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于正翻身的,是善于遗忘的观众

 昵称38696288 2018-08-10

近日,一部清宫剧又刷爆了厂长的朋友圈,身边的小姑娘分别为各种CP站队,厂长,定睛一看,竟然是于正,对,就是那个大名鼎鼎、靠抄袭起家的于大编剧。

《延禧攻略》讲的是乾隆时期令妃娘娘的逆袭史,女主角魏璎珞就是《还珠格格》里那个始终善解人意的令妃。

翻了翻豆瓣,46791人打分,评分竟然6.9分,真真达到了于正此生最高。

网友对剧的好感度直接延续到了于正身上,现在这种好评算是屡见不鲜了。

与之前不同的是,在《延禧攻略》中,于正的身份从编剧转向了制片人。但他极其擅长的“个人炒作”依然是本剧的一大特点。

在宣传期的采访中,于正除了一如既往的自夸,不断的自我拔高。很多媒体也用“翻身论”来重新定义他。

于正说,“我要给自己的人生留条退路”。

那么,于正真的翻身了吗?

厂长认为,并没有。

于正采访时说,“我的服化道色彩很好,整个娱乐圈学我的人太多了,很多都是山寨版,他们根本不懂美学。”

说到美学,自成一派的“于正美学”还历历在目。2010年“宫系列”的《宫锁心玉》、《宫锁珠帘》、《宫锁连城》里高饱和度的色彩,也是开了古装剧“浮夸风”的先河。

杨幂这个荧光色的扣子,关上灯就都能来一段“beng shakalaka”。

这荧光色的影楼古装风也一直延续到第二部……

古风包装的偶像剧成为2010年之后“快消古装剧”标配,言情古装剧《花谢花飞花满天》、玄幻剧《择天记》、《云之凡》、大女主古装剧《凤囚凰》都有种夸张的色彩搭配。

从此,于正也就是于妈了。

快消影视市场来的快,去的也快,观众的新鲜感被透支后,流量再高的明星也拯救不了烂片,单靠视觉刺激而导致的审美疲劳,使古装剧陷入低迷。

还记得那年全程抠图的《孤芳不自赏》吗?

2014年,于正改编大IP《神雕侠侣》被群嘲,连于妈都拯救不了的低迷市场,重新扭转局面的是郑晓龙导演的《甄嬛传》、《芈月传》以及2015年山影出品的《琅琊榜》。

他们给市场的信心是,“视觉景观”才是优质古装剧的第一步。

郑晓龙在拍摄《甄嬛传》时对清宫礼仪、服饰、包括宫廷的典章制度、管制都要求极为细致。

善于揣摩市场的于正,也从“高饱和度”的视觉泥潭脱身而出,开始转向对服化道的追逐,以此来平衡口碑。

《凤囚凰》里关晓彤的缝纫机发型算是“于正美学”的牛刀小试。

《延禧攻略》里算是“于正美学”的大刀阔斧了。色调调低之后,再加上这种还原度极其高的明清家具摆设,以及剧中人物的服装质感的提升,看起来确实舒服多了。

现在的服化道是不是就足够支撑于正说的,“我的服化道全国最牛”了呢?

似乎也没有,甚至这“刀”也并非自己的“刀”。

8月7日,《如懿传》中的演员林澄在微博吐槽,暗指《延禧攻略》的服化道抄袭了《如懿传》,甚至直接用了《如懿传》的场景。

随后,横店兔爆料,延禧剧组在《如懿传》拍摄完成后,用了现成的场景。

一向高调的于正在此次拍摄过程中始终低调行事,这本身也就足够说明问题了吧。

由于《如懿传》无限延期早就耗光了观众的热情,具体情况我们不做评论。但同一个故事背景,同一片拍摄场景,这股东风,于正算是抓住了。

另外,我们还是回归故事本身,“雷剧”创始人于正翻身了吗?

似乎也没有。

捧红袁姗姗的《宫锁连城》里,男女主人公的伟大爱情故事就曾感动过树叶。

女主角对男主角说,我小时候没有头发,是我妈妈吹出来的。

男主角说,难怪长得这么好……

抄袭,也曾经是这部剧的“雷点”之一。于正采访时说,“我要做市场上没有的东西”。可是他抄袭琼瑶的事,至今没有道歉。

2014年,76岁的琼瑶发布了一封给广电总局的公开信,言之凿凿的举报于正的电视剧《宫锁连城》抄袭她的作品《梅花烙》。

2015年,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判决于正抄袭,并要求于正像琼瑶公开赔礼道歉,五家被告共计赔偿500万,于正上诉,被驳回。

于正始终在网上理直气壮的认为自己“没有任何污点”,当然也没有履行法院提出的任何要求。只是说“我是从小看您戏长大的,非常仰慕您”

2018年,于正在法院的强制执行下,赔付了33万诉讼稿费给对方。

在同一年的《延禧攻略》中,他说:“不再‘篡改历史’,剧情创作从宫廷里的爱情偶像剧变成了历史领域的考据派。”为此他还专门咨询了清史学家。

那么,剧情、台词真的符合“考据派”这个标签了吗?

呵呵,还是没有。

《延禧攻略》里的女主角不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而是有仇必报的——宫女。

例如,清朝的古装剧里竟然有“石头碰鸡蛋”的梗,恐怕这嬷嬷也有听过崔健那句“石头虽硬,蛋才是生命”的不朽名句吧。 

还有,女主角误伤了宫中的“灵柏”,皇帝问罪,她随口编了一个理由说,梦到有棵树给自己托梦,让她去挠痒痒。

皇帝竟然……信了……

皇后严肃的质问女主角复仇的事,身为宫女的女主角竟然说,“你爱信不信,我走了”。

于是皇后就让她……走了……

最让人吐血吐到肝肠寸断的是,在皇帝寿辰上,高贵妃给皇帝送了一支西洋乐队,还演奏了一首《卡农》

这大提琴、小提琴、吉他、手风琴以及各种管弦乐器,让皇帝大呼,“我上次见到小提琴还是在我爷爷那里。”

相比于楚楚可怜,两行眼泪行天下的“玛丽苏”,观众们现在更乐于看到的是青铜级的“大女主”选手砍完buff,越塔狂杀

这种“大女主”剧,近几年在郑晓龙那里玩的非常通透了。《甄嬛传》里以一敌百的甄嬛,逆风改命。

而盛气凌人的华妃也是十分成功的人物塑造,那句“贱人就是矫情”成为最好的写照。

在后来的《芈月传》中,从女性宫斗,到女性政治家的塑造,从黄歇、秦王到义渠君,在女性成长的不同时期中,都有不同的形象展现。

《芈月传》中,“阳灵台文比”一段,是子歇等一众楚国才子的经典桥段,“诗缘情”、“诗言志”的辩论引申自《文赋》《诗经》,是亘古以来文人墨客的经久话题。

郑晓龙说,古装剧要落得了地,既要有人文精神又要有批判精神,有了厚度,观众才不会以为你是过家家。

而近几年的精品古装剧“成功落地”的已经不少,《琅琊榜》、《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大秦帝国之崛起》、《虎啸龙吟》豆瓣评分都在8分以上,逐渐转好的市场,也培养了观众的收看口味。

如果说,前人让古装剧落了地,那于正依然在和观众玩过家家,用他最熟悉的“时下流行的影视审美+现代化的爱情编排”的方式。

相比于“良心剧”,更多人称《延禧攻略》为“爽剧”。“爽”当然是指满足人的感官刺激,除了爱情,更能刺激到观众G点的是,看到恶毒的人被撕,善良的人变坏,保持善良的人变惨这类的人物反转。

所以,于正真的翻身了吗,厂长认为并没有。翻身的是当下的影视市场,从宽容转向严苛,从低端转向高处,从流量转向品质。

市场的主人——我们的观众呢?他们似乎更善于遗忘,窦文涛在《圆桌派》上说,“中国人善于忘却,过去的事情,谁知道是怎么回事”。观众善于遗忘过去的丑态,却永远保有对影视产品的需求。

于正是市场的坚决拥护者,更是一个嗅觉敏感可以及时站上风口的产品创造者。只要观众肯遗忘,他哪里需要翻身呢?

看似讽刺,但这不就是现在正发生的事情吗?

我们,就是要不断的互相提醒——我们对文化产品的选择,都是在为想要的世界投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