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差不多”先生该谢幕了(原创首发)

 你是不一样 2018-08-10

最喜听文学大家讲故事,在趣味当中增益涨智。胡适先生的《差不多先生传》是一篇极具讽刺意味的人生笑话。差不多先生在他得过且过,马虎随性的思想体系中,用不计较、无所谓的态度过完了自己将就的一生,最后死在“差不多”的圈套里,还不忘叨念着:“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认真呢?要我说,差不多先生一生做的最认真、最执著的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的处世哲学从生到死贯彻的十分到位。堪笑亦堪叹!

再接着看下去,比之读者纷纷摇头哂笑差不多先生潦草空白又糊涂的一生,更大的讽刺竟然是指向了我们大多数人群。“他死后,大家都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帐,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叫他做圆通大师。”“他的名誉越传越远,越久越大。无数无数的人都学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国从此就成为一个懒人国了。

笑话看完,感慨无边。当今社会,生活工作压力山大,各种佛系观念鸡汤文盛行,本是出于消解压力的需要,然而由于多数人对佛系文化的认知片面、狭隘,再加之,从心理上人们往往都会习惯性地选择自己容易做到的,于是就避开努力认真,往着无为超然去了,心安理得地过起随遇而安的生活。放眼四周,如胡适先生所言,差不多先生,差不多小姐比比皆是。更多的人不再对自己高要求,凡事只求差不多,过得去,在工作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人人都向往逍遥自在的生活,殊不知,居处必先精勤,乃能闲暇;凡事务求停妥,然后逍遥。只有认认真真做好本分之人,踏踏实实做好本分之职,才能换来真正的自由与轻松,这也是为什么人越清闲反而越觉累的原因。

 “差不多”思想,看似超脱,实则是人生圈套。相信没有人愿意潦草一生,幸福是脚踏实地奋斗出来的。而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囫囵吞枣的马虎思维和“差不多”思想更是万万要不得的。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我们每一位国家公职人员都要肩负起使命和责任,以更加精益求精的向好精神和更高层次的自我要求,实现人生和事业双出彩,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旬阳县农林科技局 沈佩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