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皇姑山

 文山书院 2018-08-10

走进皇姑山

2012-09-20 
作者:韩川
                               [转载]走进皇姑山     

    回家数月,几乎每天都要登临皇姑山。清晨出家门,过澧水大桥,桥西为皇姑山国家森林公园,走进皇姑山,山下楼台亭阁,奇石佳木,游人如织。每逢雨后,泉水淙淙,不绝于耳。绿阴深处,有石径通幽处,数十步可至山门,门前有杏树数株,进山门,两旁栀子花含苞待放,香气浓郁,引人驻足。踄趿而上,见苍松挺立,栗树如冠,杉树似云,樟树翠绿,登山顶听松轩,俯瞰山下,津城尽收眼底,澧水如带环绕其间,远山近水历历在目。

 

    皇姑山,关山之东麓,在津市市区,北临澧水,东为古茶炉河,山不竦秀,海拔仅127米。黄牯山为第四系地层,冰川堆积特征极为典型。该山头全为红色泥砾覆盖,堆积物厚度大,分布位置低。

 

    她没有药山那样深厚的佛教文化历史底蕴,没有嘉山孟姜女优美凄楚的民间传说,更没有彰观山历代皇帝敕封的福地洞天,然朗州刺史刘禹锡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皇姑山亦有她独特的风韵魅力。

 

                  [转载]走进皇姑山

    一座山,一条河,本身就是一本历史书籍,它见证了千百年风风雨雨,当人们走进大山的时候,可以翻读历史,去品尝其中丰厚的文化内涵。

 

    皇姑山,顾名思义,应是昔日封建王朝皇帝的女儿所居之地。据考,唐朝至少有二位公主曾在澧州(当时州治在澹津、新洲一带)居住。

 

    唐宪宗有十八个女儿,第十女郑国温仪公主,始封汾阳,下嫁韦让。开成四年(公元839年)十二月,光禄卿、驸马都尉韦让为澧州长史,公主亦随行。韦让及公主的生平事迹,史书上很少记载,《全唐诗》曾收韦让诗一首《八月十四日月夜》,诗云:“中秋垂一宿,延颈望金波。素魂虽微缺,清光已觉多。”

 

    宪宗第十一女岐阳庄淑公主,下嫁杜悰。宝历二年(公元826年),岐阳公主随驸马澧州刺史杜悰,居澧州三年,诗人杜牧曾撰《唐故岐阳公主墓志铭》,杜牧说:“主实宪宗皇帝嫡女,穆宗皇帝母妹,敬宗皇帝、今天子亲姑。”又说:“尚书旋出为澧州刺史,主后尚书行,郡县闻主且至,杀牛羊大为数百人供具,主至,从不二十人、六七婢,乘驴阘茸,约所至不得肉食,驿吏立门外,舁饭食以返。不数日间,闻于京师,众哗说以为异事。尚书在澧州三年,主始入后出,中间不识刺史厅屏。尚书治澧州,考治行为天下第一,后为大司徒、京兆尹、凤翔节度使,朝廷屈指比数,以为凡有中外重难,非尚书不可。”

 

    澧州参军,唐朝著名文学家李肇所著《唐才子传》记:“时杜悰尚主,出守澧阳,宣古在馆下,数陪宴赏,谐慢既深,悰不能忍,忿其戏己,辱之,使卧于泥中,衣冠颠倒。长林公主素惜其才,劝曰:“尚书独不念诸郎学文,侍士如此,那得平阳之誉乎“遣人扶起,更以新服,赴中座,使宣古赋诗,谢曰:“红灯初上月轮高,照见堂前万朵桃。觱栗调清银字管,琵琶声亮紫檀槽。能歌姹女颜如玉,解饮萧郎眼似刀。争奈夜深抛耍令,舞来挼去使人劳。”杜公赏之。”

 

    长林公主为岐阳公主和温仪公主的长辈,为什么会在杜悰府中,驸马卫尉少卿沈明当时是否在澧州,史书上没有记载。

   

 [转载]走进皇姑山

    《全唐文》卷二二八张说《河州刺史冉府君(实)神道碑》载:金紫光禄大夫冉仁才在贞观六年除澧州刺史,婚皇室汉南县主,即江夏王道宗之女。

 

    至于史载肃宗之女郜国公主,始封延光。下嫁裴徽,又嫁萧升。升卒,曾与澧阳令韦恽私通,事发澧州还是长安,不得而知。

 

    郑国温仪公主和岐阳庄淑公主是唐穆宗和唐宣宗的亲姐妹,是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三个皇帝的亲姑姑,而且岐阳公主与他们的父亲唐穆宗又都是郭贵妃所生,这是历史少有的事。此时澧州州治刚从澹津迁至新城,有二位皇姑(公主)和一位郡主在澧州(州治涔阳),驸马府设在澹津附近,故山称皇姑不足为奇也。

 

 [转载]走进皇姑山

   

    葛乐山先生则另有解释,他在《澧州华阳王邸与关山》一文中说:“华阳王悦耀生有两女,长女友辉,次女友璧。一日,他两个女儿随父母游御果园时,小女游兴特高,离开人群,穿行在参天古木之中,一直到达关山东头,看见那烟波浩淼的黄丝、夕阳、孟姜、阳由诸湖,白帆点点,沙鸥飞翔,岸边芦苇摇曳,渔舟出没,一下被大自然美景吸引住了,竟至乐而忘返,这下可急坏了华阳王,命随从人员遍山寻找,好容易在关山东头找到,一场虚惊,吓坏了王府诸人。从此,人们便将关山东头岭上唤作皇姑山。”这也是一说,但华阳王悦耀虽是朱元璋之孙,但并非嫡出,况被谪贬至澧州,其女焉敢称皇姑。

 

    谭远辉先生有不同看法,他说:“皇姑山,清以前称为“王府山”,不知何时呼讹。1984年在原津市技校(现湖南机电学院)内出土一块清代乾隆年间的墓碑上有“葬于王府山之阳”字样。山名“王府”无疑与华阳王有关,可能当时此山划归藩府所有,或为王府霸占。” 方志载关山为华阳王园囿,山下有王府别墅,在明朝称王府山也还恰如其分。

              [转载]走进皇姑山

    其实早在六朝时,津市(时为澹津)曾为南平郡治,历史上曾有过多位南平王,是否有南平王在此设府建衙,因此称王府山,但史书上没有记载。

 

    唐朝初期,曾有彭思王、临江王、上金王等多位王子或任澧州刺史,或徙置澧州,当时澧州州治尚在澹津,王府设在山下,也是极有可能的,因此故名王府山,新洲、艳洲、石门都修有彭思王庙。不也有人称皇姑山为东彭山吗? 

 

    唐宪宗第二子澧王恽,本名宽。贞元二十一年,封同安郡王。元和元年,进封澧王。在皇位继承上,宦官吐突承璀独排群议,谋立澧王为太子,梁守谦、王守澄等拥护李恒为太子。820年,宦官杀唐宪宗、澧王恽、吐突承璀,立唐穆宗(李恒)继位,秘不发丧,久之以告,废朝三日。

 

    如果因为碑记中有“王府山”,就断定山原名王府山,未免太武断了。即使今日的山中,还有墓碑或称黄虎山,或称黄骨山。

 

    其实皇姑山另有其名,据宋《舆地纪胜》、明《岳州府志》及《澧纪》所载,皇姑山原名大同山,氿泉原名廉泉,唐萧乡名有泉铭,明废。山上大同寺为九祖广澄的道场,华阳王味一诗称“寺隐芙蓉第一峰”。万历三十六年,袁小修来寺所见古松(围之正得十尺),应是广澄所植。彰观山改称大同山,大同山改称皇姑山,大概在清初,后人以讹传讹。不过大同山改称皇姑山,关山的观音庙改称太子庙,可能与华阳王的“姑射山房”及当时津澧人民暗中的反清思潮有关。

 

    明后,藩府树倒猢狲散,山亦为江西义山,山上多石坊、石柱、石兽、石碑,上世纪中叶建设花果山时,墓碑俱毁,仅松树林中尚存少数墓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