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拒绝消极佛系,我想要生活得热气腾腾

 赵数理 2023-04-13 发布于上海

最近“佛系”一词流行一时,指一种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和生活方式。约车,司机到门口也行,自己走两步也行;“双11”,抢着也行抢不到也行;饿了,有啥吃啥,凑合就行;干活,说我好也行,说不好也行……

看似是一种随遇而安,甚至有“有容乃大,无欲则刚”的大气。

其实暗藏凶险。

大约一百年前,胡适先生曾作《差不多先生传》,刻画了凡事不认真不尽心的国人形象,

“···他死后,大家都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帐,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叫他做圆通大师(快递员?)。他的名誉越传越远,越久越大。无数的人都学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国从此就成为一个懒人国了。”

生活中,我也是一个“差不多先生”,还不敢自称先生,姑且叫“差不多男生”吧。

小时候麦收或者秋收的时候,总会有粮食颗粒掉到地上,我娘会提着小框子一颗颗地捡起来。我就不乐意了,“捡半天也捡不了几斤,白费劲”。这是老爸告诉我,“颗粒归仓”是中国老百姓自古以来的传承,是对粮食的敬畏。

上学时,我对知识的掌握也常常陷入差不多就行的温柔陷阱。最开始学写字的时候,老师要求按照笔顺写,所谓一笔一画。我就不以为然,“只要写出来的字对了就行,先写横还是竖有什么关系”,自以为是的小聪明,导致我至今不知道写字的笔顺,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写字很丑。

后来谈恋爱了,纵使很喜欢对方,可毕竟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女生的细腻遇到我这种直男的粗放,难免产生摩擦。直到爆发之后才意识到,感情是需要认真的,甚至需要极度地认真,

万万不可做一个感情中的佛系或差不多先生。

有人说,凡事太较真了不好。

其实我们的祖先早就总结了随遇而安和认真之间的关系,即中庸,中庸即平衡。

凡事太较真了不好,凡事都太随意了也不好。起码,对于某些事要认真。积极的佛系必须是以有所坚持为前提的。

人民日报发文,提到“佛系动物”,比如老鹰和老虎,鹰立如睡,虎行似病,瞧着可随意了,可是一旦锁定目标,咔嚓一下,闪电一击,也不睡了,也不病了,往往一下毙命。

我们最熟知的佛系的人,大概是陶渊明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何其淡然。可陶先生可不是所有事都随意的呀,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何等的热血!如果按照佛系的思路,折腰就折腰吧,有米吃就行。

或许,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都太累了,背负着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负担踽踽而行,已经没有太多精力去较真了,就这样吧,怎么着都行。

也或许,你受够了吹毛求疵的上司的刁难,认为还是江湖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也或许,你认为即使认真了也不会有所改变,还不如浑浑噩噩,聊乘化以归尽。

所有的这些都可以理解。

而生活还要继续,在遁入空门前,有没有兴趣打上一管鸡血,尝试一种热气腾腾的活法?或许能更有趣一些。

一个七岁的小姑娘,练习了上百小时的钢琴,在六一儿童节晚会上弹奏《海边的星空》、《致爱丽丝》和《欢乐颂》,赢得了同学们和老师们的轰鸣掌声,开心地跳了起来。

一个十七岁的少年,每天早上五点半去操场跑步、练体能,代表学校参加了市里的比赛,获得了全市高中生长跑亚军,有没夺得冠军的遗憾,也有收获的欢喜,喜极而泣。

一个二十七岁的青年,和女朋友结束了七年的爱情长跑,无论异地、失业、疾病,都没有打败他们,这一天他们步入婚姻的殿堂,他们一定会幸福。

一个三十七岁的老师,从教十余年,这一年春节,自己的学生回来看望自己,看着桃李遍开已经长大的孩子们,欣慰自己多年来对教育教学认真的坚守。

一个四十七岁的单亲妈妈,儿子刚刚收到大学通知书,回想自己含辛茹苦的十几年,坚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自立自强的榜样,历历在目。

一个五十七岁的石油工人,假期来到新疆,看着自己年轻时挥洒过汗水的地方,在黄沙肆虐的隔壁滩,想起青春无悔的誓言。

一个六十七岁的律师,已经退休了,可为了坚持正义,为了捍卫职业信念,无畏威胁,毅然替农民工讨回工资。

一个七十七岁的老干部,一生克勤克俭,要燃烧生命的最后的光明,践行为人民服务的诺言。(想起《人民的名义》中的陈老)

告别消极佛系,告别无所事事,告别深夜刷微博,喝了这碗鸡血,让激情之火燃遍七经八脉,去迎接一个热气腾腾的人生吧。

新年快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