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说: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人类不配弹!

 周原樵翁 2018-08-12

肯普夫演奏贝多芬《第29“锤子键”钢琴奏鸣曲》


谈谈贝多芬的奏鸣曲

贝多芬最后三部钢琴奏鸣曲导聆(一)


    我非常喜欢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常把它们作为我工作时的背景音乐来放,我总是不时地被其美妙的旋律和清新、纯粹的钢琴音乐所打动。

    在钢琴名家中,威廉·肯普夫对贝多芬的阐释是最有名的。在我最早喜欢的贝多芬作品中,就有威廉·肯普夫演奏的《第五钢琴协奏曲》。印象最深的是:在管弦乐队一长端引子之后,肯普夫的钢琴加入了进去,那音乐声十分清脆、响亮、悦耳,既有高音部的明亮,又有低音的浑厚有力;而乐队此时退到幕后,由钢琴这位“女高音”唱起了动人的咏叹调。我当时意识到,那部担任独奏的钢琴一定是一台上乘、名贵的音乐会钢琴,要不然不会有这么好的音色。很幸运,我拥有一套威廉·肯普夫套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虽说是作为资料文献出版的五十年代的录音,但仍然有很好的音质,很好地再现了肯普夫技巧成熟时期的出色演奏。



 贝多芬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被认为是音乐史上的“新约圣经”,可见其地位之重要。它们的写作时间超过三十年,在音乐的风格和精神内容上,被评论家们看作贝多芬的音乐自传。这些作品是公认最难弹的,很少有钢琴家愿意全部演奏出来。中国钢琴家石叔诚曾说:“有时我弹完浪漫派作曲家比如肖邦、舒曼的作品后,自己都会陶醉在其中,感觉自己弹的比较完美了,对自己的演奏比较满意了,但每次演奏完贝多芬的作品后,总会发觉有这里或那里的缺陷,到目前为止我对我自己演奏的贝多芬没有一次是满意的。”贝多芬喜欢用钢琴奏鸣曲这种形式充份地、个性化地、乃至即兴地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海顿和莫扎特等人大都把钢琴奏鸣曲当作教学手段,而贝多芬却把它们当作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他不仅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倾注于钢琴奏鸣曲的创作中,而且扩大了钢琴的演奏音域,增强了力度的对比,提高了手指的技巧,加强了奏鸣曲式结构内部的对比因素,扩大了展开部的矛盾冲突和发展的动力。由于贝多芬对钢琴奏鸣曲的卓越创造与贡献,使钢琴艺术的创作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贝多芬的全部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里,常在音乐会节目单上出现的主要是第8号《悲怆》(Op.13)、第14号《月光》(Op.27-2)、第15号《田园》(Op.28)、第17号《暴风雨》(Op.31-2)、第21号《黎明》(Op.53,又称《华德斯坦》)、第23号《热情》(Op.57)和第26号《告别》(Op.81a)。


    这里简单谈谈我自己对其中几首的感受:

 《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开始部份如同悲哀的葬礼,好像是沉重的压力伴随着痛苦的叹息,这也许是“悲怆”之称的由来。但它很快就以较快的速度、以左右手相呼应而弹出一个较欢快的旋律来,抒发出宁静诚挚、淳朴的感情。接着再回到缓慢、悲观的引子,进而变化为快板。它的主题其实是乐观、明亮的,而非悲观颓废。尤其在第二乐章里,音乐如同歌唱般轻松自如地演进;而第三乐章则好像愉快的舞蹈,充满田园风味,富于幻想的性格,以乐观、向上为主调。

 《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如同月光般轻柔,正如肯普夫所说,是“三连音轻声细语,音流上闪烁着微茫之光。从深暗中,浮起了那支忧心忡忡的主题……从第一乐章的柔板中,可以发现印象派的萌芽。”《月光奏鸣曲》极度流行,迷倒无数有情人的,也许正是曲中令人沉醉、惹人遐思的美感。第二乐章并无月光之感,但优雅轻盈,像是美妙而欢畅的微笑,只是这微笑使人感到一种凄凉和压抑。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认为第三乐章是流芳百世的爆发,如同夜晚强烈的暴风雨,展现的是内心巨大的画面。这是沸腾的血液的冲锋,心脏在猛烈地擂着战鼓,琶音的巨浪前赴后继,在浪峰的最高点上捶响重音!

 《田园奏鸣曲》是一首非常美丽动听的田园诗篇,令人联想起贝多芬的同样叫做“田园”的第六交响曲。第一乐章从低音部开始一个简单但是迷人的主题,由它引入一个优雅动人的旋律。第二乐章充满歌唱性,有进行曲的味道,但其主体是忧郁的、优雅的。据说这是贝多芬自己十分喜爱的一个乐章。第三乐章是谐谑曲,其主调是欢乐的,并有一种幽默感。第四乐章使人联想到牧场上的狂欢,人们全体出动,跳舞歌唱,场面欢快而动人。

 《暴风雨奏鸣曲》由三个乐章组成,第一乐章在高音部不断重复加强的主题,充满明朗、乐观、愉快的心情,就像是是对大地母亲的赞美。第二乐章一唱三叹,音乐的流动缓缓地行进,似在安慰受伤的心灵。第三乐章常在音乐会上单独出现,是非常有名的动听片断,其畅快淋漓的情调使人联想到在著名的好莱坞电影《雨中舞蹈》中男主角在大雨中跳舞的那种畅快和欢欣。

 《热情奏鸣曲》据说是革命领袖列宁最喜爱的音乐作品之一。这部热情洋溢的作品也是贝多芬自己最喜爱的一首。第一乐章从一个有力的、令人压抑的引子开始,好像是沉重的压力伴随着痛苦的叹息。它引出一个如歌的主题贯串始终,随着断奏而上升,表现了汹涌起伏,不可遏止的热情。整个乐章表现了作者的思绪起伏和内在的意志。第二乐章的主题清新而从容不迫,与第一乐章的热情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灵魂并没有被痛苦折磨死,仍能够享受美感,并陶醉在美妙的理想境界中。它描写的是从沉思中活动起来的心灵,克服了痛苦、不安和失望,意志又坚强起来。第三乐章充满乐观主义精神,第一主题气势奔腾,一泻千里,势不可当;而第二主题表现顽强的反抗和挣扎,展开部进一步表现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内心的激动;最后,沸腾的音流汇合成一支英勇的进行曲,激动着人们前进。


 一般认为,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是令钢琴家望而生畏的作品。19世纪俄国伟大钢琴家安东·鲁宾斯坦曾说过,贝多芬的32钢琴奏鸣曲人类不配弹。的确,分析和评论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是吃力不讨好的困难事,因为它们不那么情绪化,也少有浪漫。听者必须用心去听和体会,待到要述说时却是“此中有深意,欲辩已忘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