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怎么理解这句话?

 昵称53120115 2018-08-10

这句话出自清朝王永彬的《围炉夜话》,后面还有一句“孝字论心不论事,论事万年无孝子”。

先简单介绍一下《围炉夜话》这本书。

《围炉夜话》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文学品评著作,也是一本短小格言集。

书中以“安身立业”为总话题,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安贫乐道、教子、忠孝、勤俭等十个方面,揭示了“立德、立功、立言”皆以“立业”为本的深刻含义,与《菜根谭》、《小窗幽记》并称处世三大奇书。

《围炉夜话》中有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句子,如“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心能辨事非,处事方能决断;人不忘廉耻,立身自不卑污。”

现在我们回到问题上来,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首先,作者这句话,并不说明他对“淫”有一份宽容心。因为《围炉夜话》中还有这样的话:“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所以淫是万恶之首。”

作者认同的依旧是“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

其次,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在“心”上。人心统耳目官骸,最难把握的是人心,最该把握的也是人心。

食色性也,人有心理活动,也有生理欲望。所以,不能要求一个人心如枯井,纹丝不动,那样是违反人性的。就算是柳下惠,你怎知他当初就没有心动?心动不可怕,莫生淫邪念,莫做淫邪事就好。

所以说,“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

就这个问题,我们如果结合现在,那就是一个精神出轨的问题。

精神出轨违反不违反道德?

严格意义上说,任何人都存在精神出轨的可能,吃着碗里看着锅里,通病而已。但是对比事实上的出轨,精神出轨表明婚姻家庭还是有一定的稳固基础的。

只要固守道德这层底线,不把自己的家庭伦为精神出轨的牺牲品,也就没有必要用道德去谴责这种行为。

我们在衡量一个人的道德水准的时候,有'论心'与'论迹'的区别。论心,说的是根据他的内心、他的出发点来判断人品高下;论迹,说的则是根据他的实际行动、做事的效果来判断。

莫以成败论英雄,是宽容;只以行为论淫邪,是大度。就像《围炉夜话》中的一句话:

“求个良心管我,留些余地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