,以免拓纸破裂。可在第一张纸上加垫一张干净白纸后敲打。敲打时力量需均匀,不轻不重,每个字凹入,字迹清晰显现即可,等字全部均匀凹入即完成。



上墨。


在上墨之前,宣纸的干湿程度必须适中,纸略呈泛白,方能上墨。过于干燥,碑、纸间容易渗入空气,造成送浮现象,字迹易位;太潮湿,墨渍易渗入碑文之中,拓本字迹模糊不清,失去传真的效果。



钤印。


印泥要用得好,至少要运用适宜。一般钤盖公章的印泥不能用,因系海绵浸有红色印油,既不匀和,更会渗油,钤于纸上,印记周围会产生透油现象,团团油迹堆积,印文污积、模糊,走失神采。



—| 03 |—


许多已散失毁坏的碑刻,因有拓片传世,才能感受原碑刻的内容及风采,如汉《西岳华山庙碑》以及唐柳公权《宋拓神策军碑》等皆为孤本。


若没有拓片,将难睹庐山真容,遂成“迷局”。



不同于书法绘画,拓片是集金石学、考古学、美学三位一体的高层次艺术门类。也是记录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凡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民俗、文学、艺术等都可以从中找到有益的资料。



清代中晚期,金石文化日益兴盛,拓片的市场价格也逐步走高。当时的一张名碑拓片和一张名家字画等值,而一本剪裱宋拓,价格要超过一张宋画。翁同和经常遇到索价500两黄金的拓片。


在当时来讲,已经使许多普通文人无法承受。一些好古的人因得不到拓片,而采用画拓的办法,即对照真拓片进行描绘式创作,所以又产生了画拓和颖拓两种制作技法。



—| 04 |—


对于古人来说,全形拓的难度在于把立体的东西变成平面。


清中期六舟和尚的“以灯取形”描出了器物的轮廓,后来又有了陈介祺的分纸拓法,以及民国时期周希丁引入西洋透视技法和整纸拓技法,全形拓到达顶峰期,也越来越写实。


今人更为“高科技”。一部分人拍下器物照片后,利用感光原件标注后再上墨。



金石拓片作为具有鲜明东方艺术特色的文化遗物和内涵丰富的收藏品。


用中国人的传统手法来表现中国古代器物,是中国特殊的文化载体,在金石拓片的身上,凝结了一种难以名状的气息和历史文化积淀。



—| 05 |—


一些古器的拓片经过名人收藏、题诗、考记,其价值和意义甚至超过了原拓本身。


虽说是一纸拓片,但就在这张纸上,它不仅仅透露出中国文人所独有的文化情趣,也积淀了深厚的中华传綂文化。



这样的方式原本是对古物的再现,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却蒙上了浓浓的人文色彩,尽管今天摄影技术已经相当先进,但拓器仍有它不可取代的魅力。


因为只有拓片才能把原物本身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内涵,最原始、最本质,也最朴素地传达表现出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