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敏而善学、成就天真——北京画坛代表人物陈师曾

 大唐摄绘 2018-08-11

清末民初,谁是北京画坛大佬?

线 索

他曾组织美术社团,

他是鲁迅的多年同窗,

他与李叔同是莫逆之交,

他是齐白石“衰年变法”的引路人,

姚茫父曾用“天然去雕饰”评价他的艺术,

他就是京派绘画的重要代表人物陈师曾。

陈师曾

(1875-1923)

陈师曾的人生十分短暂,

却留给中国画坛一笔宝贵的财富。

成就他的因素有很多,

善于学习就是其中之一,也是最为重要的。

今天我们就通过他的山水作品来说一说善于学习的陈师曾。

向历代大师学习

陈师曾的山水老师众多,

倪瓒、沈周、龚贤、石涛……都在教师名单之中。

陈师曾《槐堂读书图》扇中国美术馆藏

陈师曾借此图向倪瓒的致敬,幽秀旷逸,笔简意远的画境如出一辙。

沈周对陈师曾的影响最大,

通过临习,他承袭了元、明两代文人画的传统。

陈师曾《山水》扇北京市文物公司藏

简率笔法勾勒出山林、小屋,正是沈周的特点,题画诗牵出沈周继承吴镇画风的线索,可谓“一击双师”。

陈师曾《拟沈周〈夏日山居图〉》北京市文物公司藏

苍润、简淡,既有陈师曾的风格,又不乏沈周的笔意。

陈师曾《怀园归憩图》荣宝斋藏

平淡天真、潇洒旷达,又不显孤寂。

“四王”是清代文人画绕不过去的高峰,

但陈师曾对他们秉持客观、辩证的态度,

相比之下,

他更青睐龚贤、梅清、石涛的画风。

陈师曾《深山古寺》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藏

此幅作品是陈师曾师法龚贤的代表作。

陈师曾《拟梅清山水》上海朵云轩藏

陈师曾晚期作品,从中可以看出他对梅氏山水的皴法和布局已经谙熟于心。

向摄影作品取经

陈师曾国学根基深厚,

青年留学日本,

眼界宽广,

西方艺术既有借鉴、吸收,也有自己的理解。

当时,

用西画的方法创作山水画已是十分前卫了,

更不要说他参照摄影作品创作山水画。

陈师曾《山水》册之《挪威海峡》北京市文物公司藏

《冬天的大海》明信片

颇有南宗意味的山水作品,实际上是根据明信片《冬天的大海》而创作的。

陈师曾《山水》册之《浅间余焰》北京市文物公司藏

一九一一年八月十六日,

东京《朝日新闻》关于“浅间火山爆发的报道”

当时在《东京学艺》杂志等刊物中有浅见火山爆发的报道,这对陈师曾是新鲜的事件,记忆尤为深刻,他便通过照片创作了这幅作品。

向生活学习、向百姓学习

陈师曾的山水画取景至真,

从他参考摄影图片就可见一斑,

他对真实的生活尤为偏爱,

几乎是一比一地把生活搬到了画面上,

重现了生活的本来面目。

陈师曾《瀛台》北京市文物公司藏

虽用笔简率,从画中可以推断出,瀛台中的轫鱼亭紧邻水面,后有连廊,岛中的亭台楼阁遥相呼应,景色清幽。

陈师曾《山水图》册之《庭院深深》故宫博物院藏

不只是豪门院落有庭院深深,连村落小景都颇具野逸情致。

陈师曾《山水图》册之《芭蕉小楼》故宫博物院藏

百叶窗、芭蕉树都是颇有民国时期“洋宅”的特点,南国风光一览无余。

对生活的真实记录让陈师曾的作品有一种平民情怀,

不再高高在上、玄而又玄,

而是文人、白丁都能看懂。

人物画《北京风俗图》中充斥着生活的智慧与幽默,

《山水》四条屏更是寓情于景,

表露出陈师曾的生活哲学和独特视角。

陈师曾《山水》四条屏(一)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藏

本应“寒江独钓”的山中高士旁边却多了一个用力捶洗衣服的村妇,不知在这梆梆的捶洗衣服声中,这位高人是否还能钓上鱼?

陈师曾 《山水》四条屏(二)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藏

一人已经醉卧在乡村小酒馆里,让家人来寻他,极富生活气息。

陈师曾 《山水》四条屏(三)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藏

不再用中国传统的行旅题材山水表现高山仰止,而是通过压弯了扁担、小小独轮车等细节将行旅赶路的艰辛表露无遗。

陈师曾 《山水》四条屏(四)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藏

一个农人正在劳作和一个背着孩童的妇人,表现了一种田间地头间辛苦劳动时最为常见而温馨的画面。

作品欣赏

陈师曾《深山秋烟》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藏

陈师曾《鱼乐亭》北京市文物公司藏

陈师曾《双面妙峰山》扇(正、反)荣宝斋藏

陈师曾《庭院写生》册(之一)中国美术馆藏

陈师曾《庭院写生》册(之二)中国美术馆藏

内容节选并改编自“何以传世”系列

《朽者不朽——陈师曾和他的时代》

周蓉 《越只青山 吴唯芳草

————陈师曾山水作品研究》

本文图片选自《朽者不朽——陈师曾和他的时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