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李唐《万壑松风图》、《策杖探梅图》、《松湖钓隐图》

 养新楼 2018-08-09

宋 <wbr>李唐《万壑松风图》、《策杖探梅图》、《松湖钓隐图》宋 李唐《万壑松风图》


       《万壑松风图》是李唐在北宋画院时的作品。图中是粗砺嶙峋的石质山壁,松树林于乱石中拔起,表现了旺盛的生命力。两侧的溪涧流水沿石而下,观者彷佛可感受到水流的速度与声音。
       李唐表现石面质感的用笔,称作“斧劈皴”,是其笔法的一大特色。比起范宽、郭熙两位前代的大师,由于主山的比例缩小,且去除了雾气的使用,山水看来格外清晰,亦令观者产生如临其境、如在目前的感受,翻出了不同的山水气象。

      李唐的这幅画,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奇峰耸峙,险峻巍峨。高大的主峰傲然屹立,似乎要顶破苍穹。周围,有数座刀劈斧削的险峰环抱,更加衬托出主峰的博大雄强。山顶上林木蔚然,险峻中不乏神秀华润。视线到了山半腰,只见白云缭绕间,有一大片古松,茂密苍翠,白云浮游飘渺,幻化出一个蜃蜃渺渺的境界。远处,山麓以至山顶,也是一片片苍郁的松林。而山下近处的松林,就如同秀挺在眼前一般,在统一和谐中显现出一种五彩斑斓的韵味。松树干用中锋勾出,背部的松鳞刻画得细腻传神。松针用细笔快写,笔笔挺拔利落。树叶用大面积的浓墨渲染,又破以淡墨,使人感觉满目苍绿,郁郁葱葱。又有各种姿态的小枝穿插其间,整个松林平添了一种有风吹过的动感。


宋 <wbr>李唐《万壑松风图》、《策杖探梅图》、《松湖钓隐图》

  这峭壁坚岩,满山松风,组成了一个宁静的世界,多么令人神往。

  应该注意画面上的两条瀑布。细长的瀑布,从山岩石缝间飞流直下。清澈的泉水,从乱石中喷涌而出。多了两条瀑布,深山的寂静仿佛被打破了,山水一下子活了起来。峭拔的山体,幽幽的深壑,森森的松风,与潺潺的流水一起,浑然而成一阕优美的交响,雄浑地,久久地,在天地间浩荡。


宋 <wbr>李唐《万壑松风图》、《策杖探梅图》、《松湖钓隐图》

  李唐毕竟是李唐,他注定是要开创新的画风的人。他师出荆、关,学习范宽,但他不再把大山的主峰安排在画面中轴线的位置,而是向左边倾斜,并且重视以斜线分割画面,使构图富有层次。在画面下段,左侧的流水,与右边的山径,以及两边迤逦的山崖,都有向画面中心走向的趋势,使构图开合有序,中心突出。在画面的中间,李唐也进行了虚实处理,大团的白云,有留白的效果,使山岩分出前后,远峰更加幽远。站在这幅画的前面,你会感到主峰离自己很近,近得似乎看到那些层叠的垒石,和垒石间盘根错节的树根;近得可以感觉到万壑松风,正吹动自己的衣襟。


宋 <wbr>李唐《万壑松风图》、《策杖探梅图》、《松湖钓隐图》

  《万壑松风图》充满着阳刚之美,山是雄健的,壑是深邃的,风是啸荡的,水是急湍的,连云朵,也是层叠的。这样的画面,只能出现在北方。遥想当年,李唐画这幅画的时候,金兵的马蹄声尚远。他在画院待诏的高位上,又有皇帝的欣赏和同道的推崇,可以把心思全部放到水墨上。他眼里的山水,自然是堂堂正正、气象万千,这和他登高望远的处境是一致的。仅仅几年后,国破家亡,他一路颠沛流离到杭州。而赵构的南宋处在一片混乱中,谁会关注一个画家和他的画?他只有流落街头,卖画为生。唏嘘之时,慨然叹曰:“雪里烟树雾里滩,为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卖胭脂画牡丹。”这时的李唐,已经是近80岁的老人,人生寒暑,尽在其中矣。



宋 <wbr>李唐《万壑松风图》、《策杖探梅图》、《松湖钓隐图》

李唐《策杖探梅图》

此图描绘江南赏梅花之景。画家在定居临安后,开始接触江南山水,在他观照中,山是明的,水是秀的,树是翠的,石是润的,风是轻的……风光旖旎,画笔简练,线条秀长,用墨用水,淋漓畅快,创制了前人所未有的“大壁劈”皴法。为浙派山水画开了先河。



宋 <wbr>李唐《万壑松风图》、《策杖探梅图》、《松湖钓隐图》李唐《松湖钓隐图》

 
  此图绘高山下平湖一泓, 一渔翁坐在船头上钓鱼。画中高山石用小斧劈皴,松树画法显得严密,松针繁茂,充分表现出松树的状态。整幅画面具有娴静而舒雅之情。


【画家简介】

李唐(1066—1150),字晞古。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县)人。于宋徽宗朝任职于画院,靖康之难后南渡到杭州,高宗重建画院后,再度入画院任职。精于山水画和人物画。李唐的画风为刘松年、马远、夏圭、萧照等师法,在南宋一代传流很广,对后世影响很大。李唐横跨了南北宋两代,是画史上承先启后的人物。存世作品有《万壑松风》、《教子图》、《清溪渔隐》、《长夏江寺》、《采薇》等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