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鱼爸的经验

 一依心情 2018-08-10

总结了几点经验,分享给大家:

 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把孩子当作出气筒。

这一点其实是引起内心悔恨感的主因。

因为很多情况下,孩子的行为只是一根导火索。

小小的一个错误,比如打碎一只杯子,或者只是想多看一会电视。

就得到劈头盖脸地臭骂,越扯越远,最后新账旧账一起算。

 

可是冷静下来才发现,因为自己本身的压力太大或者情绪压抑,需要一个出口。

结果孩子就成为了那个溃口,因为打着为你好,爱你的名义,更容易让大人在发泄情绪的时候自我感觉良好,毫无顾忌。

 

而且,小小的孩子不总是会轻易原谅父母么?

可是,这样做,只会让亲子关系慢慢陷入僵局。

如同温水煮青蛙一样。

父母的自我纵容,最后只会亲手毁掉亲子间的亲密关系。

 

就算发脾气,也要内心尽量平和,立场坚定。

这个平和,很多脾气修养高一点的父母能做好,比如不暴躁,不打骂。

 

只是做到坚定,有一点难度。

怎么做?

 

首先,虽然不打骂孩子,但是表情可以严肃,表明自己的态度。

不能事事惯着孩子。

 

其次,父母的立场一定要明确,树立的规矩不会改变。

因为该发脾气的时候,还是得有脾气。

 

孩子的行为总会有不当的时候,这就需要大人给他纠正引导。

这时应该为严肃一点,明确地告诉孩子:不能这样做,这是规矩。

让孩子看到你坚定平和的态度,看到你严肃的表情,明确的立场。

这样的脾气,可以发。

谁来发这个脾气最合适?

一般情况下,是最了解这个孩子,陪伴最多的那个人来做。

因为能把握轻重,效果也会好。

所以,大多情况下是妈妈们做。

这就有个问题在里面,比如上一分钟妈妈还温柔似水,下一秒就需要她来严肃地执行规矩。

不仅自己转换角色累,孩子也往往适应不了。

 

如果爸爸能参与进来就好了。

因为爸爸在这几点上具有先天优势。

在养孩子的过程中,总是需要一个人唱红脸,一个人唱白脸的时候。

当孩子犯错了,爸爸来批评有时更管用。

特别是青少年时期,妈妈的作用往往不如爸爸有效。

 

当然,在一些原则问题上,父母双方要先达成一致。

这个红脸白脸不是说两个人对着干。

而是在教育沟通的方式上,可以采用两种方式。

温柔和严厉都要有。

就好像上面说的平和跟严肃都要有一样。

 

有了爸爸的参与,妈妈就会轻松很多。

这样就能进退有余,要知道,关键时候,有一个转弯或者补充的人,对妈妈来说简直太重要了。

 

另外,不管什么时候,不管是爸爸还是妈妈,一旦你发现自己对孩子发脾气,是自己错了。

一定要记得跟孩子说一声对不起。

 

可以告诉孩子你自己的真实感受。

跟孩子一起分析为什么会发脾气,我们能怎么做?

这样还能帮助孩子认识情绪,理解情绪,学会管理情绪。

 

其实,真的能做到这些的时候,你就会很少跟孩子发脾气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