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宣礼塔

 张巍帐篷剧 2018-08-12

说说宣礼塔

王一舸

广为流传的伊斯兰三大园林体系(波斯园林体系、印度园林体系、西班牙园林体系)不知何本。但是说是“三大”,而不是“四大”,估计还有国外的根源。国人一般喜欢用“四大”,比如“四大名山”“四大道场”。但是有时候也不一定,咱们国人自己不就发明过“世界三大表演体系”吗?

但无论怎么说,西班牙这边的伊斯兰建筑和园林还是挺有自己特色的。之所以举出来西班牙,是因为有此种风格里最经典的范例——阿尔罕布拉宫。而如果到科尔多巴、塞维利亚,好的园林也自不少。作为一个体系,就跟“江南园林”似的,还是当之无愧的。

(美丽得一塌糊涂的阿尔汉布拉宫)

其实,除了西班牙,整个马格里布(北非西部)地区也都在这个范围内。

北非的摩洛哥在古代和穆斯林西班牙是连一块儿论的。而且还是那些在西班牙忙活的国家的发源地(说话稍微有点不严谨啊,比如后倭马亚朝,发源地当然还是在前倭马亚朝啊。因为人家是一家过来的。但是较真来讲,阿拉伯人不都从中东过来的吗……算了,还是叫“跳板地”吧,省着有争议)。自然也少不了这种风格的园林和建筑。

(穆瓦希德朝的最大统治范围)

当然,如果细分建筑风格,那么我想是比园林还是要更多样化一些的。

作为穆斯林建筑里不可缺少,最有特色的就是宣礼塔了。一般来说,一看这个宣礼塔长什么样儿,基本就能认定这是啥地方了(当然,现在转基因嫁接啥的。搞得某些地方宣礼塔跟“雨后春笋”,什么风格都有。这个不论。咱们就说原产地原生态的)。

西班牙——马格里布地区的宣礼塔最大的特色,是它是四方的。而且,经常脑袋顶上的球上没有月牙儿。

(现代新建的哈桑二世清真寺的宣礼塔,请注意顶子)

我觉得这里,就应该举出最有名的,我昨天刚看到的,拉巴特的“哈桑塔”。之所以举它,是因为它早。那么早,四方的塔,有着精美的砖雕,足以说明这种建筑风格的历史。

(哈桑塔,这是古早的)

在1195年,穆瓦希德王朝开始建造“北非最大的清真寺”,作为清真寺里宣礼塔,它的竣工时间我暂时没查到(旅行当中,没辙)。但是看到资料说,建成之后的哈桑塔高80多米,以后发生了地震,震塌了一半,现在看到的是“半截塔”,44米。还依然挺雄伟的。

这种砖塔会使人有一系列通感对比,就比如吐鲁番的“苏公塔”。

(我国吐鲁番的苏公塔)

当然时间上要比“哈桑塔”晚太多了。它成建于1777年。虽然年份不同,地域不同,但是我们还是能给一个简单直观的对比的。那就是,“苏公塔”是圆的,“哈桑塔”是方的。其实作为我国境内的著名古迹,“苏公塔”还是挺“温柔敦厚”的。还不算突厥系统最有特色的宣礼塔,最有特色的宣礼塔应该叫土耳其式宣礼塔,就是整个就是一“火箭型”——又高,又细长,给人一种“刺向天穹”的即视感。当初奥斯曼土耳其的默罕穆德二世占领了君士坦丁堡,直接把圣索菲亚教堂改成了清真寺,基本都没变,就是给这个教堂加了四边儿加了四个“火箭筒”。对,是四个。土耳其人特别喜欢多加几个。一般不是他们这样儿的,一个清真寺一个还是“标配”。

(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四大火箭筒)

其实,那个“伊斯兰三大园林体系”没有get到我们这边的情况。虽然我们这边的情况也不能算伊斯兰独有。那就是“中国寺庙式园林”。其实就是一个有着几进庭院的中国寺庙,挂一个名儿,叫“清真寺”或者“清真古寺”。里面大殿不放神佛,铺上毯子,安上个空龛。外面唯一的不同,就是建一个“邦克楼”(宣礼塔)。这种例子,最典型的,可以参看西安“化觉巷清真大寺”。当然,如果说到邦克楼,好多人也会举北京“牛街清真寺”做例子。其实就是一个中国式的小楼阁而已。当然,到了中国,还会起更古典一点儿的名字——“望月楼”。西安的清真大寺的“望月楼”还会题自己独特的古典名号——“省心楼”……

(北京牛街清真寺,请注意,这是六角儿的)

但是,请注意,这个放在中国古典寺庙里面的宣礼塔。可能是中国清真寺建筑唯一刻意与别的宗教寺庙相分别的地方。那就是,虽然有的邦克楼的顶子就是和一般的楼阁建筑一样(这样从外在看,几乎就泯然于各个中国宗教寺庙园林了),但是有的顶子故意做成六角或者八角的。有的还会做出更有自己特色的“灯伞头”。记得是不是还有一个叫“吊钟顶”的名字,有点忘了。反正就是一个吊钟型,到边缘再散开一点儿。好多也是六棱八棱的。这算是给人明显一个分别的地方儿。

(临夏大拱北清真寺)

行了,说这么多,漏了这么多怯。也该吃早饭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