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修行原来就是老老实实认错

 hpbcfmqr 2018-08-11




'

原来,我们一辈子就是为了一个根本就不存在的幻影而奋斗,而捍卫,而斗争,而忙碌,而装蒜,而喜怒哀乐,而生死……


认错的当下,就是解脱……

'









寺庙里的大雄宝殿,还有一个名字,叫洗心池,是修行人洗心革面的地方,改变生命方向的地方。



这是引礼师告诉我们的。



我记得自己小时候很爱说谎,常常挨打,但就是嘴硬,错了,怕受罚,就说谎,企图逃避掉可能产生的后果,即便被大人识破了,也不肯承认。



一般在这种情况下,遇到父母哪一次较真了,不依不饶的时候,就被暴打,打到那个地步,都不肯认帐,一直到实在是这个肉身扛不住了,在哇地一声大哭出来,说,我错了,我改。



然后父母会松下一口气,吼一声,早承认,不就没事了。


这才算完事。



不只我这样,成年后,我见过好些孩子都有类似这样的问题。有的非常邪门。



比如有一个孩子,喜欢在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拿别人的东西,让父母非常生气,使了种种方法,想让他认错然后改正,乃至于软硬兼施,而且人、物具在,但他就说自己没拿,或者反复编种种的托词,来为自己开脱。



后来,母亲气急了,用针扎他的手,他也不认。



到后来,父母都急眼了,使用所能想到的各种手段折腾了半夜,都没搞定这个孩子。最后,父亲豁出去了,硬的不行,来软的,甜言蜜语地哄了孩子一夜,意思就是说,你只要认了,什么事就都没有了。



到了天亮,这个孩子毕竟没有成人的心计多,吐了口。结果,被他父亲狠狠地暴打了一顿,打的一塌糊涂。



可以想象,这个孩子成年后会遇到多少的麻烦,以及他的父母。



人啊,真是没办法。







我自己,没出家前,何尝不也是这样?



得理不饶人,无理搅三分。别人指出自己的问题和缺点,第一反应就是为自己辩解,想方设法告诉别人,我这个人还是不错的,不是像你说的那样。而且,这样的心理习惯,就导致自己不光爱说谎,而且还爱吹嘘自己,说大话,言行举止都莫名其妙地荒唐。



过去,我就是这样活着的。所以,活的很差劲。经论里讲的“颠倒梦想”非常贴切。



直到出了家,有心要改,但是,真改起来,确实是要花一些功夫的。



在戒场上,我很希望能够借用戒场中种种的手段,突击地修改一下自己这方面的毛病。受戒出发之前,寺里有个比丘法师给我们开示,说的大白话,他说,做错了,就老老实实地认罪。 



现在看,这句话太经典了。



前辈们都讲,认错的当下,就是解脱。



可是,人,认个错,牵涉到很深刻的宗教问题,不是说通道理就能搞定的,他关系到人与生俱来对“我”的执着。



我们用所有掌握的知识、经验、财富、思维等等来维护这个“我”,而实际上,佛教告诉我们“无我”,就是没有我。



很多经论里反复都在讲——无我



而且不是把“我”弄没了,而是根本就没有,本来就没有,当体即空。



这个真理实在是太那什么了,原来,我们一辈子就是为了一个根本就不存在的幻影而奋斗,而捍卫,而斗争,而忙碌,而装蒜,而喜怒哀乐,而生死。







在戒场上,我想在这方面就点突破和体悟,就暗下决心,如果因为犯错被引礼师责罚,一定要看好自己的心,不起波澜,不起情绪,不要辩解,老实受罚,如如不动,甚至,还想主动犯个错,好让自己能有个境界检查自己的状态。



我想,引礼师的目的大概也就是这样,你犯没犯错也不是多么重要的事情,用香板修理修理你,主要是要让我们认识自己的心,修正自己的心。



一较真,才发现自己还差很远。当时,引礼师指出了我一个小毛病,语气很严厉,差点就挨香板。表面上,观察自己的心,还不错,比较稳定,老实配合,积极修改,稍过片刻,忽然,内心里涌出一个非常恶毒和荒唐的念头。



这个念头竟然清晰地表达,他可能是故意找茬,为难我,修行真的很不容易,这样改,太苦了,干脆别改了,就这样一辈子也能过。行吗?



不修行怎么能觉察到内心里如此细微的念想呢?



我的一个师兄说,我们人起了念头,常常未经觉察,自己就像狗扑骨头一样跟着这个念头跑了,追逐着这个念头,死也不松口。认为,这是“我”的观点,“我”的想法,就是“我”。谁也休想动它,谁动它,就跟谁玩命。



怪不得,佛门里总是讲放下放下,大概就是指的这个。






修   未

行   完

记   待

录   续




大家都在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