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秘传眼科龙木论

 彝人泰山 2018-08-09
1、阐发 《内经》旨意,首记 五轮学说五轮学说是在《内经》五行学说、脏象学说的影响下,通过同类 比附,取象比类, 司外揣内,由里推表等而推衍络绎形成。五轮学说中的“五”原指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古人认为,这五者为无形之气聚合而成的物质材料(印度古医学则倡“ 地火风水”四原质说),其本为元气。五轮学说中的“轮”取眼球圆而运转之意。最先将眼的某一部分称为“轮者”,当为前面提到的《龙树论》。该书“谬误失理第二”中有“膜入 水轮, 苦逼牵制”之说,第十四中有“如眩人胀起,水轮胀也”,“若针损血轮,血随针出,不得止……”[8]记载。宋代吴曾在 《能改斋漫录》中提出“《龙树菩萨眼论》有 五轮:血、风、气、水、肉,五轮应五脏也”。至唐《刘皓眼论准的歌》则更为鲜明,“眼中赤翳血轮心,黑睛属肾水轮深,白睛属肺 气轮应,肝应 风轮位应沉,总管 肉轮 脾脏应,两睑脾应病亦侵”。《刘皓眼论准的歌》曾载入郑樵所著 《通志》(1104~1162年),据日本学者丹波元胤考证,现 《龙木论》 中龙木总论中的“审的歌”即为《刘皓眼论准的歌》。“龙木总论”实际上是以“审的歌”为主体参合其他资料而成的。后北宋 《太平圣惠方》对五轮论述进行了补充改进,将“肾应于 瞳仁”改为水轮。南宋后期 杨士瀛 《仁斋直指方论》对五轮定位作了较详细明确的论述,并将五脏虚实与五轮病症互相联系,这种脏腑配属关系一直沿用至今。历代代表性医著中关于五轮定位及生理的论述见表1。第4期余杨桂,等. 《秘传眼科龙木论》考表1历代代表性医著关于五轮定位及其生理  历代代表性医著肉轮血轮气轮风轮水轮唐·《刘皓眼论准的歌》两睑,脾目中赤翳,心白睛,属肺位沉,肝黑睛(位深)宋·《太平圣惠方》在外,郁郁,黄白色,白睛与肉轮相连,赤黑色,如 环在肉轮之下隐而不见虽有其名,形状难晓,与水轮相辅在四轮之内, 瞳人也,能视万物宋·《仁斋直指方论》脾,上下 肉胞眼眦白睛 乌睛黑睛元· 《世医得效方》上下睑大小眦白睛黑睛瞳仁明· 《证治准绳》两脾,动静相应,开闭有时,包涵四轮大小眦白睛,独坚于四轮 青睛,清脆,有保卫涵养瞳神之功瞳神,炽照鉴视,照物明· 《审视瑶函》上下眼胞,动静相应,开则可用,闭则万寂大小眦白睛,坚于四轮青睛瞳神3?2对眼病分类较准确, 辨证论治合理隋唐之前,眼病尚无明确分类。《内经》中仅有散见眼病记述;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列目疾38候,以病理为主,有症而无方;唐 《千金方》于七窍门病中有目病门,虽有证治,但极简易;而《龙木论》初步将眼病证治分为总论及各论两部分,在总论部分介绍病因总论及五轮学说,在各论将眼病分为内障、外障两大类,列内障23证、外障49证,共72证。层次分明,便于执简驭繁。每论一证,均叙述症状,阐发病机于前,开列治法 方药、养护禁忌于后,并 附歌括以助记忆。初步形成 眼科辨证论治的完整体系,如对白内障一病,共分圆翳、 冰翳、 滑翳、涩翳、 散翳、 沉翳、 横翳、 偃月翳、 枣花翳、白翳 黄心、黑水凝翳、胎患、惊震内障等14种,从形态、色泽、病因及不同病变阶段进行了初步分类,包括了现代医学的先天性、继发性、老年性、外伤性白内障。对症状体征的描述已相当准确,如“不辨人物,唯见三光”、“瞳仁端正,阳看则小,阴看则大”等等,与现代医学的检查认识已基本一致。  2、《龙木论》中有关眼科病症的病因,内障多从脏腑功能失调立论,外障则倡“风火”致病之因。内障23证多从脏腑虚损为本、正虚邪盛、虚实夹杂立论。如“ 五风内障”以“脏腑虚劳,肝风为本”,“乌风内障”因脏气不和,“内昏气结”、“ 偃月翳内障”因肝有积热上积、肾脏虚劳等等;外障眼病49证中,包括了胞睑、白睛、两眦、黑睛等外眼病,在病因上虽认为诸因可病目,但强调风火为患最多。风为阳邪,易从上受,最易挟热伤目,如 混睛障、黑翳如珠皆为“毒风外攻”,而“风赤 疮痍”、“ 胎风赤烂”、“暴风客热”、“天行赤眼”、“胬肉攀睛”等均为 风热引起。在强调 六淫特别是风热致病的同时,亦重视脏腑失调,邪热内郁, 内外合邪致病。如黄膜上冲,认为该病病势最急,是由“风热毒邪”与“ 胃家极热”引起。在外障治法上本书较重疏散清热。眼病有虚实,亦常虚实夹杂,本书所列治法以驱邪为主,多用 疏风清热、宣导气血、清热解毒、通腑泻热之法,用药上常用 羌活、防风、 细辛、白芷配伍黄芪、 知母、 玄参、大黄等药,体现了《内经》“火郁发之”的思想。  3、外治方法较完备,开中医眼科手术学先河《龙木论》中内外治法齐备,已形成比较完备的眼科治疗体系,内治有丸、散、汤剂;外治有敷、点眼、拔障、钩割、镰洗、熨烙、针灸等等。其中关于 金针拨障术的记述最具特点。在本书的总论部分《内障眼法根源歌》、《针内障眼法歌》、《针内障眼叙法歌》中详细地介绍了白内障针拨术的术前检查、针拨前准备、手术操作及术后调护,如术前根据患者体质属寒属热和 精神紧张等先用中药调理以避免术中出现胸闷、呕逆、咳嗽、惊恐和体力不支等并发症;拨内障术后必须 包封术眼静卧,宜吃 豉粥,避免吃过硬或需强力咀嚼食物;“黑翳如珠外障”检查时“不用强看将手擘,恐因手重 出青涎”。这些措施和要求中所含的精神仍是当今眼科临床上应当遵循的原则。对医者要求精神集中,技巧熟练,这些内容对目前眼科手术的围手术期治疗仍有参考意义。  钩割、镰洗、熨烙等手术方法,在本书中虽未详细介绍其具体操作,但在72证方论中,有22种外障眼病分别应用了其中的一种或两种方法。如“ 胬肉侵睛外障”提出宜用“钩割熨烙”法,这一方法沿用至今。书中还对手术宜忌做了详细的说明。据统计,本书手术适应证41个,手术禁忌证16个,合57个,占72证中的79?17%[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