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收藏家

 孤独鳌拜 2018-08-12
​收藏的是文化、是艺术,绝不是低级趣味、粗制滥造,不懂文化,不要做收藏;欣赏境界不高,不要做收藏!
研究不精,不要做收藏!利益熏心,不要做收藏!
收藏是一门大学问,饱读史书,博览群书,烂熟于心!懂得、悟道,潜心研究!
收藏不是简单的爱好、是酷爱,胜过爱你的妻子、儿女,收藏是文化的信仰、艺术的传承,是凝聚民族气节的灵魂。
真正的收藏家,不到万般无奈,是不轻易出手藏品的。
真正的收藏家在急需出手藏品时,价值连城的藏品,会廉价割爱!
真正的收藏家不会出手假货、赝品,假货赝品给天价,也绝不会出手,不会因为出手一件藏品,坑害藏友,让自己的名誉扫地。
真正的收藏家,把气节和名誉视生命一样重要,活在人世、名誉扫地,如同行尸走兽无异,是人生最大的悲哀!岂不呜呼哀哉?
“盛世收藏、乱世黄金”:我不以为然,当收藏热成为主流时,能收藏到好东西,真东西吗?即便是能收藏到好东西,首先个人要有独到的一双慧眼,也要花大价钱,便宜收不到好货!
其次,就是从真正的收藏家手中淘,收藏家只要生活能过得去,平平淡淡就是真,绝不会出手自己的心爱之物,出手藏品对于大藏家
来说,就是割肉一样的心疼。即便是出手,也愿意出手给有缘人,或许有幸能够见到自己的心爱之物,或许经济条件允许的时候,幻想高价赎回!
真正的藏家不愿意将自己的宝物出手给愚昧无知,只知道赚取金钱的土豪。
“土豪”看收藏家如乞丐,收藏家视“土豪”如粪土!
这就是真正的收藏家,“宁可玉碎,不与瓦全”,“玉洁冰心”的文人气节,与“至人”同行,勿与“愚怪”伴舞。
“乱世黄金”:人人自危,恐怕吃不上饭,有钱人也不买藏品,普通人更不会买藏品!可是黄金易藏,藏品易毁。家藏国宝不保险,还是换成银子好!
在这个时候买藏品,收好东西捡大漏啊!哈哈哈!不亦乐乎?悠哉悠哉!
从2009年,电视开始鉴宝,全国迅速形成了收藏热,原本啥也不懂的土包子,摇身一变成了业内人士的行家,净充大尾巴狼!
一万人其中,还不知道有没有,有一位真正懂行的啊!
“砖家”搞培训班,培养“假专家”,遍地是“砖家”,“鉴定书”满天飞!
砖家忽悠,媒体忽悠,拍卖公司忽悠,破砖烂瓦都是天价,土豪们为了利益,纷纷槌逐,这可是“秦砖汉瓦”啊!唉!就是“蠢猪”,无语啊!无语!
就是真的秦砖汉瓦,金子做的,也没有文化内涵,更没有艺术价值,只是那个历史时期的建筑材料而已。
花几百万,几千万甚至过亿,拍来的破纸张,烂铜片,破砖烂瓦,摆在客厅里好看?还是摆在展厅里好看?是越看越揪心!越看越心堵!出手没人买,放在家里踢着玩啊!哈哈哈!
还有被专家说成“金包银”“银包金”“乌鸦皮”的“田黄石”,难看的象一坨坨“粑粑”,放在手心里,只有十几克,那是清末采石人废弃的残石碎片,几万元一克拍来的,那个3.92亿的白田得主,还有1.4亿的“九龙玉玺”得主,要是看到我的“古代田黄艺术品精品”,死的心都有。所以,这些古代“精美绝伦”的田黄石,专家要是对的,那么全国的“金包银”“银包金”“乌鸦皮”得主,都要去找专家,拍卖公司算账,那还得了啊!哈哈哈!
土豪们天天瞅着自己花几千万,过亿拍来“金包银”“银包金”“乌鸦皮”增值!
可是古代田黄艺术品,也陆陆续续在全国的拍卖会上出现,重量从几百克到几千克不等,与近几年几十克的含杂质的劣质田黄石相比,更彰显了田黄石的精美绝伦致高贵品质,那些“银包金”“金包银”“乌鸦皮”就是被废弃的烂白菜帮
,更显得黯淡无光!
而古代田黄艺术品精品,如同金灿灿的“白菜心”,比软黄金更加珍贵,连年增值,价值连城。
当艺术品的春天到来的时候,就是艺术品上市,艺术品金融化的时代。
艺术品将成为拉动内需,盘活经济,继股票、房地产之后的第三大经济支柱,中国企业家的就是废纸,买不了几件艺术品珍品,新一轮亿万富翁再次诞生。
三十年前,你看到今天了吗?“明者,知人所不知,见人所未见”也。
“大收藏家”――孤独鳌拜
   二零一八年八月写于兖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