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阳明:不要让读书成为心的负担

 GPF生活教育 2018-08-10

日知录

只要良知真切,虽做举业,不为心累。总有累,亦易觉克之而已。

——王阳明《传习录》

在知识经济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读书成了一件不可或缺的事。不同的阶段,读书的目的似乎也不同。有人说读书是为了跨入学府,有人说是为了陶冶身心,有人说读书是为了提高素养。纷纭之中,也便产生了困惑。

这种困惑,其实在古今是相通的。

当年,阳明先生的学生就问过他:“读书所以调摄此心,不可缺的。但读之时,一种科目意思牵引而来。不知何以免此?”这个学生确乎不是个死读书的人,他问道,读书是我们调节自己的心不能或缺的,但是在读书的时候,又会产生科举的思虑,不知道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

先生曰:“只要良知真切,虽做举业,不为心累。总有累,亦易觉克之而已。”只要良知真切实在,即使为了科举考试,读书也不会成为心的负担。

学生在读书的时候产生了困惑,他怕自己读书纯粹是为了科举考试,这念头一产生,好像就有无形的压力涌来,令人喘不过气。而阳明先生这样开导他:只要你心中的良知是真切的,那么就算你眼前的目的是为了科举,也不会觉得心累。有时候有了这种累,也因为良知存在而容易发现,可以去想办法克服它。

如何去克服呢?其实很简单。因为你热爱读书的本心一直存在。它会发现你可能会有强记的心、急于求成的心、争强好胜的心,它会帮助你祛除那些心中急躁的部分。如果你能够在自省的时候发现这些问题,那就证明自己还是清醒的,并把没有被这些所谓的急功近利迷失了双眼。如果能够保持这样一颗本心,不论怎样读书,不论会有怎样的困惑,都是能够调节的,自然而然的,就不会成为一种负担了。

林语堂在《论读书》中所说:“今人读书,或为取资格,得学位,在男为娶美女,在女为嫁贤婚;或为做老爷,踢屁股;或为求爵禄,刮地皮;成为做走狗拟宜言;或为做塾师,骗小孩……诸如此类,都是借读书之名,取利禄之实,皆非读书本旨。”

一语道破多少人的心思。这些“借读书之名,取利禄之实”的人,已经失去了读书的良知,也就罔谈读书的本旨了。

很多人天天喊着的读书苦,读书累,只是因为那大多是功利性读书。就像应试性的教育,似乎千篇一律,枯燥生涩,通往的方向似乎就是那一年一次的大考。但那却并非完全是令人心累的,如果真正是为追求知识,或为身心之愉悦,也就没有这种负累感了。

真正的读书是应该抛弃功利性的。或者说,真正抛弃功利心的读书才是最愉悦的读书,可能也是收获最多的读书。这里的抛弃功利心却并不等于随便翻翻鸡汤文学,过目即忘,追求虚无的“读书的感觉”,而是没有功利目的地认真阅读与思索。

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早已成为频繁举出的例子,可人们是否想过,其时无科举制,学问大如孔子也须周游列国,亦可能毫无政治建树,更无今日所谓读书竞赛活动、征文活动、作家协会等途径来获得荣誉,是什么力量驱使颜回甘居陋巷?是对知识的渴望,对真理的寻求,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一切并无功利之心,所以颜回的形象能够永留陋巷而无造作之态。

“志立得时,千事万为只是一事。读书作文安能累人?人自用于得失尔。”这亦是阳明先生的话。立志也就是立良知,读书本身怎么是会是一种负担呢?只是人们自己将得失强加在上面而已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