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壮族是否百越后裔,壮族为何分南北两支、壮语属泰国语系么(一)

 lixj1028 2018-08-12

经常听到有人说,壮族是人造民族,以前并不存在。壮族这个词虽然是晚出,但严格来说,壮族族群还是一直存在的,只不过之前他不叫这个名称而已。壮族是百越的后人,那么,他们具体是百越哪一支呢?有两支共同组成,一支是叫西瓯,一支叫骆越。

壮族是否百越后裔,壮族为何分南北两支、壮语属泰国语系么(一)

其中,西瓯的“西”字是汉人加上去的,以便区分温州的那个东瓯。所以,壮族的祖先只是自称“瓯”。“瓯”是什么意思呢?“瓯”原指土窑烧制成一种泥陶凹状器皿,后泛指似小盆的事物,包括盆盂类瓦器。见下图,他们就是最善于做这个。夏为瓯,殷为沤,周为欧,因世异字,故瓯从夏始。

壮族是否百越后裔,壮族为何分南北两支、壮语属泰国语系么(一)

西瓯形成了壮族的北支,骆越形成了南支。‘骆越’的‘骆’,壮语发音为‘luo’,‘luo’就是鸟的意思,这与越人的鸟崇拜、鸟图腾有着渊源关系。骆越又名雒越,根据《交州外域记》里所记载的“雒田”意思应该是“水田”, 而“雒民”就是“耕种水田的农民”。所以,‘骆’字既是鸟崇拜,也是水田,‘骆’最早的意思应该是鸟名,由于这个鸟图腾的族群喜欢种水田,后来又延伸为耕种水田的越族群。

骆越最早见于《逸周书·王会》,其中提到“路人大竹”。清朝朱右曾在《逸周书·集训校释》云:“路音近骆,疑即骆越。”路即骆,此说中的。在《吕氏春秋 ·本味》里,又提到“越骆之菌”。

所以壮族南北支是不同的,无论血统和文化都有很大的差异。从年代上来说 ,南支骆越要更早一些在岭南生活,北支西瓯什么时候和南支走到一起呢?大约是秦朝的时候,他们需要共同抵御秦朝,才联手起来。在先秦之前,这两支族群还是在相爱相杀的。骆越首先生活在这里,浙江的瓯人过来,两支族群便开始争地盘了。瓯人从浙江产生了一些更先进的技术,导致他们能够成功的在岭南立足,骆越斗争失败后,便向西部发展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骆越虽然古老,但他们的文化和生产力是很落后的,骆越的Y-DNA推测为O1b(旧O2a)类型。他们虽然是百越中最落后的一支,但制作铜鼓的技术很高。

壮族是否百越后裔,壮族为何分南北两支、壮语属泰国语系么(一)

《史记·南越列传》载:“其西,瓯骆裸国亦称王,……”。

《汉书·贾捐之传》载:“骆越主人,父子同川而浴,相习以鼻饮”。

《汉书·马援传》也提到骆越:“援好马,善别名马。于交趾得骆越铜鼓,乃铸为马式”。

《交州外域记》说:“交趾昔未有郡县之时,土地有雒田,其田从潮水上下,民垦食其田,因名为雒民。设雒王,雒侯、主诸郡县,县多为雒将,骆将铜印青绶”。

O1b大概在一万多年前就和O1a分离出来,形成地点大概在广西。O1b是骆越文化的主体族群,他们几千年来都保持着原有的文化风貌,在夏商周三代,他们都保持氏族部落社会的结构。由于他们没有产生文字,他们的文化特色只能从华夏史籍的缝隙中窥见一二。

壮族是否百越后裔,壮族为何分南北两支、壮语属泰国语系么(一)

周朝的时候,瓯人已经入驻岭南,瓯人推测为O1a类型。因为浙江是O1a的高发点,首先诞生了瓯文化,即东瓯文化。那么,岭南的西瓯必定是从浙江温州迁徙而来。他们到了岭南,稳住脚跟后,便开始称王。《汉书》记载:“蛮夷中,西有西瓯,期众半羸,南面称王。”《百越先贤志》也载:“译吁宋旧壤,湘漓而南,故西瓯也。”

O1a能打败 O1b,主要是 O1a在良渚文化时已经产生了先进的文化,掌握了优秀的生产工具。瓯人什么时候迁入岭南的,没有人知道。但是越族群的出现,肯定比瓯族群要早。越=钺=戉。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里面,便可见钺。而于越在商朝时候就已经活跃了。可见,于越是百越里面文化最为发达的一支,应该是良渚文化的继承者。

《山海经·海外南经》曰: “昆仑虚在其东,虚四方。一曰在岐舌东,为虚四言。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羿射杀之。在昆仑虚东。羿持弓矢,凿齿持盾,一曰戈”。这里的凿齿就是越族群的首领,因为越人有拔牙漆齿的风俗。

《山海经·大荒东经》:“有黑齿之国。帝俊生黑齿,姜姓,囗食,使四鸟”。这个黑齿,也是越族群建立的国家。

《山海经·海内南经》说“海内东南陬以西者,瓯居海中”。这里已经出现了瓯字,但瓯作地名来解。“瓯”不是华夏词汇。古籍记载:“东南曰扬州……其译薮,曰具区。”“区”即“沤”,指浙江境内众多湖泊。在这些被水“沤”(包围)地方生活的人就是“沤人”,即“瓯人”。

春秋时期,骆越、西瓯掌握了青铜冶铸技术,开始铸造青铜器,产生了自己的青铜文化,这种青铜文化都具有浓厚的土著色彩。从总的面貌来看,它们都重视兵器而忽视礼器,这和三星堆文化刚好相反。西瓯用甬钟、柱形器(骆越没有)、扁茎短剑、双肩铲形钺、竹叶形刮刀,骆越用铜鼓、斜刃钺、弓形格剑和一字格剑。西瓯更多的是接受楚文化影响,骆越则受滇文化影响较大。

秦朝, 秦始皇大战西瓯译吁宋。战役分为两个阶段,公元前221年,《淮南子·人间训》载:秦始皇派遣“尉屠雎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三年不解甲驰弩,使监禄无以转饷;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以与越人战,杀西呕君译吁宋”;——西瓯君主被杀,惨败。

推测西瓯战败后,躲入山林,然后西瓯残军首领桀骏和骆越联合起来,反袭秦军。“而越人皆入丛薄中与禽兽处,莫肯为秦虏,相置桀骏以为将,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杀尉屠雎,伏尸流血数十万,乃发适戍以备之。”

最终,秦始皇当然是胜利了,秦皇命史禄于湘江和珠江建立灵渠,以便运粮给南征军。平定百越后,移民罪犯五十万人至南方,以控制岭南地区。秦朝统一岭南后,给岭南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技术,但也间接促成了西瓯和骆越的逐步合并。西瓯和骆越的古壮傣语(侗台语),和中原人的华夏语融合为粤语。

西瓯的势力范围,大约就是现在广西的玉林市、贵港市、梧州市、贺州市,以及广东的云浮市、肇庆市一带。西瓯的中心在玉林、贵港一带。春秋战国时期,广东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可能要高于广西地区,主要原因是那里是多族系、多文化汇集的地方。文化只有交流才有进步提高,生产技术的交流就必然促进经济发展,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骆越的势力范围,北起广西红水河流域,西起云贵高原东南部,东南至越南的红河流域。即包括汉代的郁林、珠崖、交趾、九真等郡。汉代郁林郡在今广西南部,珠崖郡在今海南,交趾郡在今越南北部红河流域,九真郡在今越南清化、义安地区。骆越中心和最早的国都就在武鸣的大明山南麓。

公元前316年秦朝灭古蜀之后,骆越的一支、三星堆文化的后裔蜀泮,迁徙到了今越南河内一带,成立了瓯雒国(瓯貉《史记》称作“瓯骆”),是越南京族(越南的越族)、黎族、水族、老挝龙族的祖先,创造出璀璨的“瓯雒文化”,即越南东山文化。瓯貉国于公元前207年被赵佗所灭,并入南越国。

骆越虽然没有形成文字,但有岩石壁画。左江崖壁画大约已有2000年 以上的历史 (公元前475~公元220年),主要分布在广西西南部的宁明、龙州、崇左、扶绥等县境内的左江及其支流明江两岸的悬崖峭壁上。壁画已经发现的共有183处,以宁明县明江畔的花山崖壁画为最著。

壮族是否百越后裔,壮族为何分南北两支、壮语属泰国语系么(一)

还有布洛陀史诗,布洛陀是壮族神话中的创世大神,怀疑为盘古的原型。布洛陀史诗形象生动地叙述了宇宙天地的形成、日月星辰的产生、人类的起源、千种万物的来历,以及原始先民们的生活和斗争。壮族民间不是一神教的,他们信仰多神,崇拜天神、雷神、土地神、巨石神、树神、蛙神、花婆神以及祖先神灵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