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使用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类生物制剂,会增加肿瘤风险吗?

 风湿科普大全 2020-09-30

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类生物制剂(益赛普、安佰诺、强克、类克、修美乐、欣普尼)是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等患者常用药品。

看到“肿瘤”两个字,很多人非常担心!

经常有人咨询:使用生物制剂会不会增加肿瘤风险?

空口无凭,今天抽空为大家查查相关文献,和大家好好聊一聊!

今日话题:生物制剂与肿瘤风险

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与肿瘤风险之间的关联很难证明

原因在于:

来自基础疾病的风险:使用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的患者可能因为基础疾病而存在固有的癌症易感性。例如,与一般人群相比,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癌症风险的总体增加可能高达10%-15%,淋巴瘤风险似乎有所增加,肺癌风险可能也较高,但结直肠癌和乳腺癌的风险有可能降低。

来自其他药物的风险:有免疫介导性疾病的患者通常会联用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和其他会增加癌症风险的药物。例如,一部分研究显示,甲氨蝶呤与淋巴瘤风险增加有关。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硫唑嘌呤和其他常规免疫抑制药物亦然。

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不增加整体肿瘤风险

总的来说,有大量证据表明,大多数实体瘤的风险都不会因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而增加,但一些皮肤癌除外。但现在还没有确凿的结论,而且研究设计也会影响研究结果。

例如:

一项meta分析调查了共有3419例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6项随机试验,其中未接受过DMARD治疗的患者被分配至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英夫利西单抗、阿达木单抗和依那西普)或甲氨蝶呤治疗组,结果发现两组间的恶性肿瘤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25693人年的随访期间,6366例首次使用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和61160例未用过生物制剂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相比,前者的总体癌症风险没有升高。同样,与开始服用甲氨蝶呤或其他非生物性慢作用药物联合的患者相比,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使用者的风险也没有升高。

非黑素瘤性皮肤癌风险可能增加

 有研究表明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治疗会增加非黑素瘤性皮肤癌的风险,例如登记数据库数据的meta分析、前瞻性观察研究和随机试验。但两项大型观察研究并没有证实这些发现,其显示无论是否接受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非黑素瘤性皮肤癌风险总体来说都有增加。更有限的研究表明恶性黑素瘤的性对风险可能增加,但绝对风险极低。

因此,无论是否接受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治疗,我们都建议所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常规监测皮肤癌。开始治疗时还应指导患者预防皮肤癌,包括在日晒时使用广谱防晒霜、避免阳光照射,以及自我检查皮肤。

归纳总结

在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的淋巴瘤风险、白血病和实体恶性肿瘤风险,以及恶性肿瘤总体风险的问题上,研究尚未得出一致结果。大多数观察性研究并没有证实风险增加。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可能会增加非黑素瘤性皮肤癌的风险;但无论采用何种治疗,所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该风险都有可能增加。因此,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进行皮肤癌普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