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警惕这些年报中的陷阱

 w9999w 2018-08-12
投资者都希望能够准确把握一家公司的真正价值从而合理的布局投资,但现实是,上市公司的年报涉及大量数据和专业术语,晦涩难懂不说,还很有可能被刻意忽悠得到错误的结论。

之前曾有小伙伴评论说“上市公司作假你怎么知道啊”,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年报中有哪些陷阱该引起我们的警觉呢。

1.销售利润率陷阱

如果你发现报告内的销售利润率变动较大,那么表明公司有可能少计或多计费用,从而导致账面利润增加或减少。

尤其是那些销售产品较为固定的公司,这些公司往往都有较为稳定的销售渠道,一般而言销售费用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如果突然出现利润率的大幅度变动,而公司也没有大的变动消息,就很有可能是公司有意通过调整费用来控制利润的增加或者减少。

2.应收账款项目陷阱

每一家企业都会有大量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这是做假账最方便快捷的途径。一些上市公司为了抬高当年利润,通过与关联企业或关系企业进行赊账交易的形式获得大量“应收账款”,而这些“应收账款”在下一年填写一个退货单据退还货物就可以当做没有发生。

因此,当我们看到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出现大量“应收账款”,损益表上出现巨额利润增加,现金流量表却没有出现大量现金净流入时,就应该开始警觉:这家公司是不是在利用赊账交易操纵利润?

3.坏账准备陷阱

坏账准备是指企业的应收款项(含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计提的,是备抵账户。

通俗的说,就是借出去的钱,但暂时收不回来甚至可能再也收不回来了,需要通过坏账准备冲销。理论上讲,上市公司的坏账准备金比例应该根据账龄而变化,账龄越长的账款,遭遇赖账的可能性越大,坏账准备金比例也应该越高。

而公司如果少计坏账准备金,就可以增加利润,从而提升估值,便于操纵股价。

4.“其他业务利润”陷阱

从财务会计的角度来看,操纵“其他业务利润”比操纵“主营业务利润”更方便,更不容易被察觉。因为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也不可能深入调查某家公司的“其他业务利润”是不是伪造的,但我们可以分析出一定的可能性——假如一家公司的“其他业务利润”占总利润比重过高,甚至是占比高于“主营业务利润”,那这就是不合常理的,值得我们重视。

除了以上几点,还有一些非财务信号值得注意,如高管频繁更换;会计师事务所频繁更换;大股东或高管不断减持公司股票;资产重组和剥离频繁等。当上市公司出现这些情况时,我们就要谨慎小心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