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孝字论心不论事,论事万年无孝子”,这句话该怎么理解?

 xqjhr 2020-10-21

《围炉夜话》里出来的俗语

咱们提古人云,自然要先找找出处,没有出处就成了无根之水了。据说“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孝字论心不论事,论事万年无孝子”这句话,是出自清代学者王永彬的《围炉夜话》

其实这句话也不完全对,这句话的源头是这里不假,但原文却并非这样。正确的说法是,这句话是根据这本书的内容,后人总结出来的。

中国处世三大奇书是《菜根谭》、《小窗幽记》、《围炉夜话》。所谓“处世奇书”其实就是讲述人生道理,把一些珍贵的古训积累下来的书籍。这三本中前两本都是在明代成书,而这最后一部是由一位清代的大才子王永彬所写。

这位王永彬,一生经历乾隆到同治五朝,活了七十八岁。此人不爱富贵,不喜欢科举考试,就喜欢当教书先生。业余时间就用来包揽诸子著作,他还将自身感悟写成了一本书。这本书里虚拟了一个场景,就是大冬天的晚上,亲朋友好围坐在炉子边畅谈人生,让人读起来觉得亲近、容易接受、而且心里暖烘烘的。因此起名《围炉夜话》。

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孝字论心不论事,论事万年无孝子

看字表意思,肯定都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一个人是不是“淫”,不要管他心里怎么想的,看他所作所为来评价就行了,如果按照心里所想来评价,那么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完人了。

一个人是不是孝顺,看他有没有这份心意就行了,不要管他做的什么事情,如果按照事儿来评断孝不孝顺,那恐怕万年也出不来一个孝子。

为什么看“淫”要看行为不看心,而评价孝顺不孝顺要看心不看行为呢?举几个例子,您看说的对不对。

1.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

首先说“淫”,这里可不单单指男女那点事儿。“淫”的原意乃是贪婪、过多,过分的意思,一切嗜好过了头都叫“淫”。说的白一点,就是太贪婪了,为了满足个人私欲,过分的要求和索取。所以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人的贪欲多不多,不要去理会他心理到底怎么想的,而是要看这人是怎么办事儿的。

其实人之所以为人,不就是因为有那么点欲念吗?如果一个个对生老病死,痛苦别离都看的风轻云淡,那不就成了不沾染人间烟火,四大皆空的佛陀了吗?佛家讲究四大皆空,只有放却了人间所有,才有成佛的可能。既然佛和人在欲念上有这么大的区别,那人其实有点欲念还真是很正常的事儿。不过人也是有理智的,理智战胜了欲念,也就不会做出离经叛道的事情。

比如咱们常说坐怀不乱柳下惠。那一个美女坐在怀中,而且还是寒冷的雨夜,是个男人都很难不动欲念。柳下惠能把一场艳遇变成千古佳话,最重要的是他知道怎样做是对的,他用理智克制欲念,就算心有所动,也会牢牢守住底线。

再说楚霸王项羽,战死之前,他就没有一点点偷生的欲念吗?他就不想着万一真的能逃出去,不称王称霸当平民不也是好的嘛?但是现实不允许,等天下都变成了刘邦的,他就只能东躲西藏的苟且度日,就算刘邦找不到他,别人知道他是项羽,也会耻笑他是败军之将。所谓气节,在战场上可能就是宁死不屈吧,所以后人说“霸王不忍乌江死,盖世英雄一旦抛”。

我们每个人都有私欲,想获得更多想要的东西,但人的欲望却是永远都无法被满足的。想发一笔横财的内心戏恐怕每个人都有过,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行动上还是要理智的。

孝字论心不论事,论事万年无孝子

古人常说忠孝难两全,又讲“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现实很骨感,理想很丰满,有时候想做的事情就是事与愿违。

1.柳宗元和母亲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父亲早早去世,母亲一直陪伴他。他与母亲感情深厚。结果他没想到,快四十岁了他连个儿子都没有,让母亲没有孙子抱。不仅如此,他被贬永州时,要带着年近七十的母亲同行。

以当时马车牛车那种又慢又折腾人的交通方式,他不带母亲前往,有可能一去就是永诀,他带母亲前往,这么大年纪的人怎么经得起舟车劳顿。

造成他这一“不孝”结果的,并不是他有意为之,而是政治上永贞革新的失败。

柳宗元的母亲虽然欣然前往,还觉得自己有机会陪儿子赴任是好事,可惜到达永州不到一年,老太太就驾鹤西游了。母亲去世后,灵柩送回京城,他得不到皇帝的恩准不能回京,只能在悲怆中目送母亲的灵车远去。

柳宗元并不是不孝,但一切都无能为力。母亲死后,独自在永州的柳宗元写下了千古寂寞的《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化蜡扦

郭德纲讲过一个传统的段子叫《化蜡扦》,是说有个老太太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她和老伴辛苦一辈子把孩子拉扯长大成人,又一个个都成了家。按说该颐养天年了,谁想到老伴去世,孩子们也分了家,就没人管她了。

到了女儿家,女儿发现三个哥哥虐待自己的母亲,不给饭吃,还撵她出门。于是和女婿想出一个办法,把蜡扦化掉做成元宝装让老太太揣在身上,并嘱咐老太太千万不可摘下来。再去三个儿子家,他们看母亲身上鼓鼓囊囊的,又摸着是元宝的样子,就以为老太太还有钱。为了老太太的这点儿“家当”能落到自己手里,三个儿子想尽办法讨好老太太,天天弄好吃的,没钱了就去当东西,而且抢着把老太太往自己家里抬。老太太过了一段好吃好喝的日子撒手人寰,哥儿仨抢着剪开老太太的衣服,发现是假的元宝。

老太太最后那段日子,哥儿仨的行为那叫一个孝顺。但他们真的是因为孝顺母亲吗?肯定不是,为的不过是母亲身上的那点“宝贝”。

老人常说“有这份心意就行了”,这句话说得颇有道理。有时候孝不孝顺,还是要看心意,那些使劲浑身解数但心里憋着坏的,不是真的孝顺。

您瞅瞅,是不是这个理儿?

(图片来自互联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