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可靠性应用模式与能力等级评价 | 可靠性系统工程三部曲(下)

 wujinlan吴金兰 2018-08-11

实施可靠性系统工程的八个要素、五个应用模式,共同构成了企业的可靠性系统工程能力。八个要素,即指标需求、组织形式、专业队伍、工作流程、规范指南、过程控制、数据信息、技术集成。五个应用模式,即故障归零模式、试验把关模式、定量设计模式、故障补偿模式、综合集成模式。 

图1:可靠性系统工程能力


故障归零模式

所谓故障归零模式,就是企业在运行维护过程中,收集产生的数据,进而进行故障信息的统计。下面以某汽车制造厂某型离合器故障为例进行说明,这是很早期的汽车数据。从离合器按里程故障统计和主要失效模式统计中,可以得到这一部件发生各种故障多少的视图。图2统计了各个时间段发生的故障数,图3是按照这一部件的故障模式发生数据进行统计,包括有哪些故障模式,每个故障模式占的百分比。 

图2:某汽车制造厂某型离合器按里程故障统计


图3:某汽车制造厂某型离合器主要失效模式统计


有了这些数据之后,就知道哪些零部件、哪些故障模式要进行改进。在需要对某些零部件进行改进的时候。首先要对它进行故障机理分析,针对机理进行设计或者是工艺技术的改进,改进之后还要进行有效性的验证,通过FRACAS(Failure Report Analysis and Corrective Action System,故障报告分析与纠正措施系统)循环来提高可靠性。

 图4:故障报告分析与纠正措施系统


目前,大部分企业采用的是故障归零模式,但是做的并不好。做不好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信息缺失,二是没有管理好FRACAS循环。做好可靠性,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


试验把关模式

第二种模式是试验把关模式。当企业创新程度越来越高的时候,越来越不确定产品投放到市场上是好是坏的时候,就要进行考核试验。这个时候要把关,在投入批产之前、在交付用户之前,要设计可靠性的试验项目。


例如,长虹公司2007年开始导入可靠性,当时售后数据显示维修费用占到利润的近30%。电视机的利润本来就薄,要想保住利润就要高可靠性。因为家电行业售后数据统计的非常清晰,返修率都能算出来,那么直接导入的就是试验考核。所有电视机在出厂之前都要进行可靠性试验考核,设计一个试验考核方案,不通过的不能投产上市。这个途径当时遭到了设计师的抵制。公司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先由各个项目组自愿选择,愿意走可靠性技术路线的就按照试验考核流程走,不愿意的项目组继续按老程序办。家电行业的售后数据反馈非常快,半年后数据收集回来了,通过考核的型号,返修率就降下来了,没有经过考核的,没走这套流程的,依然是高的返修率。这时候领导一声令下都按照这个试验考核流程执行了,可靠性试验考核的标准也定下来了,流程也固化了。之后5年的返修率均值降下来了,波动也小了。


可靠性试验的类别有很多种,例如:


1、可靠性摸底试验:对模拟产品实际使用的环境应力和工作应力进行试验,在规定时间无故障通过,定性考核。 

图5:可靠性试验中产品发生故障时间与总试验时间1998-2008数据统计图


2、可靠性强化试验:逐步增大产品环境应力和工作应力进行破坏试验,故障分析与纠正后再次试验通过,定性考核。


强化试验是要掌握产品的破坏极限,把产品做坏,做到失效,这是强化试验的一个原理。 

图6:可靠性强化试验原理


3、可靠性鉴定试验:模拟产品实际使用中的环境应力和工作应力条件下进行的统计试验,可以给出定量的可靠性指标。足够多的样本和足够长的试验时间。定量考核。


鉴定试验给出定量的考核性指标,但是要提高准确度,就要投入大样本。寿命试验也是统计的方法,可以按照1.5倍的寿命进行试验。如果产品寿命指标很长,就需要加速试验,另外设计试验方案。总之,不同的情况要有不同的解决方案。


4、可靠性验收试验:按规定的批量大小和抽样原则,从各生产批次中抽取产品,在与可靠性鉴定试验相同的试验条件下进行的统计试验,可以给出定量的可靠性指标。定量考核。 

图7:可靠性鉴定与验收试验原理


针对不同的场景,不同的场合,摸底试验和强化试验是针对研发阶段,暴露设计工艺缺陷的,鉴定试验是对研发阶段的定量考核,验收试验是批产阶段,保证可靠性水平不波动。


定量设计模式

第三种模式是定量设计模式,分两方面,一方面称为健壮性设计,就是三次设计方法,是日本一个教授发明的,60年代开始在日本的企业应用,70年代、80年代开始普及,日本企业把这个做的非常精致。


这个方法分三步。第一次设计为系统设计,是功能创新。第二次设计为参数设计,要把运行参数、性能参数调整到非线性的饱和区域。这个区域波动小,性能参数就稳定。第三次设计为容差设计,目标是质量损失最小。例如,螺母和螺杆是配套的零件,在一大批的零件里随机拿一个螺母和一个螺杆拧到一起,有一定的概率是拧不上的,这就是失效,这个概率允许有多少?一个复杂的产品有很多零件容差是累计到一起的,失效概率是多少呢?容差设计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


通过三个步骤之后,实现功能创新、性能稳定、质量损失最小,可靠性自然就高了。 

图8:稳定性设计:三次设计方法


第二个方面是,把性能稳定做好之后,还有高可靠长寿命目标。面对着长时间的使用需求,产品使用就要退化,不使用也退化,退化再加上可能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异常的条件,可能就要突发失效,图9给出的是一个高可靠长寿命设计技术体系图,是经过航空行业广泛应用过的。 

图9:高可靠长寿命设计


故障补偿模式

第四种模式是故障补偿模式,也可以称之为健康管理模式。系统发生故障后对其进行维修的方式为反应式维修,是被动式维修。执行计划内预防性活动来检测系统异常,修理故障部件/系统的方式,为预防性维修。当前最新的是预计性维修,载体就是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 

图10:三种维修方式的比较


故障诊断、故障预测,健康管理形成一体化,根据诊断和预测的信息判别系统健康状态,是治未病,未病先防,所有叫健康管理。预测和健康管理是关键的转变。从事后的维修到事前的预判,是观念的转变。随着技术的发展,从自动化的维修也转变到智能化的维修。 

图11:基于开放体系结构的事前维修系统框架


综合集成模式

把上述这些应用模式全都使用起来,将售后运维的数据统计做好,做好定量设计、试验考核、维修保障系统,这些加起来就是综合集成的模式。可靠性完整的结构就是这样的,全都做到了的话,可靠性系统工程也就成功实现了。 

图12:综合集成模式


能力等级

可靠性系统工程能力等级,是根据可靠性系统工程能力的不同水平进行划分的,每一等级都代表了组织改进过程中经历的一个阶段。通过可靠性系统工程能力成熟度评价,可以判断企业可靠性做的好或不好。每一级都有详细的定义,企业要一步一步走,循序渐进。 

图13:可靠性系统工程的能力等级


能力成熟度

第一级是已执行级。开始RMS(可靠性Reliability、维修性Maintenance、安全性Safety)各项工作,但工作项目不完善,各项工作处于混乱状态,没有良好的计划和跟踪监控,RMS工作不能和产品的设计、试验和生产过程相融合。RMS工作的效果,取决于执行工作的人员素质。


第二级是已管理级。RMS工作有专人负责,成为专业,并且与设计、试验和生产过程相融合,产品的RMS专业特性得到保证。一个项目中RMS工作的成功经验,可以在组织中的其他项目中复现。


第三级是已定义级。建立了组织的RMS标准规范,各项目实施中RMS工作均按照标准规范执行,产品RMS指标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RMS工作结果可以被跟踪和控制的。


第四级是定量管理级。RMS工作的执行可用量化指标来度量,组织的RMS工程能力可以量化评测。通过量化的手段可以预测产品RMS指标的改进趋势、工作进度、成本需求。当超过不可接受的范围时,可以采取相应的手段加以纠正,从而实现对产品RMS工作的控制和管理。


第五级是优化级。组织能对RMS工作进行整合及优化。组织有能力识别出RMS工作的潜在缺陷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过程改进。组织能主动吸取新技术或者完善已有的技术,组织可靠性系统工程能力会得到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能力评价要点

在评判模型中,分成了10个评价项目,24个评价要点,103个打分点。好的企业从导入可靠性开始,快的话,可以用5年左右的时间,达到5级,但也有的企业长时间停在2级水平。 

图14:能力评判模型


评价效果

航空企业中已经有20多个单位完成了能力评价,目前来讲他们达到了第三级,开始形成自己的标准。航空企业做的很好,也不过是在第二、三级水平,华为应该是在第五级的阶段。从可靠性角度来看,真的是很不一样。这个评价模型也可以用来企业自评。 

图15:不同能力级别的评价效果


打造中国制造业可靠性系统工程生态圈

工业界、学术界、生产性服务业,共同构成了可靠性系统工程生态圈。


制造业企业是牵引可靠性工作的动力,可靠性需求会带来新的发展,更高的质量要求,更强的社会责任,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产品的使用场景,这非常重要。例如,地铁出入口的闸机最初是采用西门子公司的产品,我们国产的产品不是没有,但是总出故障,影响使用,特别是高峰期,闸机出故障影响不好。鉴于西门子产品的可靠性很好,于是就安装了,一开始还都挺好,但是当地铁载客量越来越多时,西门子产品的故障率也高了起来。西门子公司也很奇怪,伴随着一百多年地铁历史而发展的公司,闸机怎么到中国就不好用了。西门子派人服务跟踪,他们先看我们的使用场景,然后发现中国人太多了,一个一个过闸机的频度是全世界最高的,频度不一样,他们的软件、硬件不适应这个频度,就出现故障了,所以使用场景不一样,也是影响可靠性的。 

图16:可靠性系统工程生态圈


第二个就是学术圈。可靠性在大学里是一个成长中的新学科,可靠性正从工程走向科学,要培养大量的专业人才,做可靠性的更多的基础研究、技术研究。国外的一位可靠性教授说很羡慕我们,我说是羡慕我们有钱吗?国内现在科研投入增长很快,可靠性拿研究项目相对容易。他说你太LOW了,羡慕的不是这个,羡慕的是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和使用场景跟国外不一样,质量可靠性的新问题在中国,近水楼台,会遇到学科发展的新问题,研究的东西是国外专家接触不到的,这样未来十年二十年后中国的可靠性学科就会走到世界领先地位了。这个思考的角度让我很受教育,也非常有信心。


第三个圈是生产性服务业,十九大报告里叫现代服务业,这是创业者的乐园。伴随着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型,可靠性咨询服务作为现代服务业也要有跨越式发展了。


可靠性系统工程生态圈的发展,预示着我们正在交互打造中国可靠性的生态链,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