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居家养老,这是成功之道

 玖玖家政 2018-08-12

作者:万仁涛(厚朴养老)

本文字数3011字,建议阅读时间5分钟

原文《企业入局居家养老服务市场的成功之道》刊载于《安家》杂志。




目前,越来越多的家政服务企业、医疗护理机构、物业企业、保健品公司、非营利组织和专业的运营商涉足居家养老服务市场。这些居家养老服务的参与者和实践者,都有着各自的优势资源和发展策略。但是,不可否认的一个现实是,当前我国居家养老服务市场远远谈不上成熟,多数企业还处于探索阶段。

企业想在居家养老这片蓝海中立足并取得成功,既要洞悉国家政策和市场发展趋势,也要深究老年群体的消费偏好与适合自己的运营模式。换句话说,企业要想在居家养老服务市场有所作为,必须深入思考几项关键成功因素。

第一要积极与政府相结合。

在居家养老中,政府有许多资源,如政策资源、设施资源、土地资源等,但政府的“优势”并不是直接提供服务,而是宏观管理(规划、监督、评估等)、政策推动以及“兜底工作”(对部分弱势群体老年人,如“三无老人”等给予保障,或者将其送入公办养老院机构养老,或者发放服务券,使其享受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直接提供服务要靠社会力量,包括社会组织、企业、社区、志愿者等。

养老对企业是商机,对政府是责任。两者有合作的可能和空间,关键在寻找兴趣点、结合点和利润点。企业需要了解政府对社区养老的意图和布局,在政府搭建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做好融入式服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补充式服务(政府没有做到的但养老市场中有需要的)和替代式服务(政府想做而没有做的,实现政府的意图)。

第二,要精准把握老年群体需求。

居家养老服务企业特别要关注有效需求、刚性需求、日常需求、大众(规模、共性、主流)需求和派生(次生)需求(有些需求是潜在的,可以被服务激发——本来没有消费计划,但只要勾起了消费欲望,就会变成消费行为)。

老人需求大致分为三类——生理(护理与助餐)、心理(老年人社交服务,如老年大学)、上门辅助服务(家政等)。那么在提供服务的问题上,可以尝试首先解决当地居家老人必要需求问题,在定价上低于市场价格(尽量选择高频服务,薄利多销),这样老人更容易接受付费服务。

基础服务主要体现“为党和政府分忧,造福社会大众,打造民生民心工程,承担政府公益功能”这一精神,价格考虑低保低收入人群的承受能力,接受政府指导价或定价,价格较为低廉。增值服务是满足中高端老年人群的个性化需求,可以参考市场价来定价,以获得相应的收益

第三,要着力打磨服务品质。

首先要明确服务是否对口。即服务的产品和种类是否符合辖区老年人的共性需求及个性需要。有效服务和优质服务要以需求为本,为此要根据老年人的需求不断调整服务策略。

其次要明确服务是否便捷。即对于服务是否方便,需要讨论服务半径、服务圈、服务触及面、服务覆盖面、服务可及性等共性话题。社区可以开展电话上门服务和家门口服务,这是居家养老服务的优势。

再次要思考服务是否优惠。要倡导社会孝道,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年人习惯货比三家,服务需要关爱第一、优惠优待。目前看来,养老服务业还是微利行业,政府需要给予一定的补贴扶助和支持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最后要思考服务是否可靠。为老服务需要周到细致,服务质量有保证,才能建立老年消费者对养老服务业的信任,从而在养老需求和供给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为此需要建立长效的服务监督机制。政府需要加强对养老服务业的行业监管和加快推进服务文化、服务伦理的建设,因此任重而道远。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只有被持续购买的服务才是有绩效的服务。而在现实中,我们又经常发现,任何地区的养老服务业,都存在着服务和需求能否对接以及是否可持续的问题。

第四,要尽力整合各类资源。

居家养老的关键在于养老服务。与机构养老提供“一条龙”服务不同的是,居家养老所能提供的服务处于“分散化”状态,因此需要整合方方面面的资源,包括整合政府资源、社会资源、社区资源、养老机构与医疗资源、老年人自身的资源等。

关于社区资源广义的社区资源是社区赖以存在和发展的一切资源的通称,它既包括街道居委会自有资源,也包括社区单位资源;既包括服务设施资源,也包括人力、科技和信息资源;既包括现有资源,也包括潜在资源;既包括非经营性资源,也包括经营性资源。

各社区的优势资源是不相同的或者是具有差异性,有的社区拥有优质的生活照顾资源,有的社区拥有丰富的志愿者资源,有的社区拥有优质的医疗资源,有的社区拥有法律服务资源等,但由于属地管理的限制,各社区之间的优势资源很难在各社区之间进行优化配置,应对这些差异性的社区优势养老服务资源进行整合。此外,各社区也应积极整合社区内非正式志愿资源。

关于周边养老机构与医疗资源对于居家养老而言,借助养老机构的资源,可以增进社区老年人的福利,毕竟养老机构的服务更专业化一些。对于部分养老机构而言(自身还有一定服务余力的养老机构),把一些服务资源适当向居家养老“辐射”(如养老机构的餐饮服务,除了满足本机构老年人需求外,针对附近的社区老年人,开展送餐服务;如一些还有空间的养老机构利用“剩余的”空间面向社区开设托老所,解决有需要的社区老年人白天入托等),也可以增大服务面,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我国目前不少养老机构处于“吃不饱”状态,向居家养老适当“辐射”服务,可以缓解自身困境,实现持续发展。

另外,居家养老服务企业可以对接老年病医院等专科医院、周边的综合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专业医疗资源,将家庭医生服务、上门护理服务、日常保健咨询服务为老人链接到家门口。

关于老年人自身资源整合老年群体自身资源,能有效提高社区养老目前存在的老年群体对社区养老的参与率、接受度、信息传递效率等问题,也能发挥区位优势,有效利用老年群体中的有效资源,如医疗保健、心理咨询、文化建设等专业技能服务,更好地促进养老服务的开展,符合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低成本高收益的目标。而对老年人群体资源的有效整合,离不开专业的社区社会工作人员,运用专业社会工作的知识和技能是有效整合的关键。

第五,要构建有效的商业模式。

构建居家养老商业模式,需要把握好养老服务的三个维度——效益、质量和价格。

一是有效的服务,供求对接。服务能扣准养老需求的信号和脉搏,就是服务价值实现的过程。二是优质的服务,有口皆碑,让人放心,老年人及其家属对养老服务产生信任甚至依赖。三是实惠的服务,价格合适服务优良,价格与价值的反差是服务的魅力所在,价格低品质好,老年人一定满意。

同样的商业模式,可能在一个地方成功,在其他地方未必成功。因为我们看见的往往是老年人口的外部差异——如年龄、性别、收入水平、文化程度、家庭状况等,而忽视了老年人群的内在差异——如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生活习俗、价值取向等。老年人的需求有同质性,也有异质性。只关注同质性老年需求的养老服务是粗放的,深入关注异质性老年需求的养老服务是精细的。因此,在构建商业模式的过程中,必须思考两个问题:

其一,服务的精细化也就是市场细分的过程,也就是利润树开枝散叶、不断壮大的过程。所以要重视服务的精细化、品质化,这些和服务的个性化、多样化、规范化、标准化分不开。

其二,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要重视老年人及其家属对养老服务的满意度评价。先提供养老的准公共品,提供市场福利,一半市场,一半福利。或者说,包含福利的市场产品——例如打折让利——能够赢得老年人的口碑、信任和依赖——这些都是潜在的利润,然后再谈现实的利润——推广非公共品(完全市场化的产品)。

在这里,读懂中国养老产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