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耳鸣论治医案剖析

 鉴益堂 2018-08-09
姓名:张**,女,46岁,公司职员;就诊时间:2014年8月12日。
主诉:耳鸣1周。
【刻症】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耳鸣,如有物塞,翁翁作响,晨起稍减,入暮则甚,耳不痛不痒,无渗液,无头晕、头痛,无发热。西医诊断为“神经性耳聋”,1月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已愈,现在偶咳。既往有红斑狼疮史,仍口服激素治疗。现症见:耳鸣,无听力下降,咳嗽,咳少量白粘痰,无口干苦,二便可,食可,睡眠可,舌稍淡苔薄腻,脉弦细弱,辩证为脾胃亏虚,清阳不降,治法健脾益气,行气化痰。
【处方】顺气和中汤加减:生黄芪30葛根30升麻10柴胡10白芍15当归10炒白术10炙甘草5生晒参10石菖蒲10五味子5辛荑10川芎10蝉衣10黄芩5:六剂。
【随访】2015/12/3:已愈,连连称奇。
【病案解析】
1.耳聋分为传导性耳聋和神经性耳聋。传导性耳聋是指外耳道至中耳的“鼓膜-听骨链”系统损害引起的听力下降。神经性耳聋属于感音器病变,是指内耳中的耳蜗或听神经至听觉中枢有关的神经传导径路损害,导致听力减退或消失,也称为感音性耳聋。因神经损害,听力均减弱或丧失。本患者听力减退不明显,仅表现为耳鸣,属于神经性耳聋轻症范畴。
2.本患者耳鸣时间短,辨证为脾胃亏虚,清阳不降,导师用顺气和中汤治疗,辨证准确,效果显著。顺气和中汤出自《卫生宝鉴》卷九。原文治疗气虚头痛。《卫生宝鉴》:以黄芪甘温补卫实表为君。人参甘温、当归辛温补血气;白芍酸寒收卫气而为臣。白术、陈皮、炙甘草苦甘温,养胃气,生发阳气,上实皮毛肥腠理为佐。柴胡、升麻苦平,引少阳、阳明之气上升,通百脉灌溉周身者也;川芎、蔓荆子、细辛辛温体轻浮,清利空窍为使也。曾师用顺气和中汤加减治疗耳鸣一病,体现了异病同治。本患者伴有咳嗽,少痰,辨证风寒犯肺,因此导师在顺气和中汤的基础上加葛根、蝉衣,加强化痰,加石菖蒲,加川芎通络,加黄芩清热。
跟师心得
1.中医论从耳聋论治耳鸣。耳鸣与耳聋的关系,正如《医学入门》卷五中说:“耳鸣乃是聋之渐也。”《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更明确指出:“耳鸣者,聋之渐也,惟气闭而聋者,则不鸣,其余诸般耳聋,未有不先鸣者。”
(1)肾精虚:早在《灵枢·脉度》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能闻五音矣。”《灵枢·决气》说:“精脱者,耳聋。”可见治疗耳鸣耳聋从肾论治。
(2)还有从脾论治。《灵枢·口问》云:“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留,脉有所竭,故耳鸣”。并更明确指:“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并接着指出“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可见脾胃之气虚弱,正是头晕目眩耳鸣之原因。元代李东垣从“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观点出发,将耳鸣耳聋的病因更明确责之于脾胃。《嵩崖尊生全书》释道:“脾胃一虚,耳目九窍不利,故治脾为耳症第一要义”。为耳鸣耳聋从脾论治提供了理论依据。李东垣更制益气聪明汤,专治治内障目昏、耳鸣耳聋,其方之治理,《医方集解》解释道“五脏皆禀气于脾胃,以达于九窍;烦劳伤中,使冲和之气不能上升,故目昏而耳聋也”。导师善从脾论治,喜用顺气和中汤或益气聪明汤治疗耳鸣与耳聋,以其内含风药清灵,又尤情钟顺气和中汤,疗效历历可稽。
(3)从肝胆、或肺论治。临床也时有可见。
2.曾师认为耳鸣患者情志养生很重要。导师常嘱耳鸣耳聋患者保持良好情绪,勿过于焦躁,并尽量避免噪声嘈杂环境,才能配合中药发挥更好疗效。
3.曾师认为耳鸣轻症,不伴耳聋者,总结出耳鸣耳聋与脾胃关系最为密切,因此选方多选东垣之方,如益气聪明汤、顺气和中汤,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选药多选归脾胃经的中药。脾胃亏虚多伴痰湿,因此还加健脾化痰祛湿之药,如陈皮、茯苓,甚至痰浊明显者则直接加用二陈汤;另外,也喜加磁石、五味子、石菖蒲、蝉衣等之治鸣、治聋之专药。
4.导师还告诫我们,在临床中灵活辨证,不能见一见耳鸣就联想到脾胃,忽略他脏,固板的思维定势有悖临床实际,比如导师也善从肾虚论治本病,效果同样有据。《伤寒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不独伤寒,百病皆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