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派 养育女儿的知识干货,这里都有。 如果一个孩子缺少对生命的认知,一遇到挫折就产生轻生的念头;没有梦想的能力,浑浑噩噩过一生。 那么,即使这个孩子门门功课考第一,又能怎么样? 请让孩子的努力,看起来有迹可循。 ——鹿角姐姐说
作者::小豆婶儿 不知道你身边有没有这样教育孩子的家长。 两岁背唐诗,三岁学写字,四岁就赶紧请家教,勒紧裤腰带把孩子往各个课外班里送,眼睛只盯着学习成绩,好像只有孩子考了第一,他才觉得自己的教育是成功的。 结果呢,孩子成了“分数废人”,除了学习,一无所能。 北大校长蔡元培老先生,曾在著作《中国人的修养》里说过: 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 分数只能作为孩子某一阶段的考察因素,只有健全的人格修养,才能够让他受益终生。 根据蔡元培先生在书里的意旨,女儿派提炼出八点,与君共勉。 01 接受现实,让孩子树立乐观向上的心态 有位妈妈在后台留言,抱怨自己的孩子太悲观,凡是都往坏的方向想。
她想要拯救孩子的悲观情绪,但不管怎么讲道理,到最后孩子仍旧是把自己绕进悲观的死胡同,说得口干舌燥,结果啥用没有。 想要改变现状,第一步是教会孩子接受现实,坦然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不幸,逐渐培养他的平常心。 比如,当孩子考试不利、遇事不顺时,先别着急讲道理,可以用开玩笑的口吻回顾自己小时候,告诉孩子“你老爸小时候也是这样......” 和孩子共情,让他觉得挫折并不是绊倒你的一道坎,而是往上走的一个台阶。 罗兰曾说,开朗的性格不仅可以使自己经常保持心情的愉悦,还能感染周围的人,让他们也觉得人生充满了和谐与光明。 02 要让孩子学会感恩,懂得宽容 前段时间看到几条类似的新闻。
不懂感恩的孩子,永远不会长大。你给孩子埋下“爱”的种子,最后都结成了“恨”的果实。 想要孩子学会感恩,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让他直面“感恩现场”。 亲手拿过抹布的孩子,才会懂得妈妈的家务有多么繁杂劳累; 看过爸爸工作的状态,才会明白撑起一个家有多么不容易; 吃过体力劳动的苦,才能明白读书学习时的甜。 让孩子直观地看到你们的付出,才能激发他们的感恩之心。 03 培养孩子直面失败的勇气 在《白说》一书里看到这么个故事。 2012年白岩松去伦敦参与奥运报道,会场里有句标语,叫“影响一代人”。 有记者提问:“体育怎么影响一代人?” 伦敦奥组委的一位代表回答:“体育可以教会孩子如何去赢。” 这句话其实很正常,在中国,很多事情都能教孩子如何去赢,但他的下一句话却让白岩松深受感动: “同时,教会孩子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 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呢? 因为现在的孩子太缺乏“失败力”,一旦挫败,就很容易一蹶不振。 不如意事有十有八九,我们却很少教孩子“十有八九”时人的心态和应对能力,相反,十之一二的成功,被看得极其重要。 把过度的褒奖改为积极的引导,把责备的话语换成温暖的鼓励;有意识地为孩子创设挫折情境,让孩子感受挫折,并获得克服困难后成功的体验。 有勇气直面失败,再战胜失败,才能培养出一个自信、勇敢、有胆量的孩子。 04 教会孩子自我保护 每个孩子都是掉入凡间的天使,再没有什么事情,会比孩子的健康和安全更重要。 不忍回首那些幼儿园虐童、性侵事件,也无法想象经历了黑暗的孩子会留下多大的创伤。 在危险四伏的今天,教会孩子如何保护自己,是父母的首要任务。 英国有个《儿童十大宣言》,简单、清晰、易行,对中国孩子也同样受益: “平安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背心、裤衩等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 生命第一,财产第二; 小秘密要告诉妈妈; 不喝陌生人的饮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 不与陌生人说话; 遇到危险可以打破玻璃,破坏家具; 遇到危险可以自己先跑; 不保守坏人的秘密; 坏人可以骗。” 其实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说“不”,拒绝一切让他觉得不适的人和物,从大概率上避免和危险接触的机会。 自我保全不是一门课,上完就结束了。孩子无知则无畏,越早告诉他们保护自己的办法,越能让他们在遇到危险时正确应对,把伤害降到最低。 05 让孩子敢于梦想 复位影像曾做过一场“dream again”的梦想接力活动。 在孩子眼里,梦想是什么?
梦想被现实影响,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有梦,因为想要达成父母的期待而不敢做自己的梦。 陈美龄曾说,作为家长,千万不要拒绝孩子问的“为什么”,你的无视和敷衍,等同于折断他思维的翅膀。 不要限制孩子的想象,不要训斥他们看起来虚无缥缈的“梦话”,因为有梦想才会有创造。 不甘于平凡,才能有更多成长,敢于梦想,是每个孩子的权力。 比尔盖茨的父亲说过,你永远无法想象,当孩子最终实现梦想到达成功的彼岸时,你将会多么骄傲和惊喜。 06 培养孩子良好的沟通技巧 俗话说的好,会说话是一门学问,有分寸是一种修养。懂社交礼仪、善于谈吐的孩子,才能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 作家叶苓讲过女儿的事情。 来家里做客的友人和女儿聊天,对方热情洋溢的问她暑假出去玩了没有,女儿答了一句“去了”,就忙着看电视去了。 等客人走了,她告诉女儿:“阿姨其实是想和你聊个天,所以,仅仅回答‘去了’是不够的。可以的话,再问问阿姨家的弟弟出去玩了没有,这才是一段好的对话。” 她说,良好的沟通技巧,不仅是言谈的艺术,究其根本,体现的是一个人的社会交往能力,以及对别人的尊重和关心,而这些,都是父母从小就要对孩子进行培养的品质。 所以,请告诉孩子: 急事,慢慢地说; 大事,清楚地说; 小事,幽默地说; 没把握的事,谨慎地说; 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 做不到的事,别乱说; 伤害人的事,不能说; 讨厌的事,对事不对人地说; 开心的事,看场合说。 会说话的孩子,才能真正赢在起跑线上。 07 教会孩子合理使用钱财 有句话说的好,孩子越早接触和学会使用零花钱,长大后就越容易赚到钱。 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应该让他懂得辨认不同币值之间的区别。 家庭金融学加收克雷格·伊雷尔森曾说,不管买玩具,还是T恤衫,都应该让孩子对日常生活用品的价格有个概念。 那么,最好的地方,就是超市。 和孩子一起列一张有计划、有目标的购物清单,灌输理性消费的理念; 比较同类物品的不同价格,让孩子学会辨别商品的品质,把钱花在刀刃上; 让孩子去结账,从收据里学习每样物品的价格和总和,培养省钱意识; 最后,带着孩子一起做家庭的收支帐单,告诉他金钱的来之不易及合理分配。 事实上,不论是社交还是生存,钱是一切的基础,而花钱,是一门平衡物质与精神的而艺术。 掌控的了金钱的孩子,才能更好掌控自己的人生。 08 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 西班牙的学校有一节专门的绘画教育课,课程的名字叫《画我们自己》。 要画出自己的肖像,首先要让孩子们镜子里观察自己的长相,从脸部开始:眼睛、鼻子、嘴和耳朵,之后到手、穿鞋的脚和光着的脚。 观察的过程,就是孩子认识自我的过程,更深层次地说,这也是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过程。 我们总要求孩子要自信、要勇敢、要去进步,设定各种目标后,却忘了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他自己。 刘墉曾说,让孩子认识自己,找到自己,才是最好的成长办法。 告诉孩子,“我”就是“我”,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 告诉孩子大家庭的成员和他小时候的故事,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强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与孩子互动过程中,让他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鼓励他反省和自我评价; 聊天时,支持他尽情表达自己的感受,然后归纳和总结,帮助他了解自己的情绪。 只有正确认识自己,努力起来才会有迹可循。 或许,你还喜欢(点击标题即可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