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柳下惠(公元前720年-公元前621年),本名展获,字子禽(一字季),谥号惠,因其封地在柳下,后人尊称其为"柳下惠"或"和圣柳下惠"。出生地周朝诸侯国鲁国柳下邑,今属山东省济南市孝直镇展洼村。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柳下惠是遵守中国传统道德的典范,他"坐怀不乱"的故事广为传颂。孔子评价他是"被遗落的贤人",孟子尊称其为"和圣"。
柳下惠
62、先轸:(?-前627)因采邑在原(今河南济源西北),又称原轸。初为下军佐,后升为中军元帅,掌握国政。论才干,他既有军事家的韬略又有政治家的头脑;既有筹谋策虑之长,又有临阵指挥之能。而且他的谋略很多都具有普遍意义或理论价值。论人品,他性情暴烈不驯,却耿正忠诚,是一位不惮以身殉义的丈夫。春秋中期晋国大夫,杰出的军事统帅。先轸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既有元帅职衔,又有元帅实绩的著名统帅。指挥的“城濮之战”大败楚军,秦晋“崤关之战”,大败秦军。
63、秦穆公:前659-前621年在位。嬴姓,名任好。在位期间任用由余、百里奚、蹇叔、巫豹、公孙支等为谋臣,修明政治,国力强盛。即位当年就打败戎族,其后又击败晋国,俘获晋惠公,助晋公子重耳归晋,并灭了梁、芮等国。在向东进展时,遭到晋的阻击,失利较多,以至在崤(今河南陕县东)全军覆灭。秦国力不如晋,而晋恰好挡住秦东进的道路,使秦很难进入中原。因此,秦只得向西发展,击败附近的戎人以增强自己的力量。秦穆公采纳由余关于伐戎王的正确谋略,收到了“益国十二,开地千里”的战果。周襄王承认他为西方诸侯伯,穆公“遂霸西戎”。同时,秦与南面的楚国加强联系,从穆公以后到春秋末,秦一直与楚共同与晋为敌。春秋时秦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
64、百里奚:春秋时秦国大夫。字井百,虞(今山西平陆北)人,少时家境甚贫,颠沛流离,后出游诸国,到齐国,不被任用;又至周,仍不被任用;后被虞公任用为大夫,晋欲“假途灭虢”被百里奚识破,力劝虞公勿借道给晋国,但虞侯目光短浅答应了晋国借道请求,晋灭虢后顺道灭了虞国,将百里奚俘虏至晋,后作为晋国公主陪嫁之臣被送往秦国,后伺机逃脱,出走至宛,为楚人所得。后秦穆公闻其贤,用五张黑母羊皮将其赎回,授以国政。任秦大夫七年后,与蹇叔等共同辅佐穆公建立了霸业。相传他死后,秦国“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杵”,以示对他尊重和哀悼。秦国贤相,五羖大夫。
65、楚庄王:中国春秋时期楚国君主。前三年韬光养晦,“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三年后,重整朝纲,先后得到伍参,苏从、孙叔敖、子重等卓有才能的文臣武将的辅佐。赏罚分明,群臣和睦,百姓安居乐业,国力日益强盛,为取得霸业奠定了基础。公元前611年,楚庄王攻灭庸国。公元前 606年,庄王伐陆浑之戎(今河南伊川一带),陈兵问鼎于周郊,以示有吞周之意。“问鼎中原”由此而来。接着又破陈围郑。晋出兵救郑时,两军大战于邲(今河南郑州北),晋军败绩。此后鲁、郑、陈、宋等中原国家先后归附楚国,楚庄王遂称霸中原。春秋五霸之一。
66、晏婴:字平仲,又称晏平仲,世称晏子。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春秋时齐国大夫。公元前556年,其父晏弱死后,继任齐卿,历任灵公、庄公、景公三世。曾奉景公之命,与晋联姻,曾预言齐国政权终将为田氏所取代。敢于犯颜直谏,纠正国君的错误;提倡节俭并且自己能身体力行。智谏省刑。晏婴身为三朝宰相,竟始终过着清贫生活。传世有《晏子春秋》一书,当是战国时人搜集有关他的言行编辑而成。春秋后期齐国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67、伯乐:本名孙阳,乃赵简子御者,善相马,字子良,又称王良。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延续到现在。古代著名相马师,“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源自于此。
68、宋襄公:即子兹甫。公元前650-前637年在位。曾追随齐桓公,参与葵丘 (今河南兰考东)之盟。桓公死,齐国内乱。他出兵干涉,成为霸主。不听公子目夷劝谏,在盂(今山西阳曲东北)大会诸侯,为楚成王所掳,旋放还。襄公十三年 (前638),举兵伐郑,楚伐宋救郑。襄公与楚成王在泓水(今河南柘城东北)会战。目夷劝其乘楚军渡河及尚未列阵之前发兵突袭,皆不从。他讲求仁义,拘守不鼓不成列、不以阻隘的陈旧观念,贻误战机,为楚军击败,自己身受重伤,次年卒。中国春秋时期宋国国君。宋襄公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因思想保守而招致失败的典型。春秋五霸之一。
69、老子:即老聃,道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为一切由道生出,主张黄老之学,无为而治。还说:“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表明了对立面双方的同一性。老子首先提出了“道”这一最高的哲学概念,以“道”为天地万物存在的本原,对于历代的思想家曾产生过深刻的影响。魏晋以后,引道入儒,儒、道合流,老子思想对后世儒家特别是革新派改良派如王安石、魏源、严复等产生一定影响。2000多年来,对老子哲学历代有各种各样的解说和注评。中国先秦时期最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哲学作为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遗产,它在哲学、政治、人生诸方面,都曾发生过重大影响。五千言《道德经》为道家集大成。神话传说中的“太上老君”。
老子
70、屠岸贾(?-前583年),屠岸氏,名贾(拼音:gǔ),晋灵公时,因为阿谀奉承得宠。晋灵公被赵穿杀死,他一度被贬。晋景公时,屠岸贾任司寇,在赵同、赵括得罪郤氏、栾氏时,屠岸贾追治晋灵公被杀之事。他称赵盾是弑杀晋灵公的首逆。下宫之难,尽灭赵氏。只有赵朔的儿子赵武被公孙杵臼、程婴救下,即赵氏孤儿。后来,韩厥建议晋景公恢复赵氏,赵武杀屠岸贾。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历史上著名奸臣。屠岸贾杀害赵氏一家,连一个还没有出生的婴儿也不放过,就是想斩草除根,《赵氏孤儿》的悲惨故事因此也就上演了。因此也制造了历史上的一宗大惨案。这在历史上有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